词条 |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释义 |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是由原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科学系为主体整合而成。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71年设立,计算机科学系于1981年成立。电子科学系是在原物理学系设立于1958年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和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上于1992年成立。 概述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现设本科专业6个:分别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分别是电路与系统授权点、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授权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授权点、计算机应用技术授权点及计算机系统结构授权点;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分别是计算机技术授权点、软件工程授权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授权点;拥有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授予权;教育部授权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备了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信息学科是西北大学“211工程”国家立项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在基础设施方面,学院设有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有计算机800余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电子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电子技能训练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充分地保证。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设有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可视化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自动识别研究所、虚拟仪器技术研究所、嵌入式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八六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计算机软件理论、图像与可视化技术、薄膜敏感材料及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互联网技术、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与器件、IC设计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国家精品课程1门,获得陕西省和学校教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出版国内有影响的教材10余部。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9年对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现设本科专业三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电气工程(电子系)和软件工程(软件学院)。 专业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时间训练。 3、计算机软硬件(主要是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信息产业的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5、 独立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跟踪新技术、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6、具备中、外文表达、合作、交际、组织、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7、具有较宽的工作适应性,不但能胜任计算机产业部门的软件开发、系统应用和信息服务等工作,而且也能适应政府部门、研究单位、金融、商业、通讯等多种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课程结构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技术与C++、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图像处理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内实习,几乎所有专业科均包括总课时的40%左右的试验。 2、课程设计,包括《数据库就够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3、毕业设计,时间为12周。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175个学分。其中:通修课程35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9.5学分,学科方向课程22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 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阔、适应性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坚实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实时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及设备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 比较扎实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建立系统概念,掌握通信系统、通信网和通信设备的分析、设计、计算、制图、实验及计算机应用、软硬件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受到较强的工程训练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获取、扩展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水平;掌握基本计算机技能,达到国家计算机三级考试水平。 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外语基础知识。 2、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和数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技能,掌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讯技术。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在通信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及应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开发和系统控制、管理的初步能力。 4、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对新型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进行开发、调试、应用和集成的基本能力,并了解主要测试方法。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结构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网络理论基础,现代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通信工程专业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170个学分。其中:通修课程4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0学分,学科方向课程15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3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 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分析、设计、编码、管理和维护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 3、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工程实践训练。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软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5、独立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跟踪新技术、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6、具备中、外文表达和合作、交际、组织、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7、具有较宽的工作适应性,不但能适应软件产业部门的开发、应用和服务等工作,而且也能适应政府部门、研究单位、金融、商业、通讯等多种行业的软件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课程结构 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实用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UML与Rational Rose、编译原理、面向对象技术与C++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商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内实习,几乎所有专业课均包括总课时40%左右的实验。 2、课程设计,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3、毕业设计,时间为12周。 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175个学分。其中:通修课程35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9.5学分,学科方向课程22.5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5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 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