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氯酚钠中毒 |
释义 | 五氯酚钠中毒简介五氯酚钠可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但无蓄积作用,在进入人体后24小时内就有70%随尿排出,4%~7%从胃肠道排出,在4天内可排尽。五氯酚钠对肝、肾有一定损害,从呼吸道吸入可引起肺炎。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病原介绍国标编号61876 CAS号131-52-2 分子式C6Cl5ONa 分子量288.30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原药为淡红色鳞状结晶,有特殊气味,蒸汽压16.0Pa(100℃);熔点190~191℃,溶解性: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26.1%,溶于醇和丙酮,不溶于石油和苯,密度:2.1。稳定性:遇酸析出五氯酚结晶,常温下不易挥发。光照下迅速分解,脱出氯化氢,颜色变深,危险标记14(有毒品),主要用途:可用作落叶树休眠期喷射剂,以防治褐腐病,也用作除草或杀虫剂。本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人长期接触,偶见周围神经炎。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溶液浓度超过1%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疾病概述五氯酚钠(sodiumpentachlorophenate)是目前用于血防灭螺的药物,并对蚂蟥、蟛蜞、果树害虫、真菌、细菌等亦有杀灭功能,还可作为木材防腐和农业除草剂,用途甚广,但对人、畜的毒性也大。 大鼠口服本品急性中毒半数致死量为78mg/kg,成人由各种途径进入的急性致死量均为2g上下。 五氯酚钠刺激细胞氧化过程,阻抑磷酸化过程,以致氧化过程受刺激所产生的能量不能通过磷酸化过程转变为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形式予以贮存,而以热能散发,故出现临床一系列症状。 中毒症状五氯酚钠经口进入体内超过一定量后,对胃肠道、肝、肾、心、肺的损害作用均可危及生命。根据临床经验,一是吞服五氯酚钠的量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少于20毫克时(对于成人,少于7.5毫升20%五氯酚钠浓缩液,W/V),无症状表现。或仅出现胃肠道症状,一般能恢复。二是吸入体内的五氯酚钠的量达到每公斤体重20~40毫克(对于成人,其量相当于7.5~15毫升20%五氯酚钠浓缩液)时,胃肠道、肾、肝、肺受损。肺部纤维化,多数会出现死亡,但可拖延2~3周。三是当吸入体内的五氯酚钠的量超过每公斤体重40毫克(对于成人,这个量相当于多于15毫升20%百草枯浓缩液)时,胃肠道、肾、肝、肺严重受损,发展速度很快,口咽部出现明显溃疡,在1~7天内死亡率达100%。五氯酚钠引起全身中毒的表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咽、食道、胃、小肠等的粘膜层出现肿胀、水肿、溃疡。第二阶段,中央区肝细胞受损伤,近端肾小管受损,心肌、骨骼出现局部坏死,有的还出现神经系统和胰腺受损。第三阶段,一般在吞服后2~14天明显表现症状,五氯酚钠主要集中在肺组织内,破坏肺的实质细胞,使肺出血、水肿,以及使白细胞浸入肺泡,肺细胞纤维化细胞增殖,气体交换严重受损,致使血液和组织缺氧而导致死亡。五氯酚钠对肾小管细胞的损害作用是有可逆的倾向,因正常的肾小管细胞能有效消除血液中的五氯酚钠,将其分泌到尿中去。但毒物血浓度太高时,中毒能完全破坏肾细胞,引起肾衰竭,使五氯酚钠停留在组织内(包括在肺部组织内)。这些病变可在吞服五氯酚钠后头几个小时内发生,而且是在采取治疗措施生效前便在肺组织内形成致死浓度。肝脏损伤严重时会引起黄疸,但肝脏毒性很少成为确定临床预后的因素。吞服五氯酚钠的早期中毒症状和体征:口腔、咽喉、胸、上腹部有烧灼性疼痛,这是由于五氯酚钠对粘膜层的腐蚀作用所引起的。症状表现有头晕、头痛、发烧、肌痛、腹泻(还会出现血性腹泻),也可导致胰腺炎可引起严重腹疼。肾受损伤后出现血尿、蛋白尿、脓尿、氮血尿。肾小管细胞急性坏死会出现少尿和缺尿。吞服五氯酚钠2~4天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也有吞服14天后表现症状的憎况。如果很快出现紫绀,常会发生昏迷,然后死亡。有时出现泡沫痰(肺水肿),咳嗽是肺损伤的早期症状表现。 检查诊断对病史的询问和临床检验与一般疾病基本相同,但对药物中毒的鉴别诊断比较复杂。首先应区分病人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病情发展所致,还是因用药引起,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遇有皮疹突然发生,应考虑与药物或毒物有关。医生要特别询问服药史,用药品种、剂量和时间,还要熟悉每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家族药物毒性反应史。中毒症状潜伏期对诊断的参考意义很大,多数为1~2天,最多不超过10~12天。 诊断鉴别应注意与中暑、流行性感冒等发热疾病和急性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急救治疗①经口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用2%碳酸氢钠洗胃。皮肤污染用肥皂水、清水彻底冲洗。 ②因无特效解毒剂,应对症治疗。脱水可进行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抽搐用牛黄安宫丸。严禁使用阿托品及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增加毒性,加重病情。在治疗时要使用保护肝、肾的药物。 预防措施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1 教育小儿勿在施药场所玩耍; 2 禁止食用或接触被五氯酚钠污染的食物、水和毒死的禽、畜、鱼类; 3 禁止在施药的水中洗手、足及游泳等; 4 本品须妥善保管、防止小儿误触、误食。5 禁止将残余带有五氯酚钠的药物随处丢弃。 6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自救措施催吐 首先应用最简单的方法,即用手指、匙柄、压舌板、筷子、羽毛等钝物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呕吐。也可用2~4%盐水或淡肥皂水催吐。必要时可用0,5~1%硫酸铜25~50ml灌服。中枢反射性催吐剂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不能灌服催吐液者可用阿朴吗啡,成人5mg,5岁以上儿童1mg,皮下注射,5~10分钟可出现呕吐,但有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吗啡中毒者禁用,已发生呕吐的病人应多次饮清水或盐水使其反复呕吐,达到洗胃的目的。 洗胃 患者可取坐位,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假牙应取下。极度烦躁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一般使用洗胃管,昏迷患者及儿童可用普通胃管,出口端连接注射器后反复注液及抽吸,或连接在胃肠减压器上。胃管前端涂以石腊油润滑,经口腔(普通胃管可经鼻腔)插入。成人一般插入深度45~50cm。插入时如病人出现咳嗽或紫绀,可能误入气管,须迅速拔出重插。插入后应首先确定管子是否在胃内。可先用注射器抽取,如见到胃内容物,则在胃中。亦可用注射器向胃内决速注入少量空气,同时在剑突下听诊可闻到气泡声,也可确定在胃内。胃管入胃后应尽量先将胃内容物抽出,再行洗胃。洗胃时每次注入液体以200~300m1为宜,过多则易将中毒药物驱入肠内。洗胃应彻底,至洗出液完全清澈为止。对腐蚀性毒物,用洗胃软管,宜先灌入牛奶或蛋清,洗液量适当减少,洗胃后留置一合适胃管用于减压及观察消化道情况。 导泻 在催吐或彻底洗胃后,可由胃管注入或口服泻剂,使已进入肠腔的毒物迅速排出。常用泻剂为50%硫酸镁50ml(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的毒物中毒者忌用)或硫酸钠10/u15g溶于100ml水中。’体质极度衰弱者、。已有严重脱水患者及强腐蚀性毒物中毒者及孕妇禁用导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