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经富镇 |
释义 | 五经富镇,位于揭西县境东北部,东与龙尾镇、丰顺县埔寨镇接壤,北与丰顺县八乡毗邻,西与南山镇、良田乡交界,南连京溪园镇,距县城32公里,面积167.9795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 91个自然村。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之一。 2003年底,总户数14930户,户籍人口54097人。是年,工农业总产值7.3552亿元,国税收入534万元,地税收入216万元,人年均收入3700元。海外华侨及港、澳、台胞4.62万人。 历史沿革据传,元至正16年(1358年)间,曾氏先祖启溪(号弘基)从五华河口迁至此,在今汽车站附近设铺5间,以打铁为业,最初得名“五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为五经富。1949年5月建立龙江乡,后改为新龙区。1950年2月,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龙区。1956年建立五经富区,1958年成立五经富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五经富区,1986年后改称五经富镇。2003年12月30日,大洋乡、五经富镇合并称五经富镇。 经济发展农业 粮食、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甘蔗、花生、黄麻等,水果主要有柑橘、青榄、荔枝、龙眼等。2003年,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99万亩,粮食总产量1.4万吨。种植柑橘1500亩、青榄8000亩、荔枝1500亩、龙眼1000亩、茶叶5000亩。养鱼669亩,产量660吨;肉猪7200头, “三鸟”168万只。山地面积73.5平方公里,桉树面积10万亩。 工业以铸造、制衣为主,辅以包装、稀土、五金、采矿、冶炼、电力、农机、建材、锯木、砖瓦、竹藤工艺、抽纱及饼干、糖果加工等行业。2003年,有集体企业19家,私营企业39家,个体工商户702户。其中钟山水泵厂、华良五金厂、安平水泵厂、经富制衣厂、电解厂为重点企业。 交通2003年,有揭河(揭阳至河婆)、汤河(汤坑至河婆)、经八(五经富至八乡)公路经过境内,其中省道22.3公里,二级公路33.3公里。村村通汽车,其中50%道路实现水泥路面。全镇有运输单位3家,客货运汽车150辆。 水利电力2001年,投入30万元修复断流10年的溪西水水渠。 境内有市属龙颈水电厂,镇属水电站6座(建一水电站、龙珠水电站、龙山水电站、龙潭电站、川天王电站、大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1万千瓦,年发电量6012万千瓦时。 邮电通信2003年,有电信支局、电信所各1个,邮政支局1个。卡式公话60个,信箱2个。电话容量3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036户,公用电话120户,宽带业务230户,移动电话基站2个。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3.5万元。 文化教育2004~2007年,全镇有5家民营铸造厂进行加工设备技术改造,提高铸造工艺和生产效率。其它毛织、制衣、五金、采矿、冶炼、电力、农机、建材、竹藤工艺等行业都引进新型生产设备和技术。教育方面:2007年底,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8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中学在校生4290人,教职工173人,其中大学本、专科以上学历151人,中学一级教师102人,小学在校生5047人,教职工24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45人。2004~2007年,投入资金850多万元,改建、扩建教学楼、办公楼及其他教育设施10000多平方米,其中北山中学近年新建教学楼二幢,教工宿舍及学生食堂一幢,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投入资金450多万元;虎峰、经小、文联、建一、镇江、朝阳等小学相继新建了教学楼及办公楼,总投入资金420多万元,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全镇中小学实现楼房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各项政策,全镇2007年度中小学享受政策优惠268万元。 医疗卫生有揭西骨伤科医院、大洋卫生院各1所,医务人员共289人。至2007年,骨伤科医院有病床140张,有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仪、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内设门诊科,急诊科、妇产科、医技检查科、住院内科、住院外科、住院伤科、骨伤康复科。有乡村个体医疗站56个,医务人员56人。儿童防疫工作,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和包干责任制措施,配套完善镇计生服务所以及26个村委会的“三栏两室一分校一协会”,配备了28名村(社区)级计划生育专干,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指标和任务。2007年,全镇出生631人,出生率11.48‰,计划生育率90.97%,落实“四术”706例。 换届选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2006年7月8日,成立五经富镇党委、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按照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划分为48个选举单位。8月10日,依法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五经富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22人。其中,干部代表74人,占60%;专业技术人员代表24人,占20%;先进模范代表24人,占20%;妇女代表21人,占17.2%;大中专以上文化代表45名,占37%。50岁以下的代表71人,占58.2%。8月12日,依法选举产生了中共五经富镇委员会新一届委员11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平均年龄40岁,比上届减少3岁,委员中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5岁以下年轻干部4人,占36%;妇女干部1人。9月15日,依法选举五经富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4人,其中,中共党员54人,占72.9%;农民代表51人,占68.9%;工人代表2人,占2.7%;干部代表10人,占13.5%;知识分子代表2人,占2.7%;妇女代表9人,占12.2%;9月19日,五经富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镇政府会议厅召开,依法选举产生了五经富镇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各1名;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3名。2005年5月,完成了第三届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出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28人,村(社区)委员会主任27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11人,占39.3%;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35人,占26.7%。 建新农村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建设以“五改”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05年6月泮坑村被确定为县级示范村,建一、恒星村定为镇级示范村。2004~2007年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完成建一、泮坑、联和、恒星、营盘、陈江、中联、新仓等村道建设,铺设水泥村道12条(段),长15公里。2004年投入100多万元对新和、营盘、朝阳、联南等村的溪东西水利设施进行了清淤、整治,完成水渠“三面光”改造工程,实现了旱涝保收的目标;2004~2007年共投入资金85万元对二村、五村、营盘、文联、联南等12个村新建村委办公大楼。 生态建设按照“合理布局,功能配套,梯度辐射”的要求专门聘请广东省城乡设计完成了《五经富2005~2015年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经五经富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实施中心镇建设“三个一”工程,切实强化城镇管理,凸现城镇现代品位。 基础设施交通方面:2007年完成五黄公路建设、南大公路建设。解决镇区西部交通阻塞问题。水利方面:2006年完成总投资为106万元的文联大圳肚水利除险加固工程。市政方面:至2007年累计投入3500万元,完成县第三自来水厂第一期土建工程建设,完成管道铺设等收尾工程。投入30多万元,完成五经富电信局至联南井潭村段的路灯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化气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好总投资为500万元的刘屋大桥建设,龙江河一河两岸刘屋桥至八村镇江桥段一河两岸样板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全面规划实施城镇管理,注重抓好镇容镇貌、环境卫生的专项整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2006年,投入30万完成整治镇区脏、乱、差,修葺了五经富纪念亭,改造车站转圆盘和大洋路口,加强沿线公路摊店管理以及清理龙江河垃圾。 干部驻村2005年1月,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全面启动。至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第三批派出揭阳市广播新闻出版局、揭阳画院2个单位的干部共3人次;县委、县政府分三批派出县发改局、县妇联、县劳动局、县社保局4个单位的干部共18人次,镇委、镇政府派出机关干部共79人次到26个村开展下基层驻农村活动;驻村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78件,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42个,累计投入资金294万元。新发展农村党员98名。 农村医疗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为40%。此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42151人,参合资金42.151万元。门诊6339人次,住院676人次,门诊补偿金额14.82万元,住院补偿金额128.8537万元。住院补偿金额达到封顶的有22人。 土特产品莲子糖、姜糖、腊肠、苦笋、甜粄种甘薯、茶叶、咸菜。 旅游景点五经富镇温泉度假村、大洋旅游度假区、龙山自然风景区、金岭文化公园、磜墙崆瀑布和温泉度假村。 龙山风景旅游区龙山风景旅游区坐落于大北山之巅,龙湖沿岸。群山连绵似游龙,云雾缭绕好仙景,龙湖波光映青山,鸟语花香大自然。这是一处能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需要的自然生态综合性公园。龙山风景旅游区以自然生态环保为主要特色,其间的万亩原始森林,千亩野生杜鹃花,百亩三色桃花源,十亩养殖钓区,几十种珍惜动物,百余种珍贵植物和药材以及“清风明月”、“龙谷天籁”等景点。景区内有包括双龙洞、白石岩、斑石、千层峰、莲都、贺江等景点。这里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这里占地70公顷的世界第二、亚洲最大巨石--斑石;有集奇、险、秀于一体,气象万千、独力擎天的千层峰;有童话皇宫般的溶洞奇观双龙洞、白石岩;有古人类文化遗址--黄岩洞;有漫江碧透、两岸青山耸立、犹如锦绣长卷的贺江;有十里画廊之称的莲都风光。在龙山景区以北有一龙颈水库龙江河上游蜿蜒20多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有“小三峡”之称。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有水晶宫、彩塔山、宋帝井等奇观异景。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你流连忘返。这里与龙山风景区融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金岭文化公园 金岭文化公园:一座民间工艺的殿堂,坐落于揭西县五经富镇金牛岭,始建于八十年代,占地300多亩,单园内建设投资一项便逾千万,气势十分恢弘。公园自山脚至山腰设计成八级,在建筑构件上每一级平台都巧妙地运用石雕、砖雕、绘画等装饰艺术,如双龙夺宝、麒麟狮象,羔羊跪乳、石鼓石联等,造型精美,可谓集潮汕民间石雕等工艺之大成,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一座民间工艺的殿堂,其间突出的景点还包括: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开荒牛、骏马奔腾、双龙吐珠、龙池喷泉、十二生肖石雕,以及颖德堂、华侨纪念馆、展览室、假山幽径、古今碑廊等等。金岭文化公园原名弘基陵园,是由五经富曾氏宗亲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一点一滴融资建成的,既是祖陵,也是周围乡民休闲游玩、进行文体活动的好去处。五经富镇金岭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成立后,除负责公园曰常的卫生清理、建设维护工作外,还多方筹资,并计划建设公园成为五经富镇乃至揭西县的一处旅游胜地。 民俗民风揭西县五经富镇历史上闹元宵有烧烟架、舞火龙两项活动。这两项艺术始于乾隆,传自苏州,后传到丰顺埔寨。1987年埔寨的火龙舞上省城,其古朴的风格、壮观的场面、精彩的表演,轰动省城。有些精彩镜头,曾拍进电影故事片《花街皇后》。 烧烟架烧烟架全凭架上功夫。烟架分主柱和副柱,主柱高三丈五尺,柱身置横木十二支,各长三尺为架。架上吊着花篮或鲤鱿或套圆幕的圆形火斗。当此线烧至火斗时,圆幕自动卸落,显出斗内之物。各个火斗的节目各不相同:斗鸡、斗鹅、斗鱼、斗牛、追贼、舞金狮、老僧遇虎、猫捉老鼠等,俗称“人鬼架”。在数百支明烛的照耀下,各自表演,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些火斗自下而上逐个演完,到顶端,十几支横放火筒在机关推动下,一齐喷火,火花射出五丈以外,先向左,后向右飞速地呼呼旋转,火花从天而降,纷纷扬扬,叫做雪花盖顶。此时,烟架周围地下二十支“地犁”一齐向上喷火,势似喷泉;柱最高架左右两个火斗,千支火箭吱吱啸叫,如瑰丽的流星,撒开无数星光,五彩缤纷,幻出奇光异彩。 “鲤鱼跳龙门还有一个精彩的节目叫“鲤鱼跳龙门”。“龙门”又称“禹门”。故事出在“大禹治水”。大禹为民间治水解除了水患,鲤鱼欢跳起来。这个节目由七八条赤膊大汉高擎大金鲤,欢跳几次后鲤鱼嘴里就喷火吐珠,龙门也随之火珠喷发如同浪花飞溅,满江金鲤蹦跳,十分好看。舞火龙又名“烧龙”。龙以篾作骨,以纸或布塑外壳,彩成青龙或金龙,长二十余米,九节或十几节连成,节节装有火箭。舞时,龙由十五个头戴草帽,身穿裤衩的赤膊大汉高高擎起,前头一壮汉高举连柄火球导路,龙随火球摆动前进或腾跃或潜游翻滚,活泼欢乐。他们锣鼓喧天,划动“火蛇”绕场三匝,然后用香火或“火蛇”点燃各节的火箭引线,此时,火龙疾走如飞,万箭齐发,口吐彩珠,星星点点,呼呼啸叫。顿时,白雾迷蒙,火龙时隐时现,气势雄浑,辉煌壮观。时代在前进,技术在革新,现在加上电动控制,龙的两眼电光闪闪更为形象生动。开放改革以来,人们已不局限于闹元宵烧烟架,舞火龙了,乡镇里逢着诸如校庆、大桥落成、中秋联谊会等喜庆日子也举行了这两项艺术活动。它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历史悠久,深为人民所喜爱。 放水灯五经富镇民间还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五经富人放水灯无规定时间。旧时乡民修孤骨,或有钱人死了,七日丧后放水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灾获福、庇佑儿孙,甚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水灯的制作,先时用蕉叶或其它阔叶连结成莲花碗型,或船型,上面点燃香炷、蜡烛。后来,制作技术提高,有用木板垫底,上放制好的五色花朵,也有放灯笼的、做纸船的。同样中央点香炷或蜡烛,因木板浮力好,适宜水上飘游,形式多样。 举五经富1942年一次放水灯为例。五经富锅厂村,一位105岁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龙江河上游、龙颈口的马腰潭举行放水灯仪式。子民们请来僧人,在潭畔开阔处摆开道场,僧人念经毕,子民们托着水灯,列队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为小民消灾消难,逢凶化吉。祖宗升天,荫佑儿孙。同时,放出白鸽几十只。锣鼓、大铳、爆竹齐鸣。霎时,各色水灯满溪浮动,两岸观看的人活跃起来,特别是青年男女,纷纷下水捞“灯”,“灯”与“丁”同音,他们都希望,添丁生贵子。此时,欢笑声,击水声混在一起,天上白鸽飞翔,江边、水里万头攒动。做父母的,做妻子的,都希望自己人捞得一个“丁”,此情此景可热闹极了。 传说:放水灯有个神话故事。据说是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从前有一对白色的乌鸦,筑巢于喜马拉雅大雪山近河的大树上,一天雄鸦外出觅食,迷失归途而不知去向,留在巢中的雌鸦正在孵着生下的五个蛋。不料刮来一阵狂风,把孵蛋的雌鸦吹落树下,当风停后,雌鸦折回原地,盘旋再三,不见巢和蛋,于是极度伤心,日夜为五个蛋悲号,结果悲戚而死。迨后,已转世为大梵天王-----印度国人视其为造物主。至于五个鸦蛋呢?被母鸡、母水獭、母牛、母鹿、母狮子各衔去一个后孵化,诞生的都非鸦而是人。此后,各成为婆罗门的至尊。他们各自长大成人后均要求出家为僧,在大雪山中隐居潜形。一天他们相遇于路上,寒暄后,获悉均属失去父母者,于是各自祈祷,以见生身父母为最大愿望。祷毕,大梵天王遂化身白鸦出现在五僧人跟前,陈述一切经过,并告诉他们:如果它们想见生身慈亲时,可在每年12月月圆之夜,用纱线连结蕉叶制成莲花碗型,中间插上香、点上烛,放入河中,便可漂流到你想见的慈亲那里去了。于是放水灯就成了当地的风俗。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这种风俗也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