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二村
释义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五二村

村庄概况

五二村位于河口区驻地西南15公里处,义和镇驻地南10公里,东临该镇大牟村,西临宝一、宝二村,南接五一村,北与六顷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1978亩,其中耕地面积1628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为115户,总人口412人,其中男性218人,女性194人。

村名由来

1930年利津县五股道张德香先迁来居住,故名“五股道村”。1958年与曲阜屋子合并为一村,仍名“五股道”,后来随着房屋的拆迁,形成两个自然村,并分成两个大队。该村为五股道二村,简称“五二”又称“五二大队”。

生活变化

解放后,该村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到2006年,全村有60%的户住上砖瓦房,95%的户有电视机,30%户有电冰箱,60%户用上洗衣机,有9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70%的户有手机,60%的户有拖拉机、摩托车,40%的户有三轮车,轿车3辆,货车4辆。

文化教育

1951年,该村创办第一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96㎡ ,设1-5年级,学生入学率达90%以上。由于原来的教室已严重老化,1990年在村南新建校舍10间,解决了校舍不足的困难。2000年全镇小学合并,将该村学生转至镇四小就读。

随着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2007年6月,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新建了村文化大院,占地面积1035㎡,设有村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党员电教室、计生协会办公室。2004年配置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党员干部定期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极大的丰富了头脑,开阔了胸怀,增长了知识。

该村文化大院内设有篮球场、单杠、双杠、乒乓球台、秋千等健身器材,村民健身、娱乐十分方便。

卫生医疗

1964年该村建立第一所卫生所,杨振华、冉祥成任卫生员,备有常用药品,“文革”时称“赤脚医生”。2006年新建标准医疗卫生室,实行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

计划生育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上世纪70年代起,计划生育坚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实行结扎节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进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教育,并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2002年在村规民约中,特别列入计划生育内容。同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计生协会自成立以来,按照镇政府统一布署,积极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独生子女户实行奖励政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下。2006年,全村育龄妇女76人,全年出生5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1.2%,独生子女领证率100%。年死亡数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

养老保险

1992年开始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06年,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34人,占村人口的56%,参加其他保险146人,占村人口35%。自2005年起,村民就医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达到90%。全村五保户5户。70岁以上老人32人,每人年补助金额360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人,每年享受800元保障金,2007年6月新建4间安居房,2户贫困户搬进了新居。

经济概况

由于群众的思想比较保守,解放后生活曾一度困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尤其是河口区成立以来,该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到人的办法,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5025元等。

村政历史

该村原属沾化县,1951年3月成立互助组,1954年9月成立初级合作社,村民将牲口、农具投入集体,从此结束了一家一户单干的历史,村民统称“社员”。1955年9月成立高级社,张希田任社长。到了1958年10月成立生产大队,吴士东任大队长,下设两个生产队,到了1971年又恢复生产大队,1981年更名管委会。

1984年8月,恢复乡村建制,撤销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建立村民委员会。12月,全区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完成选举工作。该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名,分管经济、民政、调解、治安保卫、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1987年8月起,依据村民自治组织法,采取村民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同时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村委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村内重大事情。村级组织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村级行政决策权被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权所代替。

大事记

1944年1月,五二村成立抗日群众组织农救会,李如松任会长。

1945年2月,五二村成立抗日群众组织青救会,李学信任会长

1951年3月,五二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5年3月,五二村党支部成立,张希田任支部书记。

1953年3月,五二村成立第一个抗日群众组织妇救会,董凤英任会长。

1954年9月,五二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9月,五二村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9月,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设2个生产小队。

1984年8月,恢复乡村建制,五二生产大队改为五二村。

1984年12月,五二村第一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1987年8月,五二村第二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1989年9月,五二村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1990年10月,全村通电。

1992年9月,通压力罐自来水。

1993年12月,五二村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1997年3月,五二村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1998年10月,安装第一部电话。

1999年3月,五二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2002年3月,五二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2002年8月,土地全部平分给村民。

2004年11月,五二村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成立。

2005年6月,新建柏油路2公里。

2006年3月,被镇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2007年6月,安居房建成。

2007年7月,村文化大院建成。

2007年7月,实现自来水管户户通。

农民组织

农救会是“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的简称,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农村中群众性组织。五二村农救会成立于1944年1月,李如松担任会长。农救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进行抗日,进行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和生产运动。建国后,农救会改称农协,又称农会或农民协会。杨玉芝曾任本村农会主任。农会组织作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机关”,1950—1951年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负责发动群众,评定划分阶级成分,分配土地,恢复发展生产。1952年末,随着土地改革地完成,农民协会解体,活动中止。

196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亦称“小四清”。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印发全国。全国各地纷纷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姜守先任贫协主任。1980年前后,贫协机构解体。

妇女组织

1953年3月,该村成立董凤英为会长的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1962年改称妇代会,1984年8月妇代会主任由村民委员会兼任,主要负责妇女、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妇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带领妇女群众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计划生育、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