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氏三状元
释义

武氏三状元是指山西省陵川县武氏家族先后出现的三位状元,他们是金代的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人。武氏一家自金贞元二年词赋科状元武明甫及第后,武天佑、武天和相继状元及第,史称“武氏三状元”。根据武氏家庙中现存的家谱和祖宗画像所记载,自唐以后,武家除金代出过三位状元外,还有进士九个,翰林六个,尚书五个,资德、朝仪十二个,国子监博士一个,图史编修一个,知县十一个,共有官衔人数达四十八个。其中最著者为宋朝的国子监博士,后人辽官至尚书的武白和金代的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状元。

家族渊源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属山西省晋城市管辖。

誉称“状元村”的南召,位于陵川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陵辉公路北侧,东南与崇文镇的东坪上、安阳村毗邻,西与平城镇的杨寨村接壤,村北由神坡脑群山环绕。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这个文物遗存丰富而过去不为人知的古村落逐渐闻名于世。

在陵川历史上,曾因金代出过武家一门三状元而振动朝野。不仅县城东关的三元巷中,昔日竖有金章宗皇帝御笔题写的“三状元及第”石牌坊,还有现存的三元世家和屹立于历史尘埃中的春秋阁。这些古建虽已历经数百年,饱经沧桑,但却仍向世人夸诉着它往日的荣耀。而与武家三状元有着血脉联系的南召村,早于唐朝之后,就先后有四十多人人朝居官,村内保存的“太行第一文庙”,武氏祠堂遗址、家庙、武家八卦院等建筑,以及珍贵的武氏家谱和功德仪像,是当今研究武氏家族历史和状元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根据村内现存的史料和传说,陵川的武家旺族属于唐朝武家之后裔。因武则天称帝死后,李氏又重握大权,遂之大肆屠戳武氏家族和大臣,于是武氏家族的一支便避难于晋东南的山野之乡南召村。但武氏毕竟是官宦人家,不甘作民罢休,仍深恋仕途。他们认为只有尊孔读经,走科考之道才是东山再起之出路。因此在村中倡建圣人庙,以图子孙飞黄腾达。根据武氏家庙中现存的家谱和祖宗画像所记载,自唐以后,武家除金代出过三位状元外,还有进士九个,翰林六个,尚书五个,资德、朝仪十二个,国子监博士一个,图史编修一个,知县十一个,共有官衔人数达四十八个。

其中最著者为宋朝的国子监博士,后人辽官至尚书的武白和金代的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叔侄三状元。他们为武家历史上最杰出的代表。

近年来有些传闻,说陵川武氏三状元出自陵川县平城镇的南召村,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通过这次对七状元史料的全面整理,更可以说明武氏三状元的确是出自县城的东关村三元巷,并非出自南召村。南召村的武氏,是明代末期武璜迁过去以后才繁衍开来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

状元事迹

武明甫

武明甫(公元1131—1211年),字无疑,号太复,为三状元之首。他24岁于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登词赋科状元及第。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历翰林侍讲学士,官拜谏议大夫右正言等,因耿直敢言而触犯海陵王被革职。世宗继位后,当调阅以往进谏本章时,才发现他胆略超群,才华过人,故复起任徵仕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出任安国军节度副使,他“整纷起,除陈蠹,劝农桑,兴教化”,使当时面临灾荒的安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后继任兵部,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户部尚书。

金世宗对其十分赏识,常询以治国之道,他主张“恩赏分明”,“刑罚得当”,谏言多被采纳。晚年告老还乡,世宗赐以黄金百两,白绢百匹。在县城东北高阜之处修建别墅一座,匾书“乐天园”,在此洒然安度晚年,大安三年(1211)病逝,高寿85岁。谥文端。

武氏自明甫得中状元后,文运昌盛得一发不可收拾。时隔6年之后,胞弟武俊臣登正隆五年(1160)进士;又隔39年,即承安四年(1199),侄武天佑词赋科状元及第;再隔4或7年之后(尚无确切资料可以说明具体时间),天佑胞弟武天和高中榜首,经义科状元及第。武明甫的侄儿武天佑、武天和,是同胞兄弟。

武天佑

武天佑,字繁祉、号灵承。4岁时听人读书即记忆不忘。少年时又精心钻研二程理学。19岁即进京赶考,其叔父武明甫对他的学识非常赏识。谁知第一次揭晓,榜上无名,武天佑的精神便很受打击。但叔父武明甫则劝他说:“侄迟一日功名,多一日学问,何以为憾?世多有后者跃上龙门”。

于是武天佑辞别叔父离京回家,与弟天和闭门苦读,更加用功继续深造,直至承安四年词赋科状元及第。由于武天佑学识渊博,章宗皇帝曾请他讲解过非常深奥的河图洛书,对他的才华深表钦佩。称赞他:“真无愧翰林啊!”但由于他也象他叔父那样“须教自我胸中出”,常以“存天理,遏人欲,进君子,退小人”而为人处事,得罪许多大臣,又碰上较为重视人材的章宗帝逝世,所以他为官只是初授翰林应奉文字,最高只做到朝廷里的经筵讲官。金大安三年(1211年),武天佑请求辞官退隐,回乡为叔父武明甫奔丧。从此安居“乐天园”著书立说,所著有《经史撮要》、《大学补》、及《言志》等集。

武天和

武天和,字繁禧、号犹龙。是武明甫的侄子,武天佑胞弟。也是陵川武氏家族最后一名状元。??武天和天资异常聪敏,见书即如读过,学问非常了得。章宗泰和年间,登经义科状元及第。当时章宗帝召见时问过:“你是明甫之侄,天佑之弟吗”?他回答“是”。章宗帝便喜形于色地说:“你们叔侄连中三元,此虽一门之庆,也是国之荣光啊”!遂御书“三状元第”四字,令悬于其门。

??武天和中状元后初授翰林应奉文字,后补尚书省令史,由于他也是秉承祖先耿性,坚持“捷径邪至,我不忍投步”,在进谏本章中曾这样提到:“今朝中君子恨小人,小人亦恨君子,而且小人庇护小人,想满朝都成小人,小人还陷害君子,想满朝都非君子,君主若忠奸难辨,小人必会朋比为奸,而使国风败坏”。武天和这样坚持正义,自然遭到结党营私权贵们的极端反对和陷害,于是曾被谪为利州观察判官,不久又转任归州观察使司。武天和见自己的远大志向难于生色,满腔热血将付注东流,遂于崇庆元年(1212年)辞官还乡,和其兄天佑同居“乐天园”,开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恬静生活。其间仍以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格言作为座佑铭,著书有《永言集典内外篇》、《宁俭彦语》等。

武俊臣

与金代三状元的同时代,还出过一名进士叫武俊臣,为武明甫的胞弟。他于海陵王正隆年间中进士,历任章武军节度使,大理寺少卿,官至朝廷礼部侍郎。对此,金代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曾著文说,河东的李氏家族,曾出过三个进士一个状元,时称为“四桂”,而陵川武家一门却出了三个状元一个进士,当称为“四凤”。“故当时科目盛者,不曰河东李,则曰陵川武云”。

上下50年时间,武氏家族叔侄两辈人,出了3位状元、1名进士,这在金代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的1300余年的科举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难怪章宗帝会高兴的说:“汝叔侄昆季连中三状元,虽尔一门之庆,亦邦家之光也。”于是御书“三状元第”四个大字,悬于武氏大门之上,以示荣耀。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武氏状元进士的诗文和著述没有被保存下来,只有武明甫的一首无题诗和武天和的一首《鸟影过寒塘》见于陵川旧志,其中武天和的《鸟影过寒塘》还属于误载,应该是西溪老人秦略的。

相关争议

有研究金代科举学者说:武氏三状元在金代科举志中,除武明甫外,其他两位缺乏史料依据,因为词赋或经义第一未必就是状元。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下面的三个理由足以作为历史凭证:

首先,元好问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史学家,他的文集里就有这样一段话:“金源氏有中国,以科名选士。时瑰奇俊伟者,不惟荟萃一国,且钟聚于一家。如河东李献甫、献诚、献卿、献能兄弟一状元三进士,时人号为‘四桂’;陵川武明甫、俊臣、天佑、天和叔侄三状元一进士,时人号为‘四凤’。故当时称科目盛者,不曰河东李,则曰陵川武云。”

其次,历修《陵川县志》记载明确,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一个县里,又特别是在一家,出现一门三状元一进士都不是件小事,所以县志记载的不会不明确,不会不详细,武氏的家谱更是不会不明确,不会不详细。

再次,章宗帝御题的“三状元第”匾额,在1948年土改时才被拆除,陵川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迄今记忆犹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