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市西大街小学 |
释义 | 学校简介武汉市西大街小学座落于武汉市汉阳区拦江路,创办于1928年,原名后善学堂,属私塾,1956年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公办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西大街小学。在近一个世纪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年提高。学校遵循“让学校成为对师生充满吸引力的地方”的办学理念,沐课程改革东风,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佳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师资力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46人,学生2400余人,两个校区绿树葱葱,花草芳香,环境幽雅、整洁、优美,校园局域网、网络中心、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各学科实验室、图书室、塑胶运动场、学生寝室、餐厅等一应俱全。附属实验幼儿园条件优越,布局富于童趣,为孩子们勾勒出充满快乐和梦想的空间,门类齐全、富有挑战性的大型室外游戏设备给孩子们的活动娱乐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教师是立校之本。建设一支“学习型、反思型、情感型”的教师队伍,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以铸造“师魂”为根本,以锤炼“师能”为关键,在“提升”二字上下功夫,学校大力实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标的“希望工程”,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中坚工程”,以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名师为目标的“名师工程”。通过 “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40余人被评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3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教育教学评比竞赛中获奖。据有关资料显示,学校有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优秀教师4人,区名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7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 教育特色在德育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点”、“二线”、“三合”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通过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开办家长学校等举措,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在 “我有一双勤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感受着参与劳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乐趣,武汉电视台、楚天金报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在“科技环保教育”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刻苦钻研,奋勇拼搏,“球体专用圆规”、《武汉地区灭鼠伤雀调查报告》、《禁白活动,从我做起》等一批创新实践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蓬勃开展体卫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千人莲湘操、百人太极扇多次在市区表演,获得好评。近30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市中小学课处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学校、市红十字会示范学校、市卫生先进学校。 学校曾先后投入五百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立四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系统,开通学校网站,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一台台性能卓越的计算机,一间间功能完备的微机室,构筑起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搭建起学生、教师、家长资源共享的平台。 通过抓常规电教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辅助和网络教学,电教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取得显著成效。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各学科教师在区级以上相关比赛中获奖百余人次。 教学宗旨“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战略,遵循“源于教学,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该学校曾独立承担并顺利完成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研究》等全国、省市级重点课题。学生素质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显著提高。彭娟、薛燕等一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全国写字教学现场会、湖北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研讨会、武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先后在该校举行。 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健全机制,及时总结提高等工作措施,课改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研训一体化的研培活动在校内深入开展,“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趣化”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行为正逐步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工程”、“成果展示评价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评制度初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有较大突破。本着“全面启动,树立典型、滚动发展”的思路,“实践---评估---总结---推广”的模式,分年级开设的策略,开发了“礼仪训练”、“快乐足球”、“趣味科学”等各种类型的校本课程。 学校荣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西大街小学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模型特色学校”、“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校”等殊荣纷至沓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