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安市磁山文化
释义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南约1公里的台地上。总面积十三万平方米,分上下两个文化层,时间距今约7500多年。遗址中的坑穴,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还有长方形的、较大的圆形坑,还保留有柱洞和门道,据考证,那原是磁山先民灯市用茅草盖顶的半地穴式居住房屋:那引人注目的长方形坑穴,是当时储藏粮食和食物的窖穴,据考古专家估计,粟谷的贮量在十万斤以上;那些圆形的和不规则的坑穴,是当时人民用来存放生活用品的地方。

遗址的发现

1972年冬,当地群众在开渠修坝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原始村落-------即现在的磁山文化遗址。后经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多次发掘,发现和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除发现房基、灰坑及粮食窖穴外,还出土了约五千件陶、石、骨、蚌器与筒形直碧盂,鸟头支架等器物和大量的家禽、家蓄骨骸,碳化粟、核桃。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炭—14测定,这些器物距今7355年------10000年,亦即伏羲神农时代,这个遗址是一个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 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研究的空白,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原始文化类型。1988年,磁山文化遗址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河北视察时开场就说:“河北是中华文明和东方问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在这里形成。”事实确是如此。

考古

考古专家的鉴定和学术论证认定:早在7500多年前磁山先民就已经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相当稳固的定居部落,并由自然采食发展为以农业经济为主,即种植粟、黍等作物,并驯养少量家蓄和进行渔猎。这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一项巨大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告别饮血茹毛时代,开创种谷养蓄新纪元。

磁山不仅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家鸡的最早饲养地,还是中国家猪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

磁山遗址粟的发现,推翻了以往公认的“粟”是从埃及、印度传播而来的结论,改写了历史;出土 家鸡骨说明,早在公元前54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家鸡,比世界上认为家鸡起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早3000多年;遗址中发掘出土的炭化胡桃,比历史上记载的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核桃早5000多年。磁山遗址大量陶器,石器出土文物,有其独特典型特征:陶器、石器制作粗糙,具有一定原始性。敞口直壁平底夹砂红褐色陶盂、陶支架是做炊具用的,是磁山文化陶器中代表性器物。同时,还发掘出大量加工粮食用的,长约半米,端部稍尖,底部长有四足或三足,琢制石磨盘和于之匹配的石磨棒,还有 琢制不精舌状扁平石铲,断面椭圆形石斧、石锛以及大量的敲砸器、研磨器等生产工具。国内外易学专家还

考证磁山文化与伏羲画八卦是同一年代。

磁山先人

建筑半地穴房屋,门朝南方或东南,修置的台阶皆为三阶,房居相当于离巽二门。到科学发达的今天,中华大地的台阶都是单数;陶蓍早器:它是“立竿见影”,以测“日影长度”,掌握方位、节令,以指导农作;陶制祖形器:其为男性生殖器的一种崇拜,也是男阳女阴,易之阴阳由来;陶制太阳月亮是用来祭祀,为后人创造了日月为易,阴阳八卦。磁山遗址出土大小陶丸,是计算粮食产量和库存的“筹码”,形成了后来的易经术数,为八卦之源。

从磁山文化出土 遗物来看,充分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充分证明了当时就有了数学,创造了八卦符号,用他们的智慧趋吉避凶,平安生存。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1986年12月,在全国磁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定磁山出土的发现为“磁山文化”

磁山-------东方文明的发祥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