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中 |
释义 | 吴中区位于苏州市南部,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四周还分别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虎丘区)、相城区接壤;与无锡、宜兴、浙江湖州隔湖相望。 苏州市吴中区(地理位置 区划人口 人口普查数据 历时推断 历史文化 特色资源 风景名胜 行政区划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综合实力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对外开放 民营经济 城市建设 载体平台 交通条件 环境保护 科技 教育 文化 体育 卫生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精神文明 民主法治) 河海大学教授简历男,1964年1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8到河海大学海工所工作,从事实验室仪器研制和开发,不规划生波机引进和开发; 1995年在职获海岸工程硕士学位,后在海工所、水港系交通与海洋技术教研室、交通与运输工程系从事波浪与建筑物相互作用、不规划波实验模拟与谱分析、海洋河口现场观测、非线性波浪传播数值模型、高速公路探伤、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流仿真、交通被动安全、海洋工程与交通工程实验室建设、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1997年到日本山梨大学进修;2008年获港口航道及近海岸工程博士学位。 现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非线性不规则波浪水动力学及其应用、车辆被动安全设计等。 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交通流理论 研究生课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 苏州市吴中区地理位置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接壤,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全境东西长92.95公里,南北宽48.1公里。 区划人口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约1459平方公里。吴中区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吴中经济开发区、1个穹窿山风景管理区、7个镇和8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万人。 2000年,吴县市辖29个镇。 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128429人,其中各镇人口(人): 长桥镇 24920 车坊镇 46709 郭巷镇 32331 甪直镇 63068 越溪镇 19370 望亭镇 39692 通安镇 41723 东桥镇 26379 黄埭镇 45693 黄桥镇 27393 东渚镇 33541 镇湖镇 20202 陆慕镇 48758 蠡口镇 44001 西山镇 42196 渭塘镇 34042 北桥镇 37557 太平镇 28918 湘城镇 29267 阳澄湖镇 21007 木渎镇 71438 藏书镇 28673 光福镇 38999 胥口镇 22110 太湖镇 9577 横泾镇 36764 浦庄镇 21752 渡村镇 25252 东山镇 52492 月浜虚拟街道 25656 苏苑虚拟街道 24997 龙西虚拟街道 24600 吴县市经济开发区虚拟镇 25185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虚拟镇 11266 江苏省太湖采石公司虚拟镇 2901 历时推断如果从三山岛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来推断,大概有一万多年历史;如果从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2世纪)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吴”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历史(此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被称为吴、越、楚);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初,吴县地域广大,包括现在的常熟、吴江、嘉兴等地在内。秦之后,吴县的地域、辖属屡有变化。至东汉末年,吴地属孙权割据地。晋武帝灭孙皓,分天下为十九州,吴属扬州。晋太康四年(283)县境北部析置海虞县(今常熟市)。宋、齐、梁、陈四代吴县均为吴郡。梁代侯景之乱时,吴郡一度还曾被称为吴州,后吴州、吴郡、吴县治所同驻一城。隋唐时代,吴地平息战乱后区辖有所变化。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十一年(591)吴县县治迁徙至横山(今新郭镇)。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东部地置长洲县,两县分境合城而治。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算起,则有二千多年历史。秦初,吴县地域广大,包括现在的常熟、吴江、嘉兴等地在内。秦之后,吴县的地域、辖属屡有变化。至东汉末年,吴地属孙权割据地。晋武帝灭孙皓,分天下为十九州,吴属扬州。晋太康四年(283)县境北部析置海虞县(今常熟市)。宋、齐、梁、陈四代吴县均为吴郡。梁代侯景之乱时,吴郡一度还曾被称为吴州,后吴州、吴郡、吴县治所同驻一城。 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十一年(591)吴县县治迁徙至横山(今新郭镇)。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东部地置长洲县,两县分境合城而治。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长洲两县均属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划长洲县东南部建立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合城而治。后又划吴县东山、西山建太湖、靖湖两厅。至1912年,复并三县两厅为吴县。1928年,划吴县城区设苏州市,1930年撤销市建置,辖区复归吴县。 历史文化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先进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泰伯在吴地建“勾吴”国,始有历史纪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吴县”,县名沿用至20世纪;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吴县,建立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31日,撤消吴县市,原吴县市辖区分设为吴中区与相城区,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曾生活在吴中大地,谱写了吴中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市、县分设,析城区和郊区置苏州市,周围乡村为吴县,东山、西山及太湖湖区划建太湖行政办事处。1953年5月,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改建震泽县。1959年撤销震泽县,复并入吴县,隶属苏州专员公署(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解放后的吴县,没有另建县城,全县的党政机关驻于苏州市区。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4年开始,吴县在离苏州市中心约3千米的城南开辟总面积为20平方千米的新城区。1989年8月,吴县机关迁入新城区。 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以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区域,市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特色资源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吴中区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产地,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稻米、枇杷、杨梅、银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荸荠、莼菜、红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青虾、鳜鱼、鳗鱼、河蚬、鳖和藏书山羊、东山湖羊、生态草鸡等。其中水产畜牧产品均通过绿色食品或无公害产品认定,“太湖”牌清水大闸蟹被列入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十大名蟹,“玉品”牌碧螺春茶成为我区第2只中国名牌农产品,“吴侬”牌碧螺春茶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特供产品。 吴中区民间工艺发达,传承了刺绣、雕刻、缂丝、建筑工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行业。这些匠心独具的精巧技艺,深受历朝历代皇室和平民的喜爱,成为中国苏派艺术的代表。 风景名胜吴“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吴中区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三万六千顷太湖水域,吴中拥有五分之三;太湖72峰,吴中独揽58峰;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中有6大景区在吴中境内。吴中区拥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AAAA级景区,7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放景点多达60个。木渎、甪直等水乡古镇,陆巷、明月湾等太湖古村,仍保留着江南独有的水乡风貌。吴中区既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又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全区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3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吴中地区旅游形象大使为刘亦菲! 行政区划吴中区辖8个街道、10个镇:长桥街道、开发区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甪直镇、车坊镇、藏书镇、木渎镇、胥口镇、浦庄镇、渡村镇、东山镇、光福镇、西山镇。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吴中区辖13个镇:长桥镇、甪直镇、车坊镇、郭巷镇、光福镇、藏书镇、木渎镇、胥口镇、横泾镇、浦庄镇、渡村镇、东山镇、西山镇。(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长桥镇 辖:社区居委会(蠡墅、先锋、新家、龙桥、龙西、新南、新北)。 甪直镇 辖:居委会(甪青、正阳、中和、建新、南汇);村委会(淞南、淞港、淞浦、澄北、澄湖、澄东、甫里、甫南、甫港、甫田)。 车坊镇 辖:居委会(车坊);村委会(江湾、朝前、鄂田、旺浜、华云、前港、湖浜、澄湖、长渠、瑶盛、李家、金园、大仓、横港、车渔、三马)。 郭巷镇 辖:居委会(郭巷);社区居委会(塘北);村委会(黄潦、潦泾、长丰、湾里、浮桥、塘东、戈湾、五浦、六浦、徐浜、双浜、姜庄、尹山、六丰、善浦、塘南、姜家、独墅湖、马巷、官浦、通桥)。 光福镇 辖:居委会(梅园、东淹湖、太湖);村委会(福利、舟山、邓尉、香雪、湖中、冲山、府巷、迂里)。 藏书镇 辖:居委会(藏书);村委会(藏东、藏南、藏西、藏北、藏中)。 木渎镇 辖:社区居委会(香溪、花苑、白塔、同春、翠坊、下塘、胥江);村委会(灵岩、尧峰、金山、天平、姑苏、西跨塘)。 胥口镇 辖:社区居委会(胥江、子胥);村委会(东欣、新峰、箭泾、香山)。 横泾镇 辖:居委会(上塘、下塘、西环);村委会(新路、新齐、镇南、新众、尧南、新思、三星、上庄、后巷、马家、新湖、上林)。 浦庄镇 辖:居委会(浦庄);村委会(湖桥、浦庄、马舍、石庄、界路、东吴)。 渡村镇 辖:居委会(渡村);村委会(牛桥、石塘、石舍、采莲、前塘、灵湖、陆舍)。 东山镇 辖:居委会(东山、叶巷、渡桥、西新);村委会(杨湾、三山、碧螺、潦里、陆巷、双湾、莫厘、吴巷、渡口、渡桥、太湖、新潦)。 西山镇 辖:居委会(镇夏、东河);村委会(元山、蒋东、庭山、林屋、秉常、石公、东蔡、缥缈、衙甪里、堂里、东河、东村)。 直辖居委会 辖:社区居委会(月浜、月浜二村、龙港村、宝带、月亮湾、嘉宝花园、东吴花园、澹台湖、北区、苑联、苑东、苑南、苑北、南区、东吴、北巷、西塘、南巷、文卫、水香苑、水香六村、新景苑、新苑、吴中苑、龙苑、盘蠡、龙西新村、美之国花园、龙华苑)。 开发区 辖:居委会(龙南、新江、碧波、白云街、南港、盛丰苑、商贸城、吴中商城);社区居委会(宝带桥、红庄、东湖、南石湖、珠村、吴山、龙翔、莫舍、溪上、木林);村委会(张桥、旺山)。 度假区 辖:居委会(蒋墩、长沙、叶山、中心);村委会(梅舍、郁舍、香山、小横山);江苏省太湖采石公司、吴中区良种场、吴中区林场。 综合实力近年来,吴中区着力打造苏州城南工业带,环太湖旅游经济带和吴中新城商圈三大板块,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8139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86美元,同比增加2506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37.6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8.7%和24.2%。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2.4:60.0:37.6。 农业深化农产品“六个一”工程,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和“三资农业”。2008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3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32.5亿元,增长18.4%,引进“三资”农业项目34只,总投资11.5亿元。全区拥有省、市名牌农产品69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80只。 工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形成了生物医药、 电子资讯、精密机械、新型建材、现代家电等五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6.5%,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902家,完成总产值836亿元,增长16.8%。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2家、高新产品169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提高1个百分点。 服务业依托独特的“太湖山水”资源,借助“长三角中心花园”的区位优势,全区服务业发展迅猛。2008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GDP的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1、国内贸易业 国内贸易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交易市场、汽配市场、粮食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花卉苗木市场、装修装饰市场、羊肉交易市场、水产批发市场、书画市场、旅游纪念品市场等为重点的十大市场。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1.6亿元,同比增长19.3%。 2、金融业 金融业运营保持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区内设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东吴农村商业银行,首家外资银行“日本池田银行”成功入驻,构建起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200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2亿元,较年初增长15.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9亿元,较年初增长1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2亿元,较年初增长30.0%。 3、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合理有序发展。依托太湖山水着力打造“山水苏州?居住吴中”品牌,积极构建人居天堂。全区房地产业发展形成了中心城区、东太湖越溪滨湖新城、木渎和甪直古镇、太湖度假区等四大板块。200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3.8亿元,同比增长11.8%。全年销售住宅类商品房86.63万平方米,销售额62.5亿元。 4、旅游业 旅游产业稳健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强区战略,着力打造“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旅游亮点,形成了以环太湖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游、古镇古村游为重点的特色旅游格局。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境外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近年来,不断完善各种投资环境,着力构筑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强度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外资企业20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95亿美元,区内世界500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百世德太阳能、尚德库特勒、药明康德等一大批企业入驻。2008年,全区进出口总额58.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7.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6.5%。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形象良好的企业快速成长,对全区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区民资内资企业总数达14000多家,注册资本528.5亿元。 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部做优”的目标和“接轨、融入”的要求,以东吴南北路和运河风光带为十字轴线的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提标 升级全面提速。实施县前街、水香街等5条道路和水香一村、文卫新村等5个老新村综合改造。地块节点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锦江大酒店、中元大厦等项目相继建成,星光国际、恒润大厦等项目进展顺利。 载体平台以打造中心城区、东太湖滨湖新城、越溪城市副中心、尹山湖商圈、吴中工业园、吴中出口加工区、太湖科技产业园区、度假区中心区、服务外包基地、太湖专业市场等十大载体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载体建设。吴中工业园以开发区为龙头,按照“提升、精细”的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越溪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吴中大道改造全面完成,吴中科技园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生活配套区建设开始启动;尹山湖生态商圈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方案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吴中出口加工区启动区封关运行;东太湖滨湖新城规划设计工作着手进行。度假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太湖文化论坛永久性坛址正式落户度假区;太湖湿地公园、旅游服务咨询中心、高尔夫酒店、缥缈景区、绿光休闲农场等一批度假休闲娱乐项目对外开放营业。 交通条件吴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苏南水陆交通要津。目前,全区构筑了以苏嘉杭高速,绕城高速西南段、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为主的主框架,以227省道、230省道、343省道为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次骨架,以吴中大道、东方大道、东山大道、环太湖公路、东山环山路等27条区镇公路为地方公路的次骨架和以纵横交错的镇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至2008年末,我区等级公路总里程达 1081 公里,所有镇、区、街道均可在15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苏州市建设中的4条轻轨全部穿越吴中区。 内河道纵横交错,总里程达350.22公里,其中有京杭大运河,苏申内、外港线、浒光运河和苏西线等7条等级航道。水上运输通江达海,十分便捷。全长4348米的太湖大桥,是中国内湖第一长桥,连通了太湖中最大的岛屿西山岛,不仅带动了金庭镇的经济开发,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桥岛风光。 环境保护全区环境保护不断强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污染源监控治理力度不断加强。2008年,全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万元GDP能耗降低4.7%,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951吨、二氧化硫3877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7.9%;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分。 科技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89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6项,市级71项。争取市以上科技经费1876.2万元。获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831件,专利授权量591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品40只。 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家级吴中科技创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已将木渎旭鹏科技创业园作为其扩容基地。吴中科技园已有药明康德、百世德等一大批项目入驻。各类科技创业创新载体正在有序建设中。 教育全区终身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健康、富有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格局。2008年,3周岁以上儿童入园(学)率达99.5%,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升学率为99.55%;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均为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普高与职高之比为51:4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处全省、全国前列。 文化文化建设持续加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文化创作百花齐放,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2008年,全区公益性文化阵地面积增至9.6万平方米。“广场文艺周”、“三下乡活动月”和重大文艺活动精彩纷呈,顺利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甪直水乡行》荣获金穗奖。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采集,光福核雕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渎、胥口、甪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陆氏族谱》等6部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吴中区被省人事厅、文化厅命名为“全省群众文化先进区”。文艺创作继续加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香山工坊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本色美术馆、美真艺术馆建成开馆。 体育体育事业成绩显著,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开展,积极参与承办各项体育赛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所有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工程(点)。全民健身和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计划大力实施。城区现代文体中心开工建设。“环太湖体育圈”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了轮滑世界杯环太湖马拉松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江苏首届社区乒乓球邀请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吴中区籍运动员陈艳青、周春秀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铜,全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赛区”,被省体育局授予“江苏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文体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 卫生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吴中区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区)。2008年,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全区医疗机构开放床位1919张,卫技人员2525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家,通过省级验收,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村居民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可用IC卡刷卡就诊,医疗费用实时结报。卫生监督重点下移,建成卫生监督分所6个,中心镇卫生监督分所建成率为100%,全区15个镇(街道)均建成“苏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达标镇(街道)”。区妇幼保健所建成“江苏省甲等妇幼保健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和住房面积等指标稳步增长。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110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850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655元,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84元,增长9.4%。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5亿元,比年初增加55.7亿元,人均(按户籍人口计算)储蓄存款达4.61万元,比年初增加1.09万元。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4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就业、培训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08年,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1.8万个,1.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开展各类培训4.2万人次,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37.38万农村居民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行政村覆盖率和参保率均达100%,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8%,8.14万老年农民领取基本养老金。 精神文明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配合苏州市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越溪街道旺山村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称号。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契机,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普及奥运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在木渎金桥新市民服务中心成立了全省首家新市民融合工程示范点。整理、编印《吴中美德——公民思想道德故事》和《吴中放歌》,举办“改革开放看吴中”主题图片展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迎国庆广场文艺周、“三下乡”活动月系列活动,讴歌了吴中大地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民主法治加快推进“法治吴中”建设,创建“法治县(市、区)”,将法治建设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推进依法行政,改善市场和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新一轮“平安吴中”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继续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法治品牌战略,为“和谐吴中”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明代尚书吴中与故宫 吴中,字思正,生于1373年,卒于1442年,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曾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北京明代宫殿、三陵(长陵、献陵、景陵)多为其主持修建,在我国建筑史上流下了光辉的一页。吴中是武城人,在明史、嘉靖武城县志中均有确切的记载。鲁权屯镇大吴庄吴氏族人保存的《吴氏宗谱》始修谱序中也有详细记载。吴中得到朱棣的信任后被委以重任,升北平布政司经历,又升大理寺右寺左少卿。永乐二年九月,升右都御史。永乐五年正月,任资善大夫,工部尚书,负责营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主持修建长陵,永乐九年,与太监阮安、都督沈青修建京都九门城楼。营建中,临清宫窑应运而生,临清砖借助土质好和运河漕运方便的优势,成为修建北京的贡砖。正统七年四月,吴中辞官。同年六月,吴中病故,享年七十岁。之后葬于武城(今老城镇)城西十里,其墓后被乾隆《武城县志》列为武城十六墓之一。 在大吴庄村南约三公里处,有个李贤屯村,其村西运河边上过去有土窑遗址,据说是为修北京城烧砖遗留下来的。在大吴庄村北约一公里处,有四个相连的村庄,自西向东依次名为青苏厂、罗厂、新厂、袁厂,村北就是运河。过去,村周围有许多大坑,相传是烧砖取土留下的,村庄周围出土过大量的城砖残块,其形状与北京的古城砖无二。据传说,这是专门修北京城烧砖的地方,砖烧好后,用毛头纸包起来,装到船上,通过运河运到北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