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宜都五眼泉石雕
释义

五眼泉乡石材资源丰富,石雕工艺源远流长,目前拥有8家石雕民营企业、专业石雕艺人110多人,固定资产数百万元,年创石雕收入300万元。近年来,仿古文化的兴盛给石雕工艺带来了无限商机。五眼泉乡充分整合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全力打造“石雕之乡”纳入全乡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作为抢救民间文化的大事来抓,成立创建协调小组,外引内联,力争建设全省最大的石雕产业,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经济。引

基本介绍

文化遗产名称:宜都五眼泉石雕

所属地区: 湖北 · 宜昌 · 宜都市

遗产编号:Ⅷ-30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宜都市

遗产级别: 市

历史渊源

五眼泉的石雕工艺究竟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准确考证,也没有任何典籍做明显的记载。但是这一带在建筑房屋,建造桥梁、闸口、堰凼、堤坝,葬坟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诸多方面,均有大量的石雕作品,尚可作历史的佐证。大约在清同治年间就已工艺精湛。在建房方面,主要是门柱、门顶、石狮等;在葬坟方面,主要是包坟石和墓碑。历史上,宜都境内的衙门、庙宇、庵舍、祠堂等建筑所需石雕,大多取材于五眼泉,绝大部分碑刻也产于这里。我们做田野调查时,邻县长阳的一个十分偏僻的深山老林中,有一个叫银家溪武家祠堂的地方,发现了一组由五眼泉的石匠刻制的古墓碑,其中一幅七厢碑立于光绪二十三年、一幅四组三牌立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幅竹简槽立于同治三年。现在还保存并使用着的桥梁有五眼泉弥水桥村的弥水桥,始建于同治年间年,中途曾经三次毁于山洪,最后一次修复时间是1957年。七星台永安闸口修建于民国五年,现在仍然完好。

工艺价值

五眼泉石雕的工艺价值主要体现在碑刻和浮雕上:刀法精工细腻,气势恢宏古朴。最常见的刀法叫“荞麦棱”,这种刀法简单适用,是碑刻中的基本刀法;另一种叫“竹简槽”,因为刻痕极似剖开的竹子而得名,这种刀法极为讲究,细腻古朴,工艺精致,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值得现代工艺借鉴与研究。只是现有的传人极少了,且已高龄,急需抢救保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