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相淦 |
释义 | 生平1915年5月 出生 1919年入湖南常德区立初级小学 1922年父亲从日本回国后,举家迁至长沙,即转入长沙楚怡小学 1926年小学毕业后又升入楚怡中学,马日事变后楚怡中学停办 1927年转入长沙明德中学以继续学业,从初中一年二期一直读到1933年春季高中毕业 1933年春季高中毕业后在家温习功课自修半年,于同年九月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农具组学习 1937年夏 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后留校任教。 1938年春随学校一起西迁到汉口后被遣散返湘,任湖南高级农业学校作物教员兼农科主任。 1940年2月返回已迁至成都的金陵大学,任农具助教。其间返湘奔叔婶之丧,遭遇日寇侵占宜昌,不得返川 1940年秋至1942年春只得在湖南安江国立十一中职业部任农业教员、教务主任 1942年春至1943年2月仍回湖南高级农业学校作物教员兼农科主任 1943年春返回成都金大后任讲师 1944年起还兼行华西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农具课程 1945年成为邹秉文先生促成的,美国向中国农业导入的农业工程“教育计划”奖学金二十位获得者中的一员,赴美国爱渥华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学习(投考获取原来学农的10名是吴湘淦、吴起亚、李翰如、余友泰、崔引安、蔡传翰、张季高、何宪章、方正三、徐明光;原来学机械工程的十名,除陶鼎来外,分别为曾德超、王万钧、水新元、吴克‘马周’、陈绳祖、高良润、张德骏、李克佐、徐佩琮。20人分两批于1945年5月和8月前往美国。) 1945年5月,吴相淦由重庆飞至印度再乘船赴美,在爱渥华大学农业工程系研究院学习l 1945年至1949年参加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年会 1947年春获硕士学位后去各工厂、农场实习 1948年回国后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农业工程组任教,并筹建农业工程系。 1948年12月任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主任、教授。 1949年与1932年就来金陵大学讲授农具课的美国人林查理(C·H·Riggs)先生合著《农业机械学》问世,是我国一部重要的高等农机教科书,也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早期农机学者对农机专著,特别是高校农机教科书的重大贡献 1950年5月完成《农业拖拉机》成为我国50年代重要的农机著作之一。该书年内11月即出修订版,主要是增加了苏联拖拉机的介绍。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历任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化分院、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农业机械化系教授、名誉系主任。 1957年在南京召开的民盟座谈会上,吴教授因提出“应恢复农业工程系,学习苏联建立农业机械化系面太窄了”的意见,被以“反对学习苏联”为由,定为“右派分子,同时取消区人大代表职务。 1964年主编的《农机运用学》成为重要的高校教材 1980年摘帽子 1981年以中方技术委员会成员在北京参加中美能源资源会议 1982年在长沙参加国际支农会议 1983年在杭州参加国际小规模农业机械化会议,同年作为中国科协赴印度农业工程代表团团长参加中印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为国际农业工程技术与知识交流做了重要工作与贡献。 1985年以后任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兼农村能源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并作为中国科协赴印度农业工程代表团团长参加中印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 1987年主编《农村能源》,同年在中国申请“高力发电机组”实用新型专利 1988年与张松明合编《农业机械运用学原理》充实了农业机械学科,传播了农业机械知识,促进了中国农业机械学科的发展。同年单独申请“畜力及风力联合发电及提水机组”实用新型专利。积极研究我国水稻栽培机械化问题,并进行改进方法试验及水稻旱地移植机设计与试制 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为暂缓退休的高级专家。 2005年6月24日 去世于南京,享年91岁。 三个专利1947年 在美国申请“两向行驶拖拉机设计”专利,1951年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专利权状 这是中国人首次在美国申请获得的专利 1988年 在中国与丁为民一起申请“农牧区畜力发电机组”实用新型专利 1989年 在中国获得“畜力风力联合发电提水机组”实用新型专利 主要著作1. 1949年 与金陵大学讲授农具课的美国人林查理合著《农业机械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高等农机教科书,也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早期农机学者对农机专著。 2. 1950年 《农业拖拉机》主要内容是欧美的农业动力机械,成为我国50年代重要的农机著作之一。该书年内11月即出修订版,主要是增加了苏联拖拉机的介绍。 3. 1951年 翻译《耕作原理》 4. 1964年 《农业机器运用学》(又叫《农机运用学》) 5. 1973年 参与编辑《农机手册》五分之二工作量 6. 1974-75年 主编《驾驶员教材》 7. 1977-78年 参与编辑《拖拉机维修》五分之二工作量 8. 1987年 《农村能源》 9. 1988年 与张松明合编《农业机械运用学原理》 主要论文 1. 1937年金陵大学毕业论文《犁之设计与拉力研究》 2. 1947年硕士论文《中国水稻机械化的初步探索》 3. 1955-56年《瓦尔采夫犁在江苏盐渍土上应用》 4. 1962-63年《水稻直布机试验报告》 5. 1979年《我国能源结构分析与农业现代化》 6. 1980年四人合著《八十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展望》 7. 1981年《八十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决择》 农村新能源建设1982年发表论文《我国农村能源的利用、开发与节约》。 1984年发表论文《江苏省农村能源发展前景展望》 1987年主编《农村能源》。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45年至1949年参加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年会。 1981年以中方技术委员会成员在北京参加中美能源资源会议。 1982年在长沙参加国际支农会议。 1983年在杭州参加国际小规模农业机械化会议。 1985年作为中国科协赴印度农业工程代表团团长参加中印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为国际农业工程技术与知识交流做了重要工作与贡献。 主要科研课题:国家计划委员会:我国2000年农村用能与农业机械化预测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沼气作为代用燃料在农业移动机组上的应用研究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研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水煤浆代用燃料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