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仁泰
释义

吴仁泰(1924一 ),字志达,笔名萧萧雨、越人、西郭生。浙江绍兴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在浙江金华、淳安、建德和安徽屯溪等地商号当学徒、店员;五十年代,工作于皖南区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文化大革命”之初,因灯谜作品遭人诬为“含沙射影”而遭到冲击;1969年由干部下放至皖南,回城后供职于安徽省新闻图片社。1986年退休,居家于合肥市区。

吴仁泰幼年读书于私塾,那时便非常喜爱猜谜。1945年抗战胜利,他在淳安县民教馆举办的猜谜活动中成绩斐然,从此正式步入业馀创作和搜集、研究灯谜的生涯。1948年至1949年间,他曾于建德县《严报》上悬谜;后又经沪上谜家周浊介绍,在上海《和平日报》副刊《海天》版主稿征射。通过将制成的谜条公开征射这类活动,使他结识了不少谜友,开阔了眼界,也启发和锻炼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不断提高了谜艺水平。六十年代,他多次为省直机关组织群众性的猜谜晚会,做过不少普及灯谜知识的工作。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一方面是大量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刊登在全国各地各地百余种报纸杂志和内部谜刊上,为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尽了一份心;一方面他主动联络当地爱好者,组建了合肥西市区文化馆谜组、合肥市工人文化宫谜研组等地方谜学团体,创办并主编了至今犹有影响的《庐州虎迹》、《庐阳商灯》等谜刊,为加强安徽省乃至海内外谜人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灯谜学的健康发展出了一份力。

吴仁泰与谜结缘五十多个春秋,其人生道路虽历经风霜,但嗜谜之心却数十载如一日,一往情深,始终不渝,孜孜于此,老而弥笃。他的毕生第二大爱好,乃是读写。其读以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和历史学为主;经史子集以外,兼及诗词歌赋、笔记轶闻、民俗风情、花鸟鱼虫等杂门异类,而晚年犹手不释卷。其写作誊录之勤,乃见之于他呵冻挥汗、坚持十数年抄录下来的四五十册弥足珍贵的灯谜古籍资料,以及积帙盈箧的案头书稿中。

吴仁泰由于国学基础扎实,文史知识渊博,对于传统作品很有研究心得,故制起谜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其谜师法传统,以雅正为宗,多采撷现成诗词文句作面,扣合于严谨邃密中不乏平和冲淡之韵和空灵飞动之趣,可谓兼修作品之形式美和内在美者。此外,也由于他谜法精熟,对各种技巧了如指掌,加之一向主张“一桌筵席:不能尽是大鱼大肉,还得适时摆上几碟小菜方才可口”,亦即提倡作品的多样化,因而他的谜并非一味地会意别解、典雅高华,我们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他的拆拆拼拼、声东击西、假痴不颠类的妙趣横生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从广大文学爱好者角度出发,为推广普及灯谜知识,进一步探讨灯谜艺术的丰富内涵,吴仁泰凭藉深厚的谜学造诣、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用深入浅出、工整凝练的笔法,率先写出了一篇篇小品文形式的“佳谜欣赏”。这种一谜一议的“佳谜欣赏’’确实是理性剖析和感性审美的有机结合体,它往往寥寥数语,便将谜作的深刻含义和技法的应用剖示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佳谜之精华所在。这种赏析方式,虽无法提出系统的艺术

理论,却可在实际的分析中,一鳞半爪式些阐发出许多理论命题和美学思维,客观上起着供人学习借鉴、引导灯谜创作方面的作用。

吴仁泰指出,东拼西凑、隔靴搔痒,不动脑筋、拾人牙慧,都不是严肃的创作态度。他认为,谜作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寡、题材的宽窄,完全体现了作者的精力和才华;过多的撞车、雷同之作,则暴露了作者普遍存在的思路逼仄、艺术深度和广度不够等缺陷。谜人要多读书、善学习、勤思考,提高知识层次和艺术欣赏水准。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吴仁泰在著述园地朝耕暮耘,勤奋不已,先后正式出版了《佳谜欣赏》(一、二辑)、《海外佳谜欣赏》、《奇谜妙谜趣谜》及《古谜集萃》;又与柯国臻等人合作,主编出版了《佳谜鉴赏辞典》、《中华谜语大辞典》《中国灯谜知识》和《中华谜语大观》。其个人撰述过千篇、逾五十万言,可谓珠玑处处,妙论滔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