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曼倩
释义

字斐君(1901——1984),浙江省杭州市人。她出生在一个姓郑的樵夫家。由年青在杭州办学时的吴曼倩于贫穷,家中已有两个女孩子,她就被父母送给了吴家。吴家因有两个儿子相继夭折,就收养了这个女婴。后来吴张氏又生育成活了三个女儿。吴曼倩从小就学习努力,劳动勤快,深受养父母和祖母的疼爱。在女子师范毕业时,养父已去世,她当小学教师,努力工作,并担当起赡养全家的任务。

小学

由于吴曼倩教学成绩优异突出,被当局委派兴办杭州第一所实验小学,即天长小学。该学校不同于旧式的学校,它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吴曼倩为建校四处奔走,争取各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时募集各种教学人才,培植教师。吴曼倩亲自参加建校劳动,带领部分教师和职工参加挖土、运送砖瓦等劳动。至今天长小学校史馆中还陈列着吴曼倩写的奠基石。《浙江画报》1986年第6期在“桃李芬芳春满园”一文中提到了老校长吴曼倩当初创校时曾呕心沥血,各方奔走募捐,并投入了自己的积蓄等事迹。

抗日救国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为了抗日救国,中国政府发行了万国储蓄会的航空救国债券。吴曼倩踊跃认购,没想到竟中了大奖。当时已三十岁的她,本来抱独身主义,在祖母和养母的劝说下,才和方策结了婚。方策在孙中山国民革命军北阀时,立有战功,历任师长、军长,后因腿伤而从政,结婚时任浙江省府委员。吴曼倩购买债券所得的奖金本来要作嫁妆之用的,这时除用了一部分来修缮房屋外,将所得奖金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于建设天长小学费用中。

天长小学除了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水平较高以外,在美育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学生要学绘画、剪纸、唱歌、跳舞,还要排演音乐舞蹈剧。如《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光曲》等等。吴曼倩作为校长,还常常为学生弹琴伴奏。

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河北省宛平县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并向中国南方侵略。吴曼倩不愿当亡国奴,带领全家向后方撤退,离别家乡,离别天长小学、辗转到达了那时方策担任民政厅长和代省府主席的河南省。

吴曼倩到达河南后,即被委任为河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她全力投入了抗日救国的工作中,组织妇女们织布做棉衣,纳鞋底做军鞋,织袜子,送往抗日战争前线,同时还慰劳伤病员,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并组织常香玉、陈素珍等演员进行义演,将募集来的钱支援抗日救亡。

病逝

当日军占领河南后,吴曼倩转移到陕西西安市。为了使战争期间青少年儿童不至于失学,浙江同乡会委派吴曼倩在西安市建立“东南小学”,并当了校长,继续担负起教育工作。这时方策被派往抗日前线、指挥督战,并巡察和整肃军队的纪律作风。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而方策因积劳成疾,一个月后病逝。吴曼倩在家破人亡的情况下回到了久别八年的杭州。马上被委任为浙江省教育厅督学和浙江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她经常出差到全省各学校去视察,并为维护妇女、儿童正当权益、反对家庭暴力而努力工作,直到1950年杭州解放。解放后她曾在原弘道女中附近创办了一个幼儿园,后来由于经费拮据,不久就停办了。这时她想方设法变卖家里的财物维持家庭生活开支和五个女儿上学的费用。

评价

吴曼倩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在家庭中重视对子女教育,言传身教,要求子女学好知识,正派做人,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丈夫在世时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她于1984年病逝,享年84岁。

丈夫和孩子

方策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都立有功勋,当文官时,勤政爱民、清廉正直,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惩处毫不留情。近年来除了台湾,大陆也刊登了颂扬他的文章多篇。目前河南省正在筹建一个纪念他的方策公园,寻找方策的后代,计划邀请他们去参加开幕典礼。

吴曼倩和方策的子女,除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死亡的以外,目前尚存的也都已超过七十岁了。他们在退休前担任教授、工程师和医生等职位。退休后有的还在发挥余热。如担当中山进修学院院长,为国家培养当前急需的人才;担当退休人员片区负责人,为解决大家的退休后有关问题而奔波忙碌;被医院反聘诊治病人,开设保健讲座等等。他们都继承了父母的为国家为人民忘我工作的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