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碧霞 |
释义 | 吴碧霞,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96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及“北京市突出贡献青年知识分子”等众多奖项。 中文名:吴碧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常德 职业:民族歌唱家 主要成就: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国际声乐比赛选拔赛第一名 基本资料姓名:吴碧霞 性别:女 生日:1975年7月23日 身高:147cm 籍贯:湖南常德 出生地:湖南 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 个人简介吴碧霞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2006年吴碧霞作为国家访问学者赴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师从马莲娜.马拉斯和卡门教授。通过多年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并以她过人的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吴碧霞也是中国首位在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她的演唱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她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清澈、纯净、甜美的极佳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并在中外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吴碧霞1996年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荣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荣获国际声乐比赛选拔赛第一名、2000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2000年荣获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荣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的歌唱家两项特别奖、2002年荣获堪称音乐界的“奥林匹克”,世界上最重大音乐赛事之一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2003年获北京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知识份子、2007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吴碧霞自2000年起已在国内外举行了近30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8年归国后受中国国家大剧院邀请举办了吴碧霞归国独唱音乐会,也是首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的中国歌唱家。吴碧霞出版了13张个人演唱专辑,并两次获得第四届、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金碟奖、中国轻音乐学会最佳美声专辑奖及最佳民歌专辑奖。吴碧霞撰写的声乐论文《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得兼” —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并在音乐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吴碧霞经常参加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区及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重大演出交流活动。并与国内、国际的艺术家们共同参与了众多的国际性演出活动,如受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台邀请赴马德里参加了Gala Lirica音乐节、新加坡华人艺术节、德国慕尼黑歌剧双年节、2007年中国国家大剧院首场开幕庆典音乐会等。吴碧霞于2001年起出演了多部传统歌剧、清唱剧及现代歌剧,如:应西班牙ARRIAGA歌剧院的邀请成功出演了威尔弟的歌剧《弄臣》中的女主角吉尔达,赴新加坡出演《马可波罗与布鲁汗公主》,赴法国出演《蝶恋花》,北京国际音乐节出演《狂人日记》、《夜宴》,赴德国出演《试妻》、《一个法国女人的梦》等,还多次与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数十家国际国内的职业乐团合作演出。2003年至2006年进行亚洲地区个人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每次演出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吴碧霞也是将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演唱方式在同一台音乐会上展现给观众的歌唱家。 吴碧霞近年来在国内外成功的演出,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声誉并受到了音乐界和国际社会、国内国际众多媒体的特别关注和极高评价。中国中央电视台多次为其录制个人专题,西班牙报界称她的演唱为“天上传来的声音”,俄罗斯媒体称她为“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美国媒体称她的演唱为“让世界惊叹的声音”,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竞赛周刊等多家媒体也对吴碧霞进行了专题报道。 人物生平吴碧霞,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人大代表。12岁正式登台演出,1993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银奖。同年录制个人首张专集《中国妞妞》。1996年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同年获第八届“西班牙比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两项特别奖,2002年获第十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加之她过人的天赋和特别的勤奋与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 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并在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 吴碧霞自2000年起在北京、辽宁、湖南、新加坡等地举办8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6张个人专辑,并与国际上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共同参与多项国际性演出活动,如2001年5月受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台邀请赴马德里参加向全欧洲转播的Gala Lirica音乐节。2001年12月应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ARRIAGA歌剧院的邀请成功出演了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女主角吉尔达。2002年受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邀请出演大型清唱剧《马可波罗与布鲁汗公主》中的布鲁汗公主,并赴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出演多部清唱剧及现代歌剧,均获成功。 吴碧霞还经常参加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及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重大演出交流活动。2003年4月开始进行中国及亚洲地区个人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 访谈语录碧霞2008 —— 吴碧霞访谈录 自2003年起,在国内外举行三十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十余种个人演唱、教学专辑,被业界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2006至2008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茱莉亚(Juilliard Conservatory)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学习。 如何保持自己歌唱的纯真和在舞台上的光彩?我觉得必须找回自己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歌唱不是武器。你不需要用它来证明什么,也不能拿它来伤害别人。你应该快乐地享受它,创造它。 小时候,别人告诉你是什么,你就认为这是什么;越长大,就越坚信自己所见到、想到的东西。 我原来把歌唱当作比天还大的事情,认为世界上唯有音乐最大,艺术最高。但我现在不这么看了。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等于整个生命。 2008年春节来临前的最后一天(农历丁亥年除夕),笔者在家中采访到了吴碧霞老师。 两年前,吴碧霞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马里兰大学等单位访问学习。期间,她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天(大年初一),吴碧霞再次登程前往国外,继续自己在异国的留学生活。十月,吴碧霞学成归来,我们再次相聚。 中外歌唱方法没有本质冲突 记者:在这次“中国音乐学院名师访谈录”活动中,您作为最年轻的入选专家候选人。有何感想? 吴碧霞:荣幸之至!我深爱着母校中国音乐学院,初中毕业以后,我就考入这所学校(附中),一直上到硕士研究生,然后留校工作。学院对于我来说,有着很深的感情。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与前辈们在教学工作中还相差甚远,还要向前辈老师们学习。 记者:您已经功成名就了,获得了那么多国际、国内大奖,赢得了那么多赞誉。为何要放弃这些东西,去国外留学,几乎从零开始奋斗呢? 吴碧霞:我觉得不够,学习得远远不够。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想法就太可怕了,当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保险,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你已经很安全了,也就这样了,要走下坡路了。如果我哪天觉得唱歌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抓住几个要点就行了,这意味着我要进入一个非常模式化的状态中。作为人,总想超越自己,去国外主要想开开眼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在国内繁忙演出之余,抽出时间让自己冷静地反省一下。过去,很多东西要靠别人介绍和自己想象去获得,但亲身体验就不同了。也许只是聊聊天,也许只是走在美国的马路上,坐在地铁、餐馆里,或者参加“party”,这些东西都是音乐(西方声乐艺术)的源泉。音乐来自于生活,必须要到音乐产生的氛围里才能真正理解那种音乐。 记者:主要去学习美声? 吴碧霞:是的,准确地讲不是美声,而是西方的音乐文化。但是,只要有机会,我总要展示一下自己民族的音乐——在演出中或课堂上演唱中国民歌。我的导师卡门(马里兰大学教授)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她自己多次来过中国。她演唱《小河淌水》、《凤阳花鼓》等歌曲时,又蹦又跳,非常可爱。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做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小小桥梁。身在其中,做这些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刻意怎么做,只要融入另外一种文化和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起到桥梁作用。 记者:他们喜欢中国音乐么? 吴碧霞:也要因人而异,不同人对东方文化有不同兴趣。有的人兴趣大,有的人比较狭隘,经常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别人的文化。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那些勇于接受别人文化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我所欣赏的艺术家。 另外,之所以出去访学,是还想继续充充电。人的进步,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想开花结果,既要浇灌施肥,也要修枝剪叶。必须沉淀,不然土壤就贫瘠了。休养生息,看得多、听得多,刺激自己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记者:在歌唱方法上,国外美声与国内美声、民歌的演唱,有没有本质冲突? 吴碧霞:没有,一点儿都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我甚至感觉到一种回归,一种对自然的回归。我们学习歌唱方法,当学得太多的时候会有一种束缚感。这也是我一直想要挣脱的东西,想找到音乐的自由。原来我常常会想:“现在我正在唱民歌”,或者“现在我正在唱美声”。实际上这种不断在你脑海里强调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束缚在捆绑着你,阻碍你往前走。歌唱本身并不需要我们去区分到底是民歌还是美声,它仅仅是歌唱。 在国外学习的那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到:当大家不去谈论什么是民歌什么是美声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歌唱了,这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不用考虑是什么,只要唱就行了。用正确的语言,把音乐本义唱出来就可以了。我从小唱民歌就是这样起步的,唱外国作品时也应该延续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没有人成天质疑,也没有人为强调二者区别以及同时掌握它们显得多么重要和不可思议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 记者:但是国外的声乐也有分类,他们强调不同声乐之间的区别么? 吴碧霞: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分类,例如古典音乐、爵士、音乐剧、流行音乐等等。但我似乎感觉: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演唱方法上的概念束缚。我们总是从方法、技术的层面去思考,而他们往往只考虑作品,考虑这首作品的出处、时代、背景等等。作为演唱本身来讲,追求自然,强调发挥出最舒服的状态,不要给自己任何压力,声音不要挤,不要卡,不要做作就可以了。这让我感觉到减掉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现在的主要想法就是减负:减去心理上、精神上的负担。因为音乐本身是简单的、单纯的、直接发自内心的。一个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要回归简单,越简单就越好操作,越好控制。歌唱回归自然的时候是非常纯粹的,因为它把所有的细节全部贯穿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找回自己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记者:您在歌唱中也遇到过被束缚的情况? 吴碧霞:当然。到一定程度你就觉得承受不了了,甚至觉得无法往下进行。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当心很静的时候,只要你反省自己,真诚地面对自己,你就知道自己处在什么状态。在国外,人比较少,比较安静,可以让我有很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安安静静地想,把自己放在大自然中去想,做一个自然中的人。那段时间我突然感觉又回到了自己的学生(大学、中学)时代。我时时有所感悟,写了很多笔记和日记,可能也就是一两句话,它记录了我真实的心路历程。 记者:那些都是您最真实的感受。 吴碧霞:是的。长期在舞台演出,竞争很大,诱惑也很多。人们自然不自然地会把歌唱这个自己最喜爱的行当作为一件“工具”,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作为“战胜”别人(竞争)的武器。我记得自己曾经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歌唱不是工具,更不是武器。你不需要用它来证明什么,也不能拿它来伤害别人。你应该快乐地享受它,创造它。”我最初是爱音乐才走上这个职业的。但当你把它作为职业、作为你在舞台上竞争的手段的时候,可能就不是纯粹的艺术了。这些都不是艺术本身需要的东西。如何保持自己歌唱的纯真和在舞台上的光彩?我觉得必须找回自己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记者:必须找回自己对艺术最本初的爱? 吴碧霞:只有这样,你才会坚持下去,才能面对挑战、面对压力、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否则,当你把它作为手段去证明自己的时候,实际上伤害的是你自己,并没有伤害其他人。轻,则伤自己的嗓子;重,则伤自己的心,伤害了那种对音乐的热情。心破了,永远就不可能愈合如初了。实际上,我之所以申请访问学者,除了开拓眼界以外,还有一个愿望——为自己做一个“心理治疗”。我现在举办过三十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零零碎碎的演出加起来每年有近百场,负荷、压力非常大。如何保持自己对歌唱的兴趣,这是我和很多人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在这两年的访学生活中,您实质性的收获是什么? 吴碧霞:我觉得主要是认识上的和心理上的。以前我虽然也在国际舞台上参加很多活动,拿到了很多奖,但没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出国留学和去国外演出是两回事。留学实际上是去国外生活,从零开始。在国内,你或许有很多“粉丝”,你有用三十年积累证明的价值感。但在国外,就像我刚踏上北京的时候一样,你谁都不是,你只是你自己——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过去的一切辉煌成绩大家都不知道。你要重新开始,融入当中,融入社会。 当时尽管有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过现在当我谈到留学生活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处理问题的办法和朋友,懂得了各行各业的生存法则和思维方式。有这样一个经历是最大的收获,你可以比较理性地面对很多困难和别人没有体验过的东西,你的眼神里都会透露出一种自信和稳重。而不见得是具体掌握了哪一首歌,解决了哪一个问题,这样尝试的收获是心理成熟。逐渐地,我又找回了阳光,找回了自己。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思考主要因为年龄在增长。我在逐渐进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职业、身边的人和事。这对我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一个整体的成长。我现在懂得了不把事情分为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理解了很多事情非此即彼的无奈和不得已。 记者:去美国之前和您聊的时候,您说面临着很多困惑。现在感觉您已经过了这个坎。 吴碧霞:你从我的眼神就能看出变化。 记者:状态确实不一样,但我不知道您的具体演唱有无变化? 吴碧霞:我现在感觉歌唱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小时候学习唱歌,只知道有一种歌唱方式,不知道还有其他歌唱方式,所以我非常稳定。只要坚持,这条路就会走得很顺很稳,没有人分心,没有枝枝杈杈。但当我们知道多的时候,就越来越分心,但还得继续往前走。到一定时候就变成一条大路了,没有枝杈,可以走得更好更远。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修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让步伐走稳,而不是被枝杈所湮没。我觉得之所以会被困扰,是因为会受到这样那样评价的影响,摇摆不定。关键还是自己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和人性。现在想想,过去自己又唱中国歌又唱外国歌,唱得真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时看不清自己,无故增加烦恼。当你见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长大最重要的体现。小时候,别人告诉你是什么,你就认为这是什么;越长大,就越坚信自己所见到、想到的东西。 他国音乐教育的启迪 记者:西方国家的声乐演唱水平确实高么? 吴碧霞:和国内一样参差不齐。但他们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天性。他们上课,更像一个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玩,没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非常轻松、快乐、愉悦。但当他们面对音乐作品的时候,又非常专注。让人感到音乐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可以沟通交心。那里的学生尽管声音条件、演唱水平、音乐悟性参差不齐,但每个人都相当自信,都很看重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让人感觉非常阳光。 有时候,哪怕是做游戏或者表演一个小品,也让你感到很认真,不儿戏,但又不是表面上的板正,而是发自内心的虔诚,这种氛围和环境很好。在马里兰大学,很多人要坐地铁、摆渡车上课。音乐专业的学生看起来非常朴素,但他们的眼睛里、状态里,闪烁着灵气和专注。在朱莉亚音乐学院参加歌剧彩排的时候,观众随便进场,席地而坐,非常安静。演员很认真投入,而不在乎这仅仅是彩排。我非常欣赏这一点。 记者:不同国家的教育有不同的特色,他们的音乐教育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呢? 吴碧霞:我觉得他们常常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只要你去尝试,即使失败,老师也会说“good try”。如果一个人连试的勇气都没有,就太可怕了。他们不见得像我们的孩子那样能说出很多道理,但大部分人能力很强。他们的课堂非常活跃,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歌剧文学》课(博士、硕士共修)就会涉及到音乐史、音乐欣赏、作品分析、钢琴、声乐、表演等综合性内容。 记者:可能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性音乐学院特点不一样吧。 吴碧霞:是的。朱莉亚音乐学院是Conservatory,就像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一样;马里兰大学属于University,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各个系来自不同地方的高才生在一起碰撞,大家非常活跃。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 记者:您在音乐方面的最大收获和启迪呢? 吴碧霞: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感受到了音乐的源泉而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学习学到现在,不应该只知道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有几次,我和其他人在教堂里唱《阿里路亚》。那种氛围特别虔诚,让你感觉到在那种气氛里,已经没有演员和观众之分了,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被关注的、受尊重的。唱完以后,每个人都向你说谢谢,感谢你的歌唱。让人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比金钱更有价值。尽管是小节目,但大家很用心,用心比高超技艺来的更可贵。因为高超的技艺只能让人惊讶,而用心的艺术是感人的。我更看重这种感动。 另外,通过比较我越发感慨自己最初没有走错路,越发感谢最初带我走上专业声乐之路的老师们。多年来,他(她)们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声乐基础。在小时候自己没有能力和机会做出选择的时候,老师的教学方法会影响我们终生。 很多事情可能比艺术更重要 记者:今天除了声乐,您还讲了很多其它的东西。 吴碧霞:我原来把歌唱当作比天还大的事情,认为世界上唯有音乐最大,艺术最高。但我现在不这么看了。歌唱在我心目中仍然非常重要,它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但从人的角度来看,它不是比天还大的事情。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等于整个生命。当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走进会场的时候,我不仅仅在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更多的是了解了社会,这也是促成我今天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时候,凡事我只考虑和音乐艺术相关的,以为音像制品盗版问题很严重,以为艺术界的公正非常重要,亟待解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了解到,健全法制、医疗改革、教育问题、住房困难、物价上涨等等,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牵扯到老百姓生存的问题更要优先解决。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在客观上让我有一种忧患意识。领导层是很不容易的,都想让国家好,但那么多问题必须一件一件来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又有很多执行难、执行不下去的时候。这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视而不见的东西,让我的很多观念被颠覆。我是一个心很重的人,艺术工作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但我觉得不应该那么自我,看问题应该更深入一些,多问几个为什么。 记者:这种转变可能是由于身份的转变、立场的不同而引起的。 吴碧霞:是的。现在我有幸入选全国人大代表,站得更高,看得也应当更深。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成长。有时想想:自己的歌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此担任了一些社会职务。这一方面是荣誉,另外一方面是责任。就像美国电影《蜘蛛侠3》里所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国家忧患很多,当你有这个平台的时候,你应该做更多的事,不光为自己,要为更多的人。 记者:面对众多成长中的年轻学子,您的建议是什么呢? 吴碧霞:前不久,北京电视台的《名师讲坛》栏目提到了《周易》中的六种境界。我看完后很受启发,希望能与朋友们分享: 1. “潜龙勿用”:一个人很有能力,但受压抑没有发挥出来。这时不要惊动他,要考验他、锻炼他,不断积聚能量。 2. “见龙在田”:已经有所行动,并有人加以指导。 3. “夕惕若厉,无咎”:每天不断反省自己。这时候说明你在进步。无咎,就是没有过错,因为你每天都在勤奋工作,并且对自己的进步忐忑不安。学生时代就属于这一阶段,大家都在不断反省,努力提高自己。 4. “或跃在渊”:这是一个坎儿。当你的成绩已经被大家重视的时候,还非常悬。要么飞起来,要么掉到深渊里去。要把握时机,选择进退。 5. “飞龙在天”:此时事业已处纵横四海的状态,非常成功。 6. “亢龙有悔”:正午的太阳已经达到最高处,要走下坡路了。盛极必衰,过犹不及。 这几条经验,我听了以后感触很深。人生如此,音乐、艺术也如此。我觉得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当你二十多岁的时候,你什么都感受不到,觉得日子过得很慢,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看不到尽头。但当你三十岁的时候,你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越是这样,就越应当珍惜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快乐,觉得自己这三十年的生活没有白过,哪怕曾经彷徨过、痛苦过,但没有一天是放弃的。这是一种人生经历。2005年我办过一次新身份证,到期时间是2025年,那时候自己就五十岁了。到那一天,到又该换身份证的时候,我也许会有新的人生经历,我对生活和艺术也许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今年是2008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今年更是需要感恩的一年!让我们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感恩2008…… 去芜存真,走入纯净晶莹之地 ——吴碧霞国家大剧院独唱音乐会评析 施雪钧 异国 “修行”两年后,吴碧霞的行囊中带回了什么新鲜的声乐“维生素”? 2008年12月14日在国家大剧院为吴碧霞举办的归国独唱音乐会上,人们看到了一个“新吴碧霞”,再一次燃起了观众对这位黄金一代的歌坛才女的狂热。 音乐会上半场是中国声乐作品、下半场外国声乐作品,这同她以往的音乐会安排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这场音乐会几乎是全新之作,而且曲目拓宽了许多;特别是下半场,奥芬巴赫的《木偶之歌》、麦罗迪的《黑天鹅》、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伯恩斯坦的音乐剧选段《纸醉金迷》等西方较受欢迎的通俗化作品,走进了音乐大众的视野。而以往,绝大多数曲目,国内听众很少能欣赏到。 一个好演员不能只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我以为,歌唱家必须善变,必须能摸索进入可能陌生的另一个世界,练就出许多不同风格的本领。显然,吴碧霞再一次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生在某一种风格之中。 这场独唱音乐会,让我惊讶的是,从她那眼神中,我看见了一种过去从未见到过的自信和沉稳。这种自信和沉稳,被浓缩在了优美如歌的音色,声音的美和歌唱家的人格魅力中。她的声音太美了,而这种声音的美,是从内心发出的,它赋予了音乐生命和最细腻的色彩。 这并非溢美之词。在声乐艺术上,而今的吴碧霞,已经去芜存真,走入了纯净晶莹之地。我认为,这是她两年来音乐灵魂修炼后,达到了自我实现和感悟的最高境界。她的歌声能够使音乐本真的东西自然流露,没有夸张的宣泄、没有情感秀,惟有真情。她有一种了不起的使人欣喜若狂的能力,那就是在每一首歌中,能创造出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 两年前,吴碧霞在飞往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深造前曾说:“我必须往前走。听众的期待越来越高,因为这,我的内心承受着难以诉说的压力。”也许因为是这压力,变成一种期待深造的渴望。于是,一股无形的推力,将她推到了太平洋彼岸。 其实,以她当时在国内乐坛的地位和声望,出国深造也许在很多方面来说并不“利好”。然而,这次异国“修炼”的经历,变成了人生财富而体现在歌唱艺术中,我想,这应该是她此行收获的最宝贵的“维生素”。 风格在创新,可人心没变。吴碧霞那张无论何时都挂着灿烂笑容的、无忧无虑的娃娃脸,在经历了两年海外孤独后依然没变。这让人联想到孩子们纯真无暇。令人惊讶的是,她居然有这样能力,把儿童般纯真无暇的心境自然地带到音乐中,以至她的歌声有近小提琴琴声那丝绒般的柔软、纯净和甜润。服了! 很长时间来,我一直纳闷,“民美”靠什么来兼容?这种两栖奇才除了吴碧霞外,为什么至今没有第二个?这场音乐会让我有所顿悟:“民美”兼容,声乐个性最为关键。而重要节点在于吴碧霞有着比美声高出一筹的民声条件和基础,这使得美声与其相比失去个性;而民声呢?面对美声的发声与技巧,只能望其项背。这就注定能将“民美”结合的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出现。 音乐圈内人也许还未真正意识到,“民美声”已经成为我国声乐系的一个新品种、新学科,这样的奇才,也许相当长时间内只能出一二个! 个人荣誉抒情花腔女高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 12岁起开始正式登台演出 1993年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声乐比赛银奖 1993年7月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了个人首张专辑《中国妞妞》 1996年荣获文化部主办的“96全国声乐比赛”中国民族唱法一等奖 1997年荣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 2000年荣获国际声乐比赛选拔赛第一名 2000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 2000年荣获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2001年荣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两项特别奖 2002年荣获世界上最重大音乐赛事之一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2002年荣获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2003年荣获北京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 200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最佳演员奖 2006年荣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知识分子 200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2008年《红楼梦音乐会》专辑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最佳专辑奖 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北京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 社会评价吴碧霞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2006年起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师从教授Marlena Kleinman Malas 和Carmen Balthrop。 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并以她过人的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中国首位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 吴碧霞自2000年起在北京、湖南、新加坡等地举行了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 出版了多张个人演唱专辑,并与国际上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等共同参与了多项国际性演出活动,如2001年5月受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台邀请赴马德里参加了Gala Lirica音乐节。2001年12月应国际声乐组委会和西班牙ARRIAGA歌剧院的邀请成功出演了威尔弟的歌剧《弄臣》中的女主角吉尔达。2002年受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邀请出演大型清唱剧《马可波罗与布鲁汗公主》中的布鲁汗公主,并出演了多部现代歌剧,每次演出均获得极大的成功。 吴碧霞每次成功的演出也受到了国内国际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中央电视台多次为其录制个人专题,西班牙报界称她的演唱为“天上传来的声音”,俄罗斯媒体称她为“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中国人民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竞赛周刊等多家媒体也对吴碧霞进行了专题报道。 吴碧霞还经常参加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区及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重大演出交流活动。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香港交响乐团、西班牙广播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新加坡华乐团、西班牙毕尔巴鄂交响乐团、波兰国家交响乐团、韩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数十家国际国内的职业乐团合作演出。2003年4月开始进行中国及亚洲地区个人独唱音乐会巡回演出。 成长经历人物简介吴碧霞,中国声乐界的又一颗新星,被称作是在民歌和歌剧里穿行的“中西合璧的夜莺”。还在上大学时,她就荣获了1996年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为了更好的探讨中西结合的唱法,吴碧霞在师从著名教授金铁霖的同时,又拜师郭淑珍教授。几年艰辛吴碧霞的声乐技巧在民族与西洋结合中达到了兼收并蓄的收获。她分别在2000年11月获得中国第一届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2002年12月又获得了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各种国际声乐比赛中均有收获。 家庭背景吴碧霞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是花鼓剧团团长,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吴碧霞受到很好的民间音乐教育,而在演唱中,父母借鉴戏曲手法,对她进行的训练,也使她受益终生。少年时代,吴碧霞就因为嗓音和演唱出色,在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小有名气,也因此得到诸多爱才惜才的业界名人的注意。1990年,吴碧霞以专业和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不幸就在那一年,父亲患了喉癌,人们都说,父亲的嗓子是给了吴碧霞。 父亲的患病使得一直深受家庭宠爱的吴碧霞骤然长大,入学的时候,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对自己的要求:一是要求自己各科成绩都在95分以上;二是争取保送进大学。凭着自己的聪明、悟性和勤奋努力,附中毕业的时候,吴碧霞的全部目标都实现了。她顺利升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邹文琴老师学习声乐。 在中国音乐学院,吴碧霞的名字是时常挂在老师们口边的,像她那样专业优秀又勤奋努力、爱动脑筋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吴碧霞并未太多向记者提及她在歌唱道路上的波折,但显然,作为一个民歌手,要想成名,身后附加的东西是很多的。吴碧霞淡淡地说:“我最大的障碍,就是我的个头,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不足。”长着一张娃娃脸、个头矮小的吴碧霞曾被人戏称为“袖珍歌手”,在年少时讨人喜爱的可爱形象,在青年时代成了她的障碍。 青歌赛1996年,吴碧霞参加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同年参加全国声乐比赛,她夺得一等奖,由于诸多原因,那个奖也拿得一波三折,原本她只得二等奖,是因为比赛现场的业界人士和媒体认为不公,为她争取来的。那年,围绕这次比赛,业界和媒体有着一番热烈的讨论。 人生思考大学毕业的时候,吴碧霞拜别了恩师邹文琴,转投到金铁霖教授门下当研究生,成为彭丽媛、宋祖英、张也等人的同门师妹。金老师问她想如何发展时,吴碧霞说,她想学美声,想系统地学习外国作品的演唱。于是,在老师的支持下,吴碧霞跨校拜了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声乐教授郭淑珍为师。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学习的是民族唱法,但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也给吴碧霞布置了很多外国作品的作业,那时她便开始学习美声的演唱。1998年,吴碧霞大学毕业的时候,恰逢美国马里兰大学声乐系教授来学校讲学,学校便安排一些学声乐的学生向该教授展示,吴碧霞是学民族唱法的,原本没有资格参加,但她跟老师磨了很久,老师便同意了。她为教授唱了一首《茶花女》的咏叹调,唱完之后,那个女教授一下激动地把吴碧霞抱起来了,称她天生就应该唱歌剧,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让她到美国读硕士。 冷静之后,吴碧霞还是决定留在国内学习,但她坚定了系统学习美声唱法的决心。一个已经学得很好的民歌手,要开始系统学习美声唱法,这可真是个很有挑战的课题,连郭淑珍老师都担心,要是学了美声,却连民歌也唱不好了怎么办?吴碧霞表示,如何在唱好美声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民歌嗓子,她自己会解决。 话虽这么说,吴碧霞自己心里却有着很大的心理障碍,最大的阴影就在于,这样会不会唱坏嗓子了?会不会弄得四不像?因为,中西兼修,过去还没有成功的先例。那时候,她的压力导致经常失眠。半年过后,她放心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体的歌唱机能有很大的适应性,能适应两种不同的唱法。 在系统学习美声唱法开始时,吴碧霞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三年之内有机会参加一次国际声乐比赛的话,就算自己没白学。 国际声乐比赛夺魁2000年,在上海要举办一次国际声乐全国选拔赛,郭淑珍老师对她说,你去试试看。但是郭老师又对她说,你还差得远呢。要参加国际比赛,选手必须能演唱多种语言的外国作品,当时吴碧霞已经掌握了意大利、拉丁、俄语的作品,但是她还差德语和法语作品。当时离比赛只有一个月时间,而吴碧霞必须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拿下德语、法语的8首作品。一个月之后,郭淑珍老师吃惊地说:“你拿下来了?” 吴碧霞毫无心理负担地参加了选拔赛,结果拿了第一名,被派参加半年之后在西班牙举办的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兴奋之后,麻烦就来了,由于练得过猛,吴碧霞声带疲劳,不能唱了,只能休息着等待声带恢复。这时,流言蜚语多起来,人家都说,吴碧霞不行了,真的唱坏了。好不容易顶着压力学到今天,听到这些说法,吴碧霞很生气,她对自己的学生说:“让他们说吧,看我去拿个第一名回来。”学生对她说:“老师,你要是拿不了第一名怎么办呢?”吴碧霞一愣,随即就被这句话浇醒,难道拿不了第一名就证明自己不行了吗?不久吴碧霞的嗓子恢复了,准备参赛时她有了好的心态,因为自己没必要为了证明给人看而去争第一名。 之后,她在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一举夺了第一,从此一发不可收,接连在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大奖。吴碧霞说,她终于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国际比赛中的获奖给吴碧霞带来很多以前她很难获得的东西,更多的人认识到她,甚至更多的人开始因为她美声唱法的获奖,而了解到原来她的民歌也是唱得不错的。她的演唱会邀约多起来了,她的专辑也一再出版。并且,她成为音乐界的一个话题,横跨中国民族和西洋美声两个领域,让她成为让人刮目相看、不可替代的吴碧霞。 吴碧霞说,就像成龙的歌里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她高兴的是,努力可以得到回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