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无绳移动通信系统 |
释义 | 简介无绳电话最初是应有线电话用户的需求而诞生的,初期主要应用于家庭。这种无绳电话系统十分简单,只有一个与有线电话用户线相连接的基站和随身携带的手机,基站与手机之间利用无线电沟通。 但是,无绳电话很快得到商业应用,并由室内走向室外。这种公用系统由移动终端(公用无绳电话用户)和基站组成。基站通过用户线与公用电话网的交换机相连接而进入本地电话交换系统,如下图所示。通常在办公楼、居民楼群之间、火车站、机场、繁华街道、商业中心及交通要道设立基站,形成一种微蜂窝或微微蜂窝网,无绳电话用户只要看到这种基站的标志,就可使用手机呼叫。这就是所谓的“Telepoint”(公用无绳电话)。 发展第一代无绳电话(CT1)是按照80年代英国贸易工业部和英国电信研究所联合制订的模拟无绳电话系统技术规范生产的,信道数较少,同时基站的发射频率也不合适,因此已被“CT+”所取代。 第二代无绳电话(CT2)是按照英国1987年制订的数字无绳电话技术规范(CAI-COMMON AIR INTERFACE,公共空中接口)生产的,工作于864~868MHz,通话质量较高,保密性强,抗干扰好,价格便宜。但在室外只能提供单向业务(即只能去话,不能来话),也不能越区切换。 近年来基于无绳概念而发展起来的无线用户交换(WPABX)得到重视,作为无绳数据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也得到发展。无绳通信也是发展个人通信网(PCN)的一个基础。 现在的“步步高”等等无绳电话,大体上也属于这样一种类型,不过现在的这种家庭无绳电话与前面所提的系统不大一样,他仅仅是在家庭范围内与母机相连,然后通过母机与电话网相接。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承载业务 UMTS网络结构分为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和核心网(CN)两个部分。UTRAN包括了用户接入网络业务的所有功能,可以向核心网隐藏所有和接入相关的特性,例如可以将和空中接口相关的功能保留在无线接入网中。 UMTS的核心网又可以分为交换网和业务网两部分。交换网具有处理所有和呼叫及承载业务控制相关的功能,业务网络具有处理所有和业务支持有关的功能。由于与大多数空中接口相关的功能在接入网中实现,核心网对控制接口的影响很小,因而可以独立于接入网向前演进。 无线接口分布在物理层数(L1), 数据链路层(L2)和网络层(L3).数据链路层又分为MAC(媒质接入控制)和LLC(逻辑链路控制)两个子层。“网络层和LLC又可以垂直划分为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在控制平面上网络层又分为无线资源管理(RRC),移动性管理(MM)和呼叫控制(CC)等”。 承载业务提供接入点之间传输信息的功能,通常由接入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这些通信链路可能包括Internet,Intranet,局域网或者ATM网络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