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强
释义

人物简介

越王无强(?-前306年),又名无彊,为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勾践六世孙,《史记索隐》称为无颛之弟。无颛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后楚攻越,无强战败被杀殉国。

生平

无彊继位后颇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军与中原各国争霸,他把目标放在了齐国,决心兴兵征伐。齐威王派使者去劝阻无彊。使者说:“越国如果不讨伐楚国,不能称王称侯。大概越国不敢不讨伐楚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三晋(指当时的韩、赵、魏三国)的帮助。韩、魏两国如果追随越国进攻楚国,不但损兵折将,而且自己的领土也会受到威胁。那么,越国如此看重同三晋的盟约有什么意义呢?”

越王无彊说:“我与三晋结盟,并非让他们为我打仗。只是希望魏国把军队驻扎在大梁城下,威慑楚国,使楚军被牵制而无法威胁越国和中原各国,那么大家就可以合力打败楚国,韩、魏两国就可不战而分得土地,不耕种而获得粮食。现在韩、魏两国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被齐国利用。我所期待的韩、魏两国如此失算,我怎么能依靠它们称王呢?”

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真是万幸呀!我不认为那种像转动眼珠一样运用智慧,能看得见毫毛却看不见睫毛是值得看重的。现在大王知道三晋的失策所在,对越国的失误却自己没有察觉。这就是刚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晋的,既不是让他们效汗马之劳,又不是与越国军队结成同盟,只是希望他们来分散牵制楚国的兵力。现在楚国的兵力已经分散了,还有什么期待于三晋的呢?”

越王无彊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使者回答说:“楚国布置军队的战线长达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这样好的时机不进攻楚国,我由此知道越国是大不足以称王,小不足以称伯的。再说,雠、庞、长沙等地是楚国的粮食产地,竟陵泽地区是楚国的木材产地,越国如果寻找机会用兵打通无假关,那么这四个城邑就不能向楚国郢都进贡粮草物资了。我听说图谋称王而没达到,至少也可以称伯。然而不能称伯的原因,是由于策略上的失误。因此希望大王调转兵锋,进攻楚国。”

在齐国使者花言巧语下落入了圈套,放弃了原先的既定计划,莽撞地进攻楚国。楚国国君楚威王大怒,兴兵伐越, 越王无彊率军亲征,迎战楚军,双方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连越王无彊也在阵前被杀。楚国趁机攻取越国的吴地,并一直推进到钱塘江,设立江东郡。

越王无彊突然被杀,越国彻底崩溃,王族们开始互相残杀,各自称王,无彊之子玉逃回都城会稽称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围,无法再统一越国。楚国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将越族势力击退到沿海岛屿,逼越国贵族臣服,无彊之子蹄率先投降,被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后来发展成了欧阳这个姓氏),此后楚国逐步控制越国故地。

不愿意臣服的越国人只好颠沛流离,向更南的台州、温州和福建地区迁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迁徙。其中越王玉的后裔摇后来在汉初在台温地区建立了东瓯国,越国贵族的另一支无诸则在福建建立闽越国。汉初两国互相争正统,战争不断,被汉朝朝廷废灭。

家庭

兄弟

越王无颛,古本《竹书纪年》称菼蠋卯,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无余死后继承为君主,前360年至前343年在位18年去世。

儿子

玉(见《吴越春秋》)

蹄(次子,为欧阳姓始祖)

前任:
兄越王无颛 战国越国君主
前342年─前306年 继任:
无,最后一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