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量乡
释义

歧义词条,无量乡,地名,在我国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均设有无量乡。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无量乡

上蔡县无量乡位于上蔡县城西南12.5公里,地处上蔡、西平、遂平三县交界。全乡辖15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3.9万人,5.7万亩耕地。无量寺乡区位优越,地处三县交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无量乡

区域概况

位于南涧县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距县城46千米,总面积252.2平方千米,总人口35601人。无量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中部,东经100°28'—100°41',北纬24°42'—24°56'之间,东接弥渡县和楚雄州南华县,南连思茅地区景东县,西界沙乐乡,北邻宝华镇。总面积251.95平方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乡政府驻地小河底,距县城50千米,国道214线和省道“小普线”呈“丫”型横穿境内。

行政区划

全乡辖光明、保平、德安、新政、古德、马街、可保、卫国、红星、发达、保台、和平、华山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农业小组。

人口民族

居住着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佤、纳西、回、布朗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382人,占总人口的49.1%;全乡居民9444户,35384人,人口密度140.4人/平方千米。

自然地理

无量乡海拔1446—2790米,境内山峦起伏,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暖夏凉,盛产茶叶,素有“茶乡”之称。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摆衣茶”、“古德茶”等茶史记载。古德茶场旁有一棵栽培大茶树,树高11.8米,基围1.71米,树幅65平方米,主干直径52厘米,树枝茂盛,年产量达40—50千克,号称“无量乡茶王”。古德茶场出产的“无量山茶王”,华山茶场出产的“华山云雾”,显秀挺毫,条索紧结,汤色俱佳,回味无穷,久远盛名,产品远销省内外,倍受广大消费者亲睐。全乡现有茶场18个,面积1699.95亩,年产50多万千克,面积、产量位居全县第一,是无量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人文艺术

位于无量乡西部的灵宝山,海拔2400米,高陡险峻,雄奇壮观

,山峦起伏,云海万倾,山中奇石嶙峋,造型精巧,典雅古朴。7万多亩的原始森林逶迤茫茫,古木参天,林中有修建于宋代的灵宝山石建筑群,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也多处有叙说。这里现已建成的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为一体,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熊、猴、麂子、龙棕、无量含笑、桫椤树等多种珍稀动植物。举目远眺,白雪皑皑的苍山和漫湾电站“高峡出平湖”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无量人民受到无量山和哀牢山的浸润,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优秀文化。此地彝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虎、敬虎,自诩是虎的民族。在无量丰富的民族文化百花园中,虎图腾历史文化可称得上是彝乡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从境内的祭虎、画虎、跳虎和制作虎头小帽等系列崇虎活动中即表现出了彝族生龙活虎的特性。民间流传的舞蹈有图腾崇拜的跳虎,有从原始部落狩猎和战庆活动的敬奉行为开始的“南涧跳菜”和彝族打歌舞;有流传广且影响深的热烈奔放的山歌对唱,古朴浑厚的彝腔小调,优美动听的吆牛歌,和风细雨般的催眠曲等。彝族“火把节”、“朝立夏”等10多个传统节日里通宵达旦的“篝火打歌”中,“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也绝不逊色。尤其是参加全国服饰展演的红星彝族服饰色彩斑斓,“小白衣裳青领褂,玉绿裤子逗人爱”,深受国内外专家和来宾的赞赏。抗清英雄李文学故居遗址和乌龟山李文学殉难地,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青铜短剑等文物的出土遗址,令人目不暇接、留恋往返。南诏国鼎盛时期,第二代彝王逻晟炎作为“奉圣乐舞”中一支重要的“奉珍耍杂”队晋京,并以其奇特的“光头、羊披、托盘、大耳环”四大特色和几人重叠的杂技表演亮点而博得大唐皇帝的赞赏。改革开放以来,“南涧跳菜”又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一度成为“云南舞坛的代名词”和西部大开发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之星”。2001年无量乡被南涧县人民政府命名为“跳菜民间艺术之乡”。

基础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建设方面: 累计新建和修复乡村组公路135条,长274公里,村组通路率达88%,行政村公路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新建道路及人行便桥24座,硬化村庄道路及集镇道路2条16公里。

水利建设方面:建成小水窑3001个、沟渠32条,改善灌溉面积12068亩,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8件,解6858人和3583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方面:坚持“造、封、管、节、治”并举的方针,按照“生态立乡”的发展思路,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年内完成天保造林450.66

公顷,封山育林16公顷,义务植树9.8万株,完成森林管护450.66公顷;建沼气池907口;推广用煤4950吨;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防森林火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年末森林覆盖率达38.4%。

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进入普通百姓家,信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全乡目前自然村通电率100%,程控电话通村率达100 %,移动电话讯号覆盖率95%以上,“村村通”工程逐步得到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

小集镇建设方面:完成了无量集镇、保台马鹿田商贸区和红星子午街场的设计规划。投资25万元硬化无量集镇路面,改善了无量街市场条件。

社会事业方面:新建和改建9所小学校点校舍和乡中学宿舍楼,排除学校危房 平方米,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抓紧实施。完成了乡水利站、计生服务所、林业站、乡政府办公楼的修缮和乡文化站建设工作,新建了无量卫生院办公及医疗用房,建成了 个村卫生室。新建了2个村级冻精改良站。乡烟草站完成办公用房改扩建工程。总投资81.6万元,新建马街、光明、德安、发达村委会综合办公楼,古德、卫国、红星村委会的基层政权建设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改善了村办公用房及住房。

政务公开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倾听民众呼声,体察民众实情,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乡干部职工公仆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益不断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稳步推进。全乡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无量乡四班子名单公示

姓 名 职 务

刘增武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书记

丰崇武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

李平山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乡人大主席

罗汝钧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副书记

杨泽新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挂职副书记

刘春华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纪委书记

常玉春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罗正宏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武装部长

李 学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组织委员

段易君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宣传委员

自明成 中共无量乡委员会委员、派出所长

李明权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杨丽娟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吴加周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张绍明 乡人民政府挂职副乡长 罗应杰 乡人民政府挂职副乡长

农村经济

2006年,无量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774万元,比上年8865.58万元增908.42万元,增1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27万元,完成预算数259万元的126.3%,比上年260万元增67万元,增长25.7%;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6元,比上年的1414元增122元,增8.6%。 ——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1188.39万公斤,同比增加49.79万公斤,增长4.3%;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兑付退耕还林粮食折现资金152万元,兑现农民种粮综合补贴资金23.5万元。

——烤烟产业。2006年,全乡烤烟面积达6600亩,收购烟叶1.83万担,实现产值1003.614万元,上缴烟叶税200.7万元,实现了国家、企业、烟农效益同步增长;

——肉牛产业。大牲畜存栏17245头,同比增长0.8%。新建肉牛养殖示范村2个、肉牛养殖示范户52户,使全乡肉牛养殖示范村达10个,肉牛养殖示范户达200户。完成肉牛冻精改良2661头,种植牧草750亩,畜牧业产值达2640万元.

——茶叶产业。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200亩,新发展花园1602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412亩,茶叶产量达79.86万公斤,产值1197.9万元,同比增加102.9万元,增长9.4%.

——泡核泡产业。年内种植泡核桃9143.6亩,使全乡泡核桃面积达到84818.6亩,实现了人均2亩的目标,进入盛果期的面积达5700亩,产量40万公斤,产值480万元,农民人均泡核桃收入达136元。

——劳务输出产业。共输出剩余劳动力3596人(其中以劳动就业局和政府牵头输出171人),实现年劳务收入1798万元。

特色产业

无量乡特色产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典型引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

特色产业。

无量乡海拔1446—279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和比较优势为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一是搞好市场信息服务;二是搞好宣传发动;三是抓好示范引导。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抓工业的手段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烤烟、茶叶、泡核桃、白云豆、冬早蚕豆、豌豆等经济作物已成为无量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向产业化发展。

文化教育

有乡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村文化室13个,农村业余文艺队13支、民族民间艺人2人,民间艺术大师1人,打歌、跳菜艺术村11个,跳菜世家8户,打歌世家5户,音乐世家6户。2004年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基层体育健身指导站”,并荣获云南省第一批“特色体育乡镇”称号。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14所,幼儿园2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2006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