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乌尔法特短文两篇 |
释义 | 原文生 活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为人效劳的人 一个瞎子在路上走。另外一个人过来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瞎子却不知道他的指路人是谁。 一个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条毒蛇昂着头向他爬了过来。另一个人赶过来一刀把毒蛇杀死。可是酣睡者却依然在梦中。 当半夜时分,躺在清真寺里生病的旅行者发出沉重呻吟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服侍他到天明。清晨,旅行者死了。可是他到底也没认清这位帮助他的人是谁。 他走在路上,把水果送给孩子们,在沙漠中把水送给了一位渴得要死的人,把自己的干粮平分给饥饿者。可是,谁也不与他相识。 他把荆棘和碎石从大路上除掉。可是早晨当人们在这条大路上行走的时候,谁也不知这是他干的。谁也不认识他。 真的,我们真的不认得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可是,我们对于那些达官贵人们却认识得这么清楚! 作者乌尔法特(1909—1977),阿富汗当代散文家和诗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印度短歌和民歌迅速发展,主要内容大都反映了抗英、爱国的情调。而乌尔法特则由于优异的创作成就,成为当代阿富汗诗人的杰出代表。他青年时代开始写诗,以后兼写散文和小说。主要作品有《散文选》《诗选》和《论写作》等。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方面,代表作为《两个葬礼》。他的诗歌和散文观察敏锐,风格清新,文字凝练,时代意识浓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乌尔法特曾任报刊编辑、主编,普什图学会主席,出版了十多部著作,深受阿富汗人民的喜爱。 选自《乌尔法特短文两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亚洲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感悟这两则短文也可以算作两篇人生寓言。第一篇以不同的人对“水”的需求为喻,揭示不同地位、不同经历的人对“生活”的不同体味,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困苦、艰难的人,才能够真正懂得“生活”的丰富含义,才能够充分享受“生活”赐予的甜美芬芳。第二篇则列举了几种相似的人生境况,借以告诫我们,相对于一些从未帮助过我们的达官显贵来说,那些无欲无求地为他人服务的无名者更值得我们牢记在心。 不过,对寓言的理解往往不是单一的,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完这两则寓言,你同意上面的认识吗?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