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巫傩文化 |
释义 | 一、傩是什么?“傩”即“傩”,从该字的组成上来看,它由三部分组成:单人旁、堇和雀。单人旁表示傩与人有关。堇,《说文》中有“堇,时也”,表示傩与“时”,即季节有关。雀则表示傩与鸟类有关。综合而论,傩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祭祀活动,它祭祀的对象是一种神鸟。 在中国古代,处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族是农耕族群,该族群著名的古帝少昊氏属下的官职就是以各种鸟类命名的。而处于江汉地区的南蛮族群以炎帝为神,据《白虎通义》载:“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这说明古代南方各族群也曾经以鸟为崇拜对象。 《论语·乡人傩》:“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荫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即傩),殴疫。” 《传》曰:“傩,行有节也。” 因此,傩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一种有主神崇拜,有原始教义,有宗教经典(开天辟地、傩神出世歌、民族史诗等),有组织系统的原始宗教。 二、傩文化就是鸾文化傩是中国人的发明,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中国人都不明白傩的原生含义呢?中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多民族的、广阔疆域的国家。傩,中国人,确切的说是汉人不懂,那是因为傩这一名称不是传统中原文化的词汇。而是古代中国南方农耕文化的词汇。在传统的儒家经典中,中国的起源、发展都是中原汉族文化的发展的结果。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却一再向世人证明,中华文明是多源的,也是多元的。 傩,音诺。壮侗语族称鸟为nuo,汉字作雒,并认为它是为人间带来嘉禾的神灵。壮侗语族称人为nuo ,只是声调有所变化。糯,又称“峒禾糯”,是壮侗语族以前常年食用的粮食。但这种糯稻实为一种产量很低、耕作原始、脱粒极难的原始粳糯。根据考古发现和农业专家考证:人类最早发明的栽培稻就是粳稻,这种原始的粳糯最早发源于南蛮地区,历史长达一万多年。中国古代南方发达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南方以鸟为图腾的鸾文化。这在遍及湖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广为出现的鸟纹、太阳鸟雕塑和图形中有了最为直接的体现。 三、巫傩文化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即“汉”,就是“难”(即难)去掉“佳”,加上三点水。而古代“难”与“傩”相通,因此,“汉”即“傩”。中国人有汉人之称,“汉”来源于“汉朝”,汉朝之“汉”来源于刘邦曾为“汉中王”,“汉中”之名来源于“汉水”。而“汉水”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其名之来源,恐怕与江汉平原作为中国最为富裕的粮仓有关。古代生活在江汉平原上的有着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的“傩民”,他们长期生活于此,便叫此水为“汉水”。 因此,作为儒家传统正宗的“汉文化”与“傩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原生态的、不见于正史的“巫傩文化”是同一文化。只不过,前者因为有了“汉字”而千古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后者则因为长久存在于民间普通大众之中,不为儒家正统所容,不为高居庙堂的士群人士所论。但是,不见于正史不等于不存在,更不等于汉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全部。作为儒家传统的文明,因为有了文字而辉煌,更因为有了文字而仅陷于不足三千年的文明。然而,巫傩文化因为发源于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不因文字的发明而成正统,也不因文字而仅局限于三千年或五千年。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稻耕文明恐怕要推至一万年之前,因为湖南玉蟾洞人在一万四千年前就已能纺织、种稻、制陶。 “傩”作为图腾时代的最后一个图腾,终将让位于祖先崇拜,但这并不意味着“傩”的影响就从此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