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沃洲湖 |
释义 | 沃洲湖风景名胜区在浙江新昌东南12公里,是新昌三大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主要包括沃洲湖、天姥山两部分,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 简介沃洲湖风景名胜区在浙江新昌东南12公里,是新昌三大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主要包括沃洲湖、天姥山两部分,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 新昌江发源于天台山华顶西侧,经石梁飞瀑入新昌,又经茅洋、黄坛入湖区,因此湖区以上部分溪流被称为茅洋江或黄坛江。黄坛江在香炉峰山下与青坛江交汇,其间有沙洲,常种以水稻和桑麻,故被称作沃洲,沃洲山、沃洲湖之名皆源于此。 地理位置沃洲湖,沃洲山,东邻茆山,南连天姥,西接刘门,为天台山支脉。沃洲之名来自沃水。其源有二:一为天台石梁,一为东峁水帘,由两处瀑泉汇注而成。为剡溪上源之一。水至桑园分派,中雍沙潭,长里许,平坦幽闲,丛生兰芷,泉甘土肥,民以殷实,故名沃洲。长诏水库建成后,蔚然成湖。 历史记载沃洲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沉积相当丰富,据《搜神记》记载,东汉末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在刘门山巧遇仙女,该地从此有了“仙源之路”的美称。东晋时,沃洲山一带高僧、名士云集,这里成了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尤其在高僧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支遁到了沃洲之后,佛学理论被进一步推向高潮,大乘般若佛学倡行的六家七宗有五家在此地出现。天台宗创立后,顺黄坛江上天台,这里是必由之路,因此沃洲山一带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由于支遁在山中立寺,更引来了众多名贤至此地游历,一时盛况空前。支遁在沃洲山活动过的地方,也就成了宗教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支遁岭、养马坡、上马坡、放鹤峰,人们从古说到今。谢灵运被人们称为“山水诗祖师”,创作的题材大多数是沃洲山一带,人们把浙东一带称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理由也在于此。到了唐代,这一带进入了全盛时期,记载在《全唐诗》中的诗人,其中有340人游历过沃洲和天姥。《唐才子传》中收录的诗人,有174位到过这一带,仅诗咏沃洲山风光的就有50多篇,当时沃洲山的赫赫名声可想而知。其中李白一曲《梦游天姥吟留别》脍炙人口,“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所描写的宏伟气势,令当时的诗坛为之倾倒。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中开篇就是“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居焉。”更加肯定了沃洲天姥在历史上的地位。现在已被学术界广泛承认的“唐诗之路”就是基于如此深刻的文化渊源,历次“唐诗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会议中心设在新昌有其特定的意义。来自大陆及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研究唐诗的学者专家,常对这一地区给予特别的关注。 沃洲湖畔真君殿沃洲湖畔的真君殿,原称石真人庙,香火盛及天台、嵊县、宁波、奉化、宁海。每逢庙会多有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殿中柱石雕蟠龙栩栩如生,堪称一绝。沃洲湖东北的水帘洞,景色幽静,别有洞天,为东晋咸帝时国师竺道潜结庐之地,宋代朱熹游水帘洞时有诗题咏:“水帘幽谷我来游,拂面飞泉最醒眸,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 真君殿,原称石真人庙,赤面长须、峨冠博带。真君殿的建筑独具风韵,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十分精致,尤其明间檐柱一对西坑石雕制的蟠龙,令人瞩目,柱高4.3米,直径约0.5米,石雕深浅三层,石龙口含滚动的圆珠,玲珑剔透。柱顶立尖嘴雷公,持镜电母,柱身龙蟠间隙错落有致地安插了过海八仙、风神雨师及鱼虾一类水族,刻画细腻、形象逼真,乃石雕艺术上品,堪称一绝。 到了真君殿,发现殿内挂着大诗人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文中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故有非常之地,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等赞誉沃洲的溢美之词。 在游沃洲湖之前,我查阅了唐诗中有关沃洲湖的诗词,发现有刘长卿“五言长城”《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行人已知处。”他劝诗僧灵澈:象你这样的“孤云”“野鹤”般的行僧,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不要到沃洲山隐居,因为那儿已是世人皆知的去处。但并不是说沃洲山不是好地方,相反刘长卿在《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诗中写到:“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诗中的“道林”指魏晋著名的高僧支道林、支遁。他托人向隐居此地的高僧竺潜买山隐居,竺潜久闻支遁声名,当然不需要“买”了。孟浩然到沃洲隐游时作诗:“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引用的典故“买山而隐”就出自于此。 在漫游、读书山林之风盛行的唐代,不少诗人向往沃洲形胜、魏晋遗风,纷纷云集沃洲作诗酬唱。晚唐诗僧皎然的“山阳诗友喧四座,佳句纵横不废禅”,就是对当时这一盛况的生动描述。“只因支遁多高致,遂使名贤作胜游。”涉及沃洲的唐诗中,最多的内容就是缅怀支遁的诗。支遁高蹈世外、超凡脱俗的飘逸,深为唐代诗人所仰慕。唐诗僧灵一有诗赞道:“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过玉女峰,前行百米,有一酷似马鞍的小岛名叫放鹤峰,因水面无波,象是放在一块透明的大玻璃上一样。这就是当年支道林放鹤的地方。支道林爱鹤的凌霄之姿,便养了一只鹤,又怜惜鹤的孤清、高洁,不忍让它成为自己手中的玩意,就把鹤放飞了。其养鹤放鹤之雅事后传为千古佳话,成为唐代诗人津津乐道的对象。 远山空蒙,碧波万顷,玉宇澄清,万里无埃。乘船飘浮在空明、澄澈、冰清玉洁的水天之间,相忘于江湖,尘劳澄清,宠辱偕忘。但见空中无色、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想,当年的支遁一定是在此情此景下,化眼前的一切为乌有,得出了“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这一闻名古今的论断,遂创立了佛家六家七宗中的“即色宗”。 白居易称沃洲为“东南眉目”,游遍天下名山的李白拿着沃洲这把美的尺度,衡量他所钟情的美景,说是:“五松何清幽,胜景美沃洲”,清人许汝霖赞:“沃洲山水秀如眉”。 交通情况1、景区地址:绍兴市新昌县城关镇长诏村,在在新昌东南12公里处(沃洲湖地图)。 2、自驾:从杭州出发走杭甬高速,过了绍兴到“沽渚”出口下,上路标是“嵊州”方向的“上三高速”,从新昌出口下沿104国道往温州方向一直开,分岔路口有标牌可直到景区。 3、汽车:从杭州汽车东站至绍兴汽车东站每半小时有快客发新昌,打的到兔羊毛衫市场(5元),兔羊毛衫市场乘新昌—长诏的车到景区,出租车约30元。 预定须知① 景区开放时间:7:00—19:00 ② 儿童票:身高1.1米—1.4米半票,1.1米以下免票 ,学生,军人凭证件半票,70岁以上老人凭老人证20/人 ③ 门票景点包含:真君殿,栈道,索桥,游船票 ④ 沃洲湖附近景观:天烛仙境,吼山风景区,嵊州剡溪漂流 沃洲湖著名景点石女峰石女峰又名玉女峰、石夫人。细观石女,高约6米,头梳发髻,衣裙飘逸,脸朝湖面。相传为渔郎外出,妻子在此等归。因石女峰下陡壁险水,历来纤夫筏手,一到此峰下便小心撑渡,多保平安。如今,大溪已成平湖,石女待郎仅存传说。 鹅鼻峰鹅鼻峰循石女峰而上,转一小弯,又有一山,形如覆瓢,浮于湖畔,乡民们称之“木勺山”,细观,又酷似深鹅戏水。相传支遁、王羲之二公同游沃洲,右军兴至,要过支遁马尾拂尘,缚其鬃作笔,于沙中疾书一笔“鹅”字,笔力雄建军在以佛帚为笔,平沙为纸,转折处如有折竹断枝之势,间多飞白,颇有龙鳞凤尾之态。二公相视而笑,归来复书几纸。总不及前者之佳,遂又精心拓回,立“鹅”字碑于沃洲寺,可异此碑早轶,仅有小峰纪念两公之雅情。 放鹤峰放鹤峰 位于鹅鼻峰东南数百步,本为溪西村后门山尾端,遥对真君殿。传此峰即为支遁放鹤处。旧有放鹤亭,多有言语人雅士至此咏诗作对。 真君殿真君殿 明称石真人庙,位于沃洲山之阳,前临明湖。祀搞金名将宗泽。清光绪三十年(1904)捐资重建,耗资三万余金,历四年竣工,鼎新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庙宇建筑,为县内古建筑工艺之典范,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内原有赤面严颜的真君石像,每年十朋十五日举行迎神赛会。真君殿历经沧桑,现仅存大殿及左石配殿。大殿为风火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有一对西坑石悬雕的蟠龙石住,令人瞩目,柱高4.3米,直径0.5米,在龙身间隙悬雕八仙过海神态,刻画细腻,形象逼真,乃石雕艺术上品。整座大殿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精湛,有地方特色。梁枋彩绘。大殿后门门额上方砖雕篆书“对越”,两侧墙壁上12幅三国、水浒等人物故事及花卉图案,为瓦灰色堆塑,古朴高雅,造型极为生动,大殿墙上还有不少“封神榜”、“三国演义”等精湛的壁画。无不显现了民间艺人的才华。 三十六渡“三十六个弯,弯弯要爬岩;三十六个渡,渡渡要脱裤”。这是山民诉说山弯小道行路难的大实话。但是从旅游者的角度说,岩头爬爬,溪水玩玩,体味一下山情野趣,却别有风味。故而,这是新昌沃洲湖名胜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早在唐代,就有诗人过这条路上清凉寺到万年山。 从县城驱车至沃洲湖,然后荡舟至黄坛村对岸的浮珠岩,即“智者大师放螺处”,从此溯沃湖源头之溪而上,那就是“弯渡风光”了。倘若刻意地在山脚和溪畔筑一条路上去,那就无所谓“渡”了,只因这些山径,渡口是樵夫们随意踏出来的,哪里便当就往哪里走,“逢坡过坡,逢水涉水”,走的人多了,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弯弯扭扭的“S”形之路。 “三十六”之数,是指弯渡之多,其实也说不准一个定数,也并非每一个弯要爬岩,每一个渡要脱裤。需要过渡之溪涧,淳朴的山民就搬来一些较平整的大石块放着,俗称“步桥”,既方便了行人,也方便了自己。那溪流有宽有窄,有深有浅,有些较窄较深之溪渡,樵夫们就随手削几段毛柘,青珠树一类硬木头搭起一座简易的木桥,故而,雨水不大时,不赤脚也能跨越。山民对这些溪渡是很看重的,都取了大名,诸如金钩渡,高蛋砩渡,箍藤渡,饭团渡,鸡冠渡等,都是以渡口的地势形态,或者周围有什么奇岩怪石,“借物发挥”而已。 水帘飞瀑东山,俗称水帘尖,距县东南20公里处,西接鳌峰,南联沃洲,脉自菩提峰,遥接华顶,孤峰独秀,凌空峭拔。东晋高僧竺潜曾隐于此达三十年之久。 峰尖下有一洞天开,门悬飞瀑,名水帘洞,为东山景区的中心景观。水帘洞高13米,深7米,宽5米。洞内左壁是一座高1米的摩崖佛雕像,右壁是菡萏泉,有水从洞顶一猪舌般的红石尖上滴下,滴水不断,终年成棕红色。洞外飞瀑自30米高处落下,若珠帘垂挂,随风飘洒。朱熹曾留有“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的诗句。“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东山景色如此秀丽幽静,故引来无数高僧名士或栖居、或游憩,成一时名流汇集之地。据《东山志》载:东晋成帝咸和间,国师竺道潜,本武昌郡公王敦之弟,屡召入京讲法华大品,时称佛家般若一宗‘本无异宗’。但他淡薄名利,辞朝隐居东,宁康二年八十有九卒。乡人指点,水帘洞顶上那块凌空巨岩,就是竺潜坐禅廛经之处。洞前,有马蹄岩,传为支遁坐骑神骏所印。景区内有禹粮石,甚奇,石壳圆似馒头,大小不等内核如馅,五彩缤纷,传说为大禹治水弃其余粮幻化而成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