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煌 |
释义 | 文煌(1918~1976),又名声藏,东安花桥乡马塘村人。 文煌出身中医世家,祖父文爱和、父亲文北堂均系名老中医,擅长内科。他自幼跟随祖父、父亲学文习医,没有进过专门学校。由于他承继家学,博览医书,勤奋刻苦,潜心钻研,14岁就开始行医,并始有名声。 新中国成立前,文煌在东安花桥开办益寿堂药店,大多使用祖传麻药和中草药为民治病。对个别困难患者,他不但不收诊费,还解囊为病人买药。他治病不拘泥传统,善于灵活化裁,医理医术胜过前辈,擅长内、妇、儿科。 民国37年冬,伍家桥席家一富翁独生子生病,请了六、七个医生坐诊治疗,病情反而加剧。后慕名请文煌前去医治。其时,患儿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危急。文经过观察、询问、切脉,确认患病是假寒真热、郁热于内。而那些医生处方用的都是暖药,以致火上加油,病情加剧。他提出尚有方可治。但患儿的母亲看到文煌身上穿的是便衣,脚上穿的是草鞋,便有些看不起,公开说:“文先生,麻烦你了,这孩子的病已到危症,你不要给他治了!”那些医生也都挖苦、讽刺。文不顾这些,胸有成竹地说:“这病我包治,吃了我的药,两小时之后,病人的眼珠就会动,鼻子就会有‘天河水’,脉搏会有转变。否则,今晚我自动回家。”席家的人看到文讲得斩钉截铁,同意试一试。于是,文亲去检药,亲自经手熬药,给病人喂药,并要求亲人不要哭哭啼啼,全部离开病房,以便让病人安静休息,呼吸新鲜空气。结果,不到两个钟头,病人有了出气反应,眼珠子动了起来,流出了鼻水,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这时,席家的人欢喜若狂,病人的母亲一头拜倒文煌面前,不尽感激地说:“文先生呀!我家两代都是独苗苗,如今有救了,我一家怎么来感谢你呀!”席家的人盛赞文为“皇先生”,用抬盒、轿子送文煌到花桥,鞭炮从进街放至出街,惊动了满街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文煌相继在花桥、大盛等地办起联合诊所。1959年被招聘到省中医研究所工作。1976年12月21日病故,享年58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