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文城镇
释义
1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

文城镇位于海南文昌市中部,距省会海口市73公里,距“新型火箭发射基地”的龙楼镇仅34公里,是文昌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下辖四个办事处,55个村(居)委会,70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314.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行政区域的14%;人口12.4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21%。大中专院校3所,中学9所,小学43所。文城镇是文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农业生产形成五大基地。即文城形成蔬菜供应基地,清澜地区形成海产品和海淡水养殖基地,迈号地区形成胡椒生产基地;南阳地区形成香蕉生产基地,头苑地区形成文昌鸡养殖基地。

经济实力

文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25.3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7.49亿元,工业增加值11.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66亿元;税收总收入16580万元,其中中央库3355万元,省库3084万元,地方库101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225元。

资源加工业发展

该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贯彻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提高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走资源型加工业发展道路。建成并投产的大企业有:星光活性碳厂、海南海力生食品有限公司、榕籽文昌鸡加工厂、玄武大理石加工厂、海南省烟花炮竹厂,海南黑刚玉有限公司等资源加工企业。目前正在建设的大项目有:阿根廷文昌阿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罗非鱼加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加工罗非鱼6万吨;海南勤富实业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加工规模8600吨。

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据统计,全镇现有乡镇企业2483家,宾馆130多家(其中四星级一家、三星级一家),餐饮店190多家,200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6.92亿元。该镇不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先后建成了汇昌商业街、诒喜市场、恒兴超市、宝安商业广场等一批商业服务网点。与此同时,该镇在大力引进中南公司、上海宝名集团、亿嘉公司等一大批大公司来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不断激活房地产市场,目前文城城区商品房价格达3100元∕㎡。此外,文昌孔庙、宋庆龄塑像景点、张云逸纪念馆、清澜高隆湾旅游胜地等景点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带动旅游经济。

城镇建设

该镇按照文城建设“六大布局”的总体要求,扩大规模,提高品位。新建和改造了文清大道、文西路、文建路、旅游大道等26条市政道路,总长56公里。目前,“三纵十三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公共活动场地150万平方米,城市街道照明路灯达3350盏,绿化覆盖率达41%。

基础设施

电力方面,农网和城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变电站110千伏2个,35千伏1个;供水方面,投资7200万元兴建的文城北山水厂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日供水量达3万吨;供气方面,由文昌中油国泰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3千万元建设的管道天然气工程已铺设中压管31公里,全面向用户供气,日供气量1万立方;通信方面,建设通信光缆36.94皮长公里,小灵通机站180个,现有固定电话2.5万部,小灵通1.46万部,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达每百人20部和15部。移动电话、宽带上网等高科技通信手段构成多功能全方位的通信网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海南东环铁路途经并设车站在该镇,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提高文城镇的区域竞争力,大幅度提高旅游产业档次,带给文城镇全新的发展机遇。

2 山东省文登市文城镇

简介

文城镇是文登市政府驻地,2001年5月,撤销文城镇和双龙街道办事处,所属区域分设为天福路、环山路、龙山路3个街道办事处。

所辖村庄

大众 原为城区西郊,称西关。1944年8月划为大众里,翌年改大众村。424户。

金岭屯 民国15年,于姓自大水泊来居,北依山岭,南临金钱沟。60户。

段家疃 清末,林姓自西龙格肩担全部家产来居,称担家庄,演作段家庄。1981年改今称。97户。

茅埠屯 清康熙时,柳姓自王埠庄来居,村东土丘似帽,称帽埠屯,演作今名。99户。

吴家庵 清光绪时,吴姓自北马来居。18户。

王家疃 明中期,王姓自李家汤后来建王家庵。1981年更今名。洪家庵属该村。129户。

东杨格 明正统时,杨姓由今河北省来建杨格庄。民国初分两村,称东西杨格庄。1981年西杨格以南临宁阳山而易名。宁阳285户,东杨格111户。

十里庄 清光绪四年,王姓自西汤后来居。村西河岸树林多鸦鹊,称鸦鹊河。1953年以距文城10里易名,1961年自治。25户。

九里水头 明末,刘姓来两河交汇处立村,距文城9里。580户。

毕家疃 清乾隆时,毕姓自南学来建毕家庄。1981年更今名。81户。

林家岭 明末,林姓来建林家庄。1981年改今名。139户。

沙子 明末,鞠姓自文城来沙丘西北立村。154户。

管庄 清康熙时,于姓自泊岳家来居,看管田庄。80户。

谢家庄 明崇祯十年,谢姓自福山来峰山、再迁至此建谢家庵,清时称今名。72户。

江家庄 明中期,江姓自江家寨来居。102户。

七里水头 明末,丛姓来自北宫来居,北有两河交汇,南距城7里。291户。

李家汤后 宋朝,朋姓居此。元末,王姓、李姓来居,称北汤后。清末,

李姓众,遂易今名。200户。

河埠庄 明末,李姓自河格庄来城西北建河格庄,1981年易今名。213户。

柳林 元朝,于姓来多柳的送驾河畔立村。335户。

三里河 明末,于姓来文城北3里、小河北岸居住,渐成东、中、西小河3村。民国初统称小河。1981年易今名。381户。

梁家沟 明至清,梁、鞠、吕、邓、王等姓相继来建梁家沟、鞠家疃、吕家庄、邓家沟、王家疃5村。建国后,5村连同附近3庵并为梁家沟。270户。

香水庵 清道光时,丛姓自今环翠区天东北台来香山之阳居住,北有香水泉。150户。

城北 清乾隆后,时、陈、王、毕等姓来文城东北建24处山庵,称小北山。1981年易今名。192户。

藕湾2村 明末, 张姓和董姓分别于文城东、西之藕湾畔居住,均称藕湾。建

国后分别称东藕湾(85户),西藕湾(205户)。

西汤后 清光绪五年,朱姓由文城西关来建朱家庄。建国后,以位马家汤后之西而易名。98户。

宅库 明后期,纪姓自石岭来居,北为沼泽,西有水窟,称泽窟,演为宅库。171户。

马家汤后 明中期,马姓由陕西扶风来七里汤之北建村。109户。

夼北 清康熙五十五年,丛姓由北宫南街来草夼之北建村。108户。

七里汤 明初,高姓自海阳徽村来七里汤立村。312户。

城西 明中期,于姓由今乳山县孤山来文城西侧厢儿于家。1940年后易今名。460户。

西龙格 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鸭湾街来居,近五龙庙、五龙湾,称龙格庄。建后称今名。269户。

西南庄 清康熙时,刘姓由今文山来文城西南立村。80户。

西楼 明景泰时,通政使司右通政陈诚于文城西建楼居住。1961年春由西龙格分出自治。360户。

北宫 金时,著名道人王玉阳于城内北隅建天宝宫,称北宫。明天顺时,丛姓来居。1961年自治。204户。

生产 明初,刘姓自牟平城来鸭湾畔居住,1944年8月,称生产里,翌年春易今名。576户。

河南 明中期,张姓来抱龙河南岸立村。413户。

河北 1944年,于城内护城河之北设文化里、繁荣里,翌年合并一村。786户。

文山 原为文城东关。1944年设光明里、建国里,翌年合并一村,以东临文山而得名。620户。

峰西 明朝以前,杨、毕等姓来建杨家疃、春场、毕家林等村,属坊厢东南隅。1944年划作抗战里、经建里,翌年合并一村,以居峰山西南而得名。958户。

峰南 金时,夏姓于峰山南麓建夏家庄。明万历时,随南村改名北凉水湾。民国初,称今名。245户。

凉水湾 明万历时,丛姓自河格庄来文城之东建东疃。后以村西南之凉水湾名村。又名南凉水湾。370户。

七里河 明初,崔姓自崔家口来文城东7里、河北岸立村。78户。

五里头2村 明初,王姓自今荣成十王坟、曹姓由云南青马岭来文城东5里居住,分别称大五里头(200户),小五里头(152户)。

城东埠后 明天启时,梁姓来土岭之北居住,称埠后。1981年更今名。85户。

梁格3村 明末, 鞠姓来建鞠家庄,谐音演作渠格庄。清初,形成赵家疃、何家疃、于家疃。建国后分别称中渠格(107户),东渠格(63户)和西渠格(118户)。

松坡 清初,刘松坡由文城来居,渐成村落。84户。

泊子 明中期,陶姓自今乳山县大陶家来河湾平泊立村。227户。

汤南 明末,丛姓于七里汤之南立村。214户。

马家庵 清乾隆时,马姓自马家汤后来豹山之北建庵。67户。

宋家沟 明末,宋姓由宋村来黄泥沟北居住。296户。

苏家河 元朝,苏姓濒河建村。建国后石家庄并入。238户。

城南 明初,于姓来沟夼立村,称于家沟。万历八年,建窑烧砖改建文城

城垣,称窑夼。1981年易今名。126户。

五里顶后 明末,董姓来双顶山北麓、距文城5里立村。71户。

五里庄 明末,张姓由高村来建瓦屋庄,傍沟渠,亦称张家沟;清初,刘姓西建刘家庄; 清末,于姓南建于家沟。1958年合称刘家庄。1981年以距文城5里易名。94户。

磨山2村 清康熙时, 王姓来磨山西麓立村,后刘姓于村北立村,分别称大、小磨山。1941年改称南磨山(70户),北磨山(86户)。

孙家卧龙 明初,孙姓由孙家茔来居,濒河倚山,地势低洼隐蔽。22户。

潘家夼2村 明朝, 潘姓在草夼沼泽之北建潘家夼。清康熙时,姜姓于村南建村。遂分别称南潘家夼(107户),北潘家夼(125户)。

十里头 明初,于姓由马山前来文城东10里开店,称十里店。清中期,称十里庄。清末称今名。202户。

河圈 明初,胡姓立村,三面环河。160户。

西寨 元朝,阎姓、胡姓来县城西古营寨遗址立村。236户。

翟格庄 明初,翟姓自云南来居。150户。

麦疃后 明初,迟姓来温泉墨汤之北立村。泉涸,谐音称今名。340户。

八里张家 明初,张姓自云南来居,距文城8里。212户。

小嵛岭 清光绪时,王姓来建王家庄。后以村北小嵛岭称村。83户。

孙家西山 清初,孙姓由孙家埠来通往文城的大路之西、庙山东麓立村。159户。

帽埠 (正文第30页) 明嘉靖时,王姓自文城来帽形土 (同上)之阳居住,称帽阳 (同上)。清初易今名。245户。

歇马坑2村 明初, 隋姓自栖霞蛇窝泊,明末,贺姓由今牟平县姜格庄,来文城南居住,称城南。清中期,每年去三里庙行马会者必于村南石坑歇马,遂称东、西歇马坑,简称东坑(96户),西坑(125户)。

架子山 清初,毕姓由今荣成柳树底下来笔架山北麓立村。200户。

口子后 明初,薛姓来山口隘道之北立村。250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