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柔的夜 |
释义 |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本卷《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共十四篇。 基本信息温柔的夜(三毛作品集5) 作者:三毛 著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1 ISBN:7806399577 字数:130000 纸张:胶版纸 定价:9.8 元 作者简介三毛:台湾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懋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图书目录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这种家庭生活 卖花女 巨人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 温柔的夜 永远的马利亚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书信(加纳利·台湾) 编后记 图书简介三毛集:温柔的夜 三毛精彩作品,五本一网打尽。唯一合法授权、合法销售简体版!我的朋友,我们原来并不相识,而今也不会相逢,但是人生相识何必相逢,而相逢又何必相识。三毛一生短暂,但经历不凡。在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辍学的她一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一九七四年,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从此开启;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高峰;一九七九年,荷西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返台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三毛集》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分为五卷:《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及《万水千山走遍》。其中《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出自台湾皇冠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八月初版的《哭泣的骆驼》;《这样的人生》、《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家庭生活》、《卖花女》、《巨人》,出自台湾皇冠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六月初版的《稻草人手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出自台湾皇冠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二月初版的《温柔的夜》。附录的九封书信,出自台湾皇冠出版社二零零一年一月初版的《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温柔的夜作 者:三毛著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7-1 版 次:1页 数:227字 数:185000 印刷时间:2011-6-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30211083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此篇的承袭《撒哈拉的故事》的风格,形成一种舒缓、沉静的调子,是三毛沙漠故事系列故事中登峰造极之作。 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真挚动人 作者简介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 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的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接着,安定的归属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别,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 最终,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 永远的三毛。 目录开场白 拾荒梦 黄昏的故事 巫人记 饺子大王 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 亲不亲,故乡人 浪迹天涯话买卖 故乡人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 温柔的夜 永远的马利亚 石头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