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怀光 |
释义 | 人物简介基本信息温怀光(1907--1953) 字亮三,山西沁县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 生涯长期在晋军任职,抗战期间任骑兵第1军少将参谋长,1940年7月,军长白濡清撤职,温怀光接任骑兵第1军代军长,当时该军隶属第十三集团军,辖骑兵第一、第二师。1945年1月任第13集团军参谋长,同年夏,随阎锡山从吉县到隰县,和商得功、贾宣宗等人在建军会负责训练“解救团”工作。 1946年1月任第33军副军长,1948年4月第十九军军长于镇河被免职,温怀光接任第19军中将军长,当时下辖武世权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王乾元暂编40师。1948年11月第十九军和第三十三、第四十三军编成第10兵团, 12月任第10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战役中被俘。1953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3年,其女温榴香、其子温长久一起加入了山西民革组织。 参与对日会谈抗战期间,阎锡山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曾多次和日本侵略军进行会谈,温怀光参加了其中两次重要的会谈。 白壁关会谈双方代表在孝义县白壁关村日特晋中公馆工作人员白太冲家中进行,前后两次。第一次是1940年11月。日方代表为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伪山西省省长苏体仁、省公署参议梁上椿等。阎方代表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随行人员为骑一军军长温怀光、参谋长齐凤洲、骑一师师长赵瑞。在会谈中,楠山秀吉提议:日、阎双方取消敌对状态,互相提携,共同“反共”。赵承绶表示原则同意,并希望日军撤出孝义、汾阳几个县城,供给武器。会谈未就实质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请示上级后再谈。第二次是1941年3月。日方代表为宫内幸五郎,阎方代表为赵承绶。双方协议:日军从孝义县城撤出,让阎军进驻。此项协议于同年6月实现。 汾阳会谈自白壁关会谈后,阎锡山闻讯日军将进攻阎军,来往曾中断一时。经过日本军方派大仓商事日本顾问林龟喜作为非正式军使赴吉县直接转达日军意图后,日方接受了阎方关于在离石县一带对共军作战的要求。1941年7月,双方意见基本一致,于是决定9月10日,两军代表在汾阳城内签署正式协定。1941年8月8日至11日,阎、日代表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内会谈。日方代表为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田边盛武,随员有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长若松,伪山西省省长苏体仁、省公署参议梁上椿。阎方代表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随员有第七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长续志仁、骑一军军长温怀光、参谋长齐凤洲、骑一师师长赵瑞等。会议结果双方代表在《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上签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