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魏世杰
释义
1 现代科普作家

个人简介

魏世杰1941年出生于山东即墨,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从事核武器研究二十余年;科普作家,著有《原子小演义》等图书十余种及长篇小说《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退休党员。

人物生平

40多年前,他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戈壁荒滩,在国防科研战线上工作了25个年头,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并出版了反映核武器研制过程的长篇纪实小说。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他更是将普及科学知识视为己任,先后到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育才中学、青岛铁路中学及开发区周边市区的近百所学校作了200多场科普报告,听众达6万多人。

成就及荣誉

在从事国防科研工作的时间里,魏世杰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的奖励。因为有这样的经历,熟悉他的人都尊称他为“老科技”。退休后,魏世杰决心写一部关于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科普书籍。他先后到5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并收集整理资料60万字,历经3年编著了一本《科海探秘》。目前,这部科普书籍已发行13万册。迄今为止,他已经编著了100多万字的科普著作:科学小品《转动的魅力》被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收入了《中国科学小品选》,并被编入《小学课外科普读本(六年级下)》和《大学科技写作》一书;散文《老人与小鸟》编入上海、湖北的高考模拟试卷,由他编著的《原子小演义》作为优秀重点图书,参加了香港书展;《现代兵器》一书,经多次再版依然供不应求,并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魏世杰正在撰写一部30集系列科幻短剧,同时着手创作另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薛禄传》。

2010年写出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禁地青春——我的核基地生活》,写的是发生在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真实故事。在天涯杂谈连载时(网上用名《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一年内点击量600多万人次,回帖6万多条,被誉为天涯最干净最感人的帖子,小说已被改编成大型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导演安战军,主演果静林、何琳等),即将播出。

人物轶事

1、“孩子王”的由来

魏世杰退休后,不断有学校邀请他去讲有关“两弹一星”的知识。近年来,他又加入了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讲师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演讲团等团体,常年活跃在校园。

针对学生的实际,魏世杰确定了两个演讲主题:一是介绍最新的科学动态,通过介绍纳米技术、机器人、航天和生物工程等新成就,把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其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二是通过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艰苦历程和光辉成就,进而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为国增光的雄心壮志。

在演讲中,魏世杰尽量使用幽默、简明的语言,注意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知识,他的报告也因此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去年,他应邀去山东科技大学做报告。报告开始前,忽然下起了大雨。没想到,学生们纷纷冒着大雨按时前来听讲。一位叫焦燕的同学在听完报告后说,最近看了太多现代言情故事,以至于几乎忘了这世上除了儿女情长之外还有无比宽广的人生境界,魏老师的报告把我的思想从离愁别绪中拉了出来,开始有一种豪情壮志在胸中不断升腾…… 他的不少老朋友说:“请你讲课的单位都是清水衙门,讲一次课光备课就得好几周甚至一两个月,值得吗?”他说:“学生的掌声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孩子的进步就是我的最高追求。只要学生爱听,我会一直讲下去。

2、“老沙漠”的情怀

命运对于魏世杰而言也许显得有些残酷。他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两个孩子常年患病,都不能工作,有时甚至连生活也不能自理。老伴因在“文革”期间受到严重刺激而有些精神失常。他一人扛起了照顾3个病人的重担。 家庭的不幸有时也让他感到茫然。但是一想到戈壁滩恶劣的自然条件,想到那些一同工作过的战友,他就会重新生发出力量。他说,作为一名“老沙漠”,就要有正视困难、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豪情。 去年应邀作“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报告那段日子里,魏世杰的孩子正在市区住院。魏世杰坚持晚上备课,白天陪床,挤时间进村上课,先后深入到辛安、薛家岛、柳花泊、长江路等街道办事处十几个居委会作了报告,受到居民的欢迎。 因为家人身体不好,他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从来不以为意,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总是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近几年来仅无偿捐助贫困学生钱物就达2万余元。

2 清代文学家

魏世杰(1645-1677)宗派名会通,字兴士,又字梓室。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邑附生,魏际瑞之子。文学家。生于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三月初三日,殁于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年)十一月初五日。娶妻卢氏,生四子二女,其中二子一女殇。“世杰幼慧,五六岁时应对进退如成人。负志气,好大言,祖、父每每戒抑之。”从叔父魏禧学古文辞,颇能得古人门户。长有才具,能四应。魏禧许为“勺庭之门,他日可独任事者,杰其选也。”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十四日,父亲魏际瑞在宁都县怀德乡(今黄陂镇)被韩大任杀害。世杰闻讯,从季父魏礼夜奔该乡,奉遗体而归,殓于翠微山麓。其初讹言不一,及细验私处皆合,世杰于是长号踊而呼曰:“天乎!天乎!”拔佩刀自刭。人强持之者再,遂握拳捣其胸,死血入少腹,腹痛偻不能立,呼号二十日死。年三十有三。魏世杰与从弟魏世效、魏世俨在当时也颇有文名。父遇难,亲迎丧归,即拔刀欲自刎,旁人救住,遂日捶胸,血下腹痛,偻不能立,呼号二十天而死。孝名远播,世效、世俨“以多病,不应试”,守节不仕,有节义之名,时人称之为“小三魏”。著有《魏兴士文集》(即《梓室文稿》)凡六卷。《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七·文苑》、《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载。

《魏兴士文集》由胡成华点校整理。

[1] 见《宁都魏氏九修族谱》第四册“允荣四松抑房”,1945年版。

[2] 魏禧:《兄子世杰墓志铭》,《魏叔子文集》卷十八,康熙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