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烈丞 |
释义 | 简介魏烈丞(1889~1944年),名士骏,字烈丞,以字行,河南南阳人。河南南阳知名教育人士、革命人士,被称为“河南数学四杰”之一,参加了同盟会及北伐战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平事迹魏烈丞出生于一个诗书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少年求学,聪颖过人。早年入庠,攻读经史;后废科举,又习新学。在学校中,魏烈丞“下帏苦读,博览强记,思虑深远,条理分明,同辈皆叹为不及”。1906年,由地方选送河南优级师范学堂,攻读数学。1908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数学教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参加革命1908年,魏烈丞在河南开封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会河南分会,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同盟会组织。1911年,开封同盟会派部分会员到各县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响应起义。魏烈丞就在这时肩负使命回到南阳。回南阳后,他与同盟会会员杨鹤汀积极组织民众,发展革命力量,购买枪支武器,准备随时配合革命起义。辛亥武装起义后,开封同盟会分会决定响应起义。这时,马云卿率领的奋勇军和李雨霖率领的北伐军,攻克新野、邓县,直逼南阳。而驻守南阳的清军总兵谢宝胜正陈兵以待,一场夺城战斗迫在眉睫。魏烈丞和杨鹤汀主动和北伐军配合,暗中组织会员和群众,做好迎接奋勇军进城的准备,又联络士绅杨汉亭,借奋勇军的力量对谢宝胜施加压力;请杨汉亭以“民心难抑,众寡悬殊,行将被围,南阳难守”的形势判断,去规劝谢宝胜尽快离开南阳。谢宝胜感到势不可挡,遂撤兵逃至方城。奋勇军兵不血刃于辛亥除夕光复河南西南重镇南阳。奋勇军进驻南阳后,经各界推选,以杨鹤汀为南阳知府,以魏烈丞同知府事。魏烈丞力辞,愿不领名义为地方效劳。他协助革命军安抚百姓,筹办粮饷,夜以继日,不以为苦。后南北议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魏烈丞和杨鹤汀先后被迫离开南阳。 发展教育1912年,民国建立后,魏烈丞先生以其所学,仍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开封师范学堂、省立南阳第五中学及开封第一中学任教。由于魏烈丞先生数学功底深厚,教学细致认真,因而深得广大师生称颂,他与郑琴堂、王介祉、孙祥宸等,享有“河南数学四杰”之称。 魏烈丞拥护辛亥革命,接受民主思想,积极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教育。他的老师张中孚先生,是提倡女子教育的先行者,热心创办女子学校。师生二人志同道合,于是就邀请几位社会名流,于1921年秋,在开封老官街(乐观街)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中学,名叫“河南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魏烈丞出任该校校长。1921年底,他受省教育厅委托,筹办省立女中,1922年春季招生一班,这就是省立女中的诞生。魏烈丞先生既是河南私立第一女子中学的校长,又是省立女中的校长。1922年春,河南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迁到北仓新校址,新校址面积大,教室宽敞明亮。1930年该校更名为北仓女中。 社会评价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贡献颇多,特别对女子教育,终生致力;不仅大力提倡,而且亲自办学,前后历任五所中等女子学校校长,长达十余年之久,教育业绩卓著,驰名中州大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