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外文书名: Crusade in Europe

丛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平装: 453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06560573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原名《远征欧洲》,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撰写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以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个人经历为主线,比较翔实地记述了他从1939年]2月由菲律宾回国到1945年12月离开柏林回国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的作战历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曾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组织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3月任作战处处长,支持“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主张集中兵力于英格兰,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沿最近路线攻入德国本土1942年6月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为在法国登陆做准备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总司令,指挥实施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实施突尼斯战役,结束北非战事随后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意大利南部战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12月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统帅,1944年6月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盟将德军逐出法国,直捣德国腹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书中一些观点反映了其本人和西方的世界观、战争观,但总体上看,对史实的记述是客观真实的,对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概括也是精辟准确的。特别是其在筹划和组织实施作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洞察能力、全局观念、指挥艺术,都是值得借鉴和汲取的;而西方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实施的多国、多军种联合作战的组织指挥形式、方法和战法,也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至于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则反映了美国及西方政治家的一贯思想,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批判鉴别。

编辑推荐

《艾森豪威尔将军战争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丛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D.D.) 译者:刘卫国 等

目录

第一章 战争序幕

第二章 全球战争

第三章 马歇尔的指挥部

第四章 入侵平台

第五章 制定“火炬”计划

第六章 入侵非洲

第七章 阿尔及尔的冬季

第八章 突尼斯战役

第九章 “爱斯基摩”行动

第十章 西西里和萨勒诺

第十一章 开罗会议

第十二章 意大利

第十三章 制定“霸王”计划

第十四章 D日和立足点

第十五章 突破

第十六章 追击和供给战

第十七章 德国边境的秋季作战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孤注一掷

第十九章 跨过莱茵河

第二十章 突击与包围

第二十一章 攻占德国

第二十二章 胜利之后

第二十三章 作战研究

第二十四章 苏联

致谢

附录

一、盟军最后进攻的战斗序列

二、盟军最后进攻的地空作战编组

三、德国地面部队

军事代号名称

文摘

1945年5月7日,约德尔陆军元帅在兰斯的盟军统帅部签署了德国投降书。第二天午夜,自1939年9月1日起一直肆虐欧洲的冲突终于结束了。

在这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间里,数以百万的欧洲人死于非命。除少数地区外,莱茵河以西的整个欧洲被占领军统治了4年多。自由体制和言论自由销声匿迹。经济崩溃,工业凋敝。德国本身在多年看似无敌之后,到处断壁残垣、一片荒芜。其桥梁垮塌,城市成为废墟,其庞大的工业能力实际上毁坏殆尽。英国为战争耗尽了经济和财政;国家几乎全部动员,所有适龄男女不是参军,就是从事某种为战争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俄罗斯伏尔加河以西的工业几乎荡然无存。

美国也未能幸免:截止太平洋对日战争胜利日,已有322188名年轻人在战斗中失踪或在服役期间丧生,70多万人受伤。这个国家倾注了无限的资源,不仅用于支持本国的陆、海、空三军,而且为盟国供应装备和武器,以使他们能够对共同的敌人作战。各盟国根据本国实力为共同的事业作出了贡献,但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其贡献尤为突出。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我们国家完成了最伟大的转变,从一个军事上几乎衰弱不堪的国家演变为具有惊人实力和效能的国家。

在美国开始为其脆弱的国防警醒之前,欧洲处于战争状态已经整整一年了。当1939年我国开始朝着加强军事实力的方向迈出第一步时,对于一个自甘沉沦的大国来说,几乎是从零起步。那年夏季,德军在波兰边境集结了60个步兵师、14个机械化和人们已经处于战争之中的消息。

在珍珠港遭袭的一小时内,命令犹如倾盆大雨一般由陆军部倾注到第3集团军司令部。有的命令要求立即将防空分队调往西海岸,那里恐惧的民众每小时都会在空中发现轰炸机的幻影;有的命令要求建立反破坏措施;有的命令要求严密警卫工厂;有的命令要求侦察南部边境以防间谍进入;有的命令要求确保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安全;还有一些命令要求将部队主力尽快调往西部,以抗击日本人可能试图发动的任何进攻。因此,克鲁格将军的司令部必须尽快制定和审批各种指示,并下达到上百个营地。这是一个疲于奔命的时期。

当时主要是紧急调动部队。正常行政渠道被弃置不用了;会议压缩了指挥链,各级在会上由简令获得指示;过去调动部队须起草详细命令,甚至连最后的少量装备如何包装和标记、如何随军携带都做出具体规定,现在则抛弃了这种缓慢而有条不紊的程序。一个电话就能启动一支步兵部队横跨大陆的调动;部队和装备只要有一纸文书说明由什么当局调动,便可装上火车拉走,而不再需要其他任何手续。枪炮的运输,有平板车就用平板车,有无盖货车就用无盖货车,如果手头什么都没有,那就用运货车厢。运送人员的有豪华卧车、军用闷罐车和现代客车,甚至连已在车场停放二三十年的陈旧客车也被用于紧急运送部队。

我为此忙了5天。12月12日清晨,我们直通华盛顿陆军部的电话响了起来。我接了电话,那边问:“是你吗,艾克?”

“是。”

“参谋长要你马上飞到这儿来。告诉你的老板,正式命令随后就到。”这里所说的“参谋长”是马歇尔将军。电话那头的是沃尔特·贝德尔·史密斯上校,在后来的整个欧洲作战中,他成为我的亲密朋友和参谋长。

这一通知对我是个沉重打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想奔赴行动现场的每一次狂热努力都失败了——除了将一切归结为“陆军部的命令”之外,其他对我来说都不成其为理由。我希望在新的战争中都能与部队在一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1: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