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潍坊民艺网 |
释义 | 潍坊古称潍县,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早在明清两代,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而名扬天下,更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染散地,潍坊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为中国三大年画之乡。 潍坊民艺简介-、潍坊民艺现状研究-我的民艺观 潍坊的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工艺品也蜚声海内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当代,潍坊人抓住机遇,不断推崇出新,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被称为鸢都,特别是我们的文化方面,象民间工艺\\传统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杨家埠风筝与年画文化、高密三绝文化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绩令人欣慰,之前人们大都认为民艺认为登不上大雅之堂,是民间老百姓的东西,是当时劳动人民生活化的产物等,引不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在今天通过民艺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素材,延伸了我们大家对民艺的认知领域,它正一步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国家等都意识到它对我们民族的重要性,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结晶,社会上都在呼吁,国家也出面支持;另一方面虽说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过来也给民艺越来越宽的生存空间与物质条件,让更多的人对它关注起来,有了发展的土壤。 下面将我们潍坊的历史文化、民艺现状、民艺发展、 历史文化简介二、潍坊历史文化回顾:古称"北苏州"- 民艺土壤 地理位置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辖 4区、6市、2县和3个市属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855万,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居41位。 城市历史其历史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等国。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属青州、密州。宋属京东东路。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境内的青州市为史上重镇。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伟育;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清明上河图>>,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金石录>>著作,名冠一时。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元代二钦所著地方志<<齐乘>>,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明代散曲家冯惟敏,著<<海浮山堂词稿>>和<<山堂辑稿>>,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庸也是潍坊人。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其子陈介祺,第我国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等专著30多部。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超然台记>>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付佳作。清乾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遗迹众多,在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气息浓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十笏园、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龙化石、沂山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等中外驰名。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茂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实际发出,潍坊在充分控掘、整理本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民俗特点,新开辟了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创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先例,每年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潍坊因此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民俗旅游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可使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尽情地领略潍坊风格独特的乡土文化。 潍坊文化景观三、潍坊独特现有文化景观:多种元素并行 国际风筝艺术节1、与进俱进,丰富文化——国际风筝艺术节: 潍坊古来有春季放风筝的风俗,1984年当地政府发扬这一优秀民间文化传统,倡导举行国际风筝会,当年就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新加坡、日本、原联邦德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个风筝团、队、100多名放飞员前来赴会。 首届风筝会于1984年4月1日在潍坊市体育场举行,潍坊市风筝协会主席邹立桂和美国西雅图风筝协会主席戴卫·杰克列,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12,000名风筝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当天下午,各风筝团、队进行放飞表演,近10万观众到场观看。会后,国外近百家新闻机构、国内45家新闻单位对这届风筝会作了报道。原来在国内外知名度不算太高的潍坊市,随着风筝会的举行,一下子名满天下。从此,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因为有这样一个风筝会,潍坊市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风筝之都。 千里民俗综合旅游区2、风景绮丽,迷人多彩——千里民俗风景综合旅游区 潍坊既是“世界风筝都”,又是新兴的旅游城市。这里属齐国故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与历史文物众多,手工艺品誉满中外,风味小吃颇具特色,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民间艺术相互交融,独具风采的旅游胜地。古老的青州,历史文物十分丰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云门山、驼山和劈山就在这里。云门山是一著名的古迹,山顶云门,远望如悬镜,曾有“明光一点通南极”的诗句;云门山阴有一摩崖石刻大“寿”字,人称“云门献寿”。驼山有隋唐时期摩崖石窟造像群,艺术精湛,保存完好。北宋时的范公亭、范公泉,明代衡王府故址的石坊,清代的偶园等,都有各自的风格。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天山地下溶洞长达数百米,其长度为中国北方之最。潍城的十笏园,是晚清的家庭园林建筑,布局精巧,兼有南北园林艺术之长,并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画石刻多处。临朐沂山,林木茂密,巍峨多姿,向有“东泰山”之称。老龙湾风景秀丽,四季恒温。石门坊的秋山红叶令人心旷神怡。号称“万卷书”的山旺古生物化石蕴藏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十多个门类,400余个品种,保存完好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国务院定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诸城龙骨涧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瞩目。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遗址的发掘为'96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全国三大木版画发源地之一。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为全国独有,仿古铜器、布玩具、核雕、红丝砚等手工艺品制作精美,蜚声中外;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倍受人们的青睐。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之一,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一届,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别开生面,独具特色。旅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挑选各种专项旅游。主要线路有5条。 一、民俗旅游线。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以“千里民俗旅游线”各景点为基础,根据游客不同要求开展专项旅游。包括风筝游、情系乡间游(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民间艺术游、化石探古游、书法游、风味美食游、名胜古迹游等。 二、观光旅游线。以青州、临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偶园、范公亭、沂山、石门坊、老龙湾、山旺化石、青州博物馆等景点景区。 三、娱乐旅游线。以富华游乐园、金宝乐园、浮烟山旅游度假区、昌乐宝石城为主,通过全面开发,建成现代化设施齐全,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娱乐中心。 四、以潍坊北港为龙头的海上旅游。主要包括海上观光、娱乐和海上运动项目。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 五、以农业高新技术走廊为龙头的田园生态旅游。潍坊至寿光已基本完成。潍坊至青州、潍坊至诸城、潍坊至昌邑也逐步开发。 山河壮丽,民风憨厚,风筝飞舞,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可尽情地领略到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将给游客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民间手工艺和传统习俗3、工艺多、文化底蕴强——传统多样的民间手工艺和传统习俗: 潍坊历史悠外,传统工艺源源流长,像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扑灰年画\\临朐奇石\\仿古铜器\\潍坊红木嵌银\\剪纸艺术\\聂家庄泥玩具\\ 临朐铁花\\高密三绝\\桃俗\\北城村满族习俗……,下面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像潍坊高密的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到清末鼎盛时期,作画能手蜂起,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 “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仍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虽受新画派冲击,决心不改初衷,自编歌谣表态明志:“墨屏墨屏,案头清供。婆娘不喜,老头奉承。货卖识主,各有前程。” 扑灰“红货”,大胆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潍县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一时为多数人所喜爱,艺人也自编歌谣,宣扬成绩:“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 像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是如此, 杨家埠村在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是杨家埠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民间需要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 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年画的主题。诸如吉祥如意、欢乐新年、恭喜发财、富贵荣华、年年有余、安乐升平等,像亲人的祝福、似好友的问候,构成了农民新春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的特点。 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炕头画;窗户两旁的月光画、窗户周围的窗旁、窗顶,乃至院内牛棚禽圈上的栏门坎,大车、粮囤上也都有专用张贴的年画。真可谓无处不及、无所不有,把一个农家院落里里外外打扮装饰得节意浓郁、喜气洋洋。 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 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即在表现手法上,它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手法来体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也正是这种独到的性格特点,因此倍受中外客人的厚爱。 此外,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也备爱人们的喜爱,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增多,有“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动活泼.从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属品,而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 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当时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它已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潍坊红木嵌银也是一绝,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潍坊特有的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 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 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铺店,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扣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 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民国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 “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1915年,扣雅斋制作的“西湖十景”挂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 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 ,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 桐荫山馆、扣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 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 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 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 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到40年代后期,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嵌银业大力扶持。1951年订购手杖、墨盒、烟盒等800多件。1954年上半年国家订购14件(套)产品,赴14个国家巡回展出。同年9月11日,由19名艺人组成嵌银生产合作社,在邓发西街(今东风大街)租赁3间房屋为厂房,开始生产,年产值2000元。1956年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以小件产品为主。1958年11月,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职工发展到97人,生产套四茶几、博古架、花台、圆桌等中小件产品。1960年陈开勋、魏聿功等人曾为人 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巨型立屏“青岛海滨”,1963年又创新了站屏、书架、酒柜、拉桌等大件产品。1965年建起了大锯车间,木工生产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1968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厂内的古装仕女、 龙凤纹样和画稿被焚烧或封存。1974年潍坊嵌银厂几乎处于停产。 1977年后,嵌银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嵌丝、雕刻、髹漆水平均有提高;花色品种由1954年的22种,增加到200多种,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产品畅销日本、 联邦德国、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泰国、荷兰、意大利、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宾馆饭店订货逐年增加。1975年,潍坊嵌银厂的嵌银博古套七文具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嵌银漆器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国家银质奖级)。潍坊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馈赠礼品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 现代民艺的传承发展四、现代民艺产业的方兴未艾---传承继承发展 近日在兰州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表明,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及相关产业就业人口1274万,占就业人口的5%;创造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民间文艺产业呈良好发展势态。 我国民间文艺产业起步较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大。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响应中央号召,围绕民间文艺保护、传承、转型、创新、产业的五大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举办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加大民间工艺品的社会影响力,开拓民间工艺品的经济市场。去年5月和今年6月,分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中国农展馆举办了两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取得了成功;2004年9月在天津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来自40多个国家万余人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了艺术展示、交流和展销活动,成为国际民间盛会;2004年10月举办了中国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及艺术品交流会,吸引了数十万人参加;今年9月又在广东举办了中国收藏与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每天有5000余人参观和购买;2003年8月、2004年8月和今年8月,连续3年举办了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总成交额达6000多万元。 近年来中国民协还举办各种活动,弘扬民间文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如在潍坊国际风筝艺术节等活动,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民间文艺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各地加大对民间文艺的抢救、研究和保护力度。如潍坊风筝,在研讨的基础上,建立了潍坊风筝历史文化博物馆;潍坊寒亭区建立了木版年画研究基地。 潍坊被命名为“风筝之都”、临朐为“奇石之乡”等。中国民协先后为各地命名了一批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传承基地,既保护了地方传统民间文化品牌,又在传承的基础上向经济市场渗透和延伸。 潍坊民间艺术的出路五、潍坊民间艺术的出路: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潍坊艺术文化中心(手工艺) 我国民间艺术生存环境问题从潍坊现状看我国民间艺术生存环境问题 潍坊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现存传统民间艺术很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保护不力,民间艺术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有的种类已经濒临失传或处于“绝迹”的状态。主要表现在: 1、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正在逐步变小,如受网络,影视,电视等的影响,关注越来越少,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关注. 2、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甚至绝迹。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项目,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扑灰年画\\临朐奇石\\仿古铜器\\潍坊红木嵌银\\剪纸艺术\\聂家庄泥玩具\\ 临朐铁花\\高密三绝\\桃俗\\北城村满族习俗等,其制作技能和表演技艺的掌握者,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临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的境地。大多数民间民间艺术处于自生自灭的“瘫痪”状态。 3、城市“建设性”破坏和旅游“开发性”对民间艺术资源破坏严重。旧城改造的推土机把大量的老城民居中附着的文化精华,如各种雕塑作品等轰然推倒并碾碎。农村中一些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群在集镇建设中遭到破坏。民间艺术资源陷入经济越发展、破坏越严重的沼泽之中。一些部门看到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纷纷举着民间艺术的旗号进行开发所谓的“旅游资源”,这种开发行为,要么是不懂艺术的“拍脑袋工程”,要么是把民间艺术当成摇钱树的唯利是图之举,往往成为变相破坏和摧残。 4、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惨遭损毁。因为缺乏民间和民俗文化保护机构,缺乏对民俗和民间文化市场的管理,大量民间艺术的珍贵实物和历史资料流失到域外甚至境外。如大陈乡大陈村有的村民不识货,把一些古代的珍品,以极便宜的价格卖给外地客商,令人殊为可惜。一些散落在民间的珍贵遗产,由于保护不力或保护方法不当造成破坏、濒危甚至灭绝。一些独特的民间习俗和民俗事象,如结婚这一风俗习惯,因受到现代西方风俗的同化和影响,也在慢慢淡化中走向逐步湮灭。 5、研究人员和经费短缺制约民俗文化保护。由于民间艺术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和载体,无法开展紧急抢救而带来湮灭的危险。缺乏研究人员,民间艺术既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也难以形成精品,直接影响民间艺术的后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整体来看,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存环境渐趋恶化。 加强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令人担忧,急需政府引起足够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强抢救和保护工作。 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建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思路,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真正把民间艺术资源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民间艺术,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列入《保护名录》,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和经费,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 (二)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要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要创造条件,促使民族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在中小学倡导成立兴趣班,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三)提供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强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省、市、县三级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为民间艺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有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创造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在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挖掘一批文化艺术资源,参与到旅游和经济活动中去,走边保护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参与面广、影响深刻的节庆活动,引导这些活动之与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挥相结合,既满足群众“求美、求乐”的需求,又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积极宣传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标志的高度,鼓励人们更多地了解民间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自觉性,培养人们对民间文化的感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使命--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六、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我们的长期的使命 这些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潍坊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其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修复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潍坊人七、走向世界,众志成城,了解多艺丰富的潍坊——潍坊人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杨洛书说过, 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我们要代代相传的下去……。 潍坊人秉承工艺“ 传统、历史、留给后人”的文化观念,共同帮助,互助合作,让它走向世界,成为瞩目的焦点。 在广大潍坊人民的同心协力努力下,相信潍坊的传统手工艺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将会更加辉煌,让世界瞩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