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
释义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决定孩子心理健康的66个细节》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内容务实。教会父母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告诉他们如何帮孩子解决成长中最重要、最典型、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二是科学实效。着眼于细节和具体,结合日常家教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来阐述、分析。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三是通俗生动。主体内容用“案例+分析”的体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

作 者: 成墨初 编著出版时间: 2009-11-1

字 数: 240000

版 次: 1

页 数: 264

印刷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10802089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三大特色

一是内容务实。教会父母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告诉他们如何帮孩子解决成长中最重要、最典型、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二是科学实效。着眼于细节和具体,结合日常家教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来阐述、分析。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三是通俗生动。主体内容用“案例+分析”的体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父母怎样为孩子的情绪解套》:千万别让不健康的情绪,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是引导孩子情绪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待和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方式,也是衡量家长素养高低的标尺。一位高素质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和深刻的。所以.家长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

目录

细节01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历程

细节02 把握孩子心理健康的内涵及标准

细节03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细节04 双向沟通,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

细节05 靠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细节06 放下家长架子,做孩子的朋友

细节07 主动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细节08 用浓浓亲情呵护孩子的心灵

细节09 帮孩子树立自信

细节10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细节11 塑造孩子乐观积极的性格

细节12 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细节13 让孩子的情商不断升华

细节14 打造孩子一级棒的心理素质

细节15 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力

细节16 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

细节17 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细节18 让孩子学会自己缓解压力

细节19 教会孩子自我反省

细节20 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宣泄

细节21 教会孩子悦纳自己

细节22 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细节23 引导孩子克服消极思想

细节24 塑造孩子面对逆境的不屈心态

细节25 帮孩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

细节26 给孩子一颗寻找快乐的心

细节27 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细节28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细节29 帮孩子走出抑郁

细节30 指导孩子战胜焦虑的侵袭

细节31 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细节32 帮助孩子摆脱孤独

细节33 让孩子远离虚荣心的干扰

细节34 莫让攀比心将孩子引入人生歧途

细节35 帮孩子克服过分依赖心理

细节36 莫让消极心态俘虏了孩子

细节37 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细节38 让孩子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细节39 平息孩子的愤怒情绪

细节40 正确对待过度敏感的孩子

细节41 拔掉孩子心中妒忌的刺

细节42 让懦弱的孩子勇敢起来

细节43 不要让残忍侵蚀孩子的心

细节44 纠正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

细节45 让孩子学会调适害羞心理

细节46 避免孩子自我感觉的过度膨胀

细节47 打开孩子自闭的心扉

细节48 帮助孩子摆脱自虐

细节49 纠正孩子的说谎习惯

细节50 改变孩子的偏执心理

细节51 从心入手,纠正孩子的贪玩

细节52 冰释孩子的逆反心理

细节53 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细节54 引导孩子的求胜心

细节55 让孩子摆脱浮躁

细节56 改变孩子的懒惰

细节57 让冷漠的孩子热情起来

细节58 莫让孩子在自恋的怪圈里徘徊

细节59 让孩子远离学习焦虑

细节60 改变孩子的厌学心理

细节61 教会孩子对付考试焦虑

细节62 帮孩子摆脱网瘾困扰

细节63 正确引导孩子的追星心理

细节64 科学引导孩子的性心理

细节65 保护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

细节66 帮助孩子克服常见的心理障碍

序言

成长中的孩子,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便会出现情绪波动。

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事业成功、家庭和睦。一个人一生中如果经常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作为孩子的父母或长辈,要经常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我们要加以细心分析,认真对待。不可马马虎虎。

那么,在孩子有情绪时,我们是不是都给予了正确对待和处理呢?是不是孩子的情绪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引导,从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据有关调查发现,现在有70%的家长不会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正因如此,导致了一些孩子产生不健康的情绪问题,由此常常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后果,或者给孩子以后的身心发育埋下隐患。

有的孩子受家庭的娇惯和溺爱,不良的情绪得以纵容和放任;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束缚了孩子的行为和自主性;有的家长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疏于对孩子的细心了解,孩子一有情绪问题,动辄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试问,这样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吗?

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违背科学的原则和合理的方法。转化孩子的不良情绪,是一个细致人微、因势利导、耐心的教育过程。孩子是成长变化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我们看待孩子也应当用发展变化的眼光,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孩子的不良情绪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原因。解决孩子的不良情绪,也要首先从这两个方面去分析,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并且不留副作用。

同时,作为孩子的家长或长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精神环境。

文摘

虽然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分散我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地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我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我们干什么都不能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难怪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少男少女总要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为什么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感到特别孤独呢?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经过不断地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在这个过程的一开始,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孩子不仅要作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他们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孩子们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用更加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

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他们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这时,他们既能够独立思考,也能乐于与人交流了。

作为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教育孩子时不能只抓学习,还要关注孩子情绪、思维和意志品质,在这些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9: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