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违宪行为 |
释义 | 违宪行为的定义违宪行为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从理论上来说,违反宪法应该是严重的行为.但我国宪法上却对违宪行为的处罚没有具体规定,而对于其中一部分在民法、刑法等予以规定.如宪法上有一规定”公民的人身和尊严不可侵犯”,如果实施非法拘留或辱骂他人,一般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犯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而如果情节恶劣,构成非法拘禁罪或侮辱罪,追究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制裁(一般强制性措施)。刑事违法行为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 良性违宪的界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不少表面上看似违宪、但实际上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件。 这类违宪的主体包括:(1)立法机关。如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条第3项),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由于改革开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未经修宪,也未作宪法解释的情况下,自行行使立法权,1979年至1982年间共制定了11个法律,这都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2)行政机关。如1988年以前,深圳等经济特区突破1982年宪法关于土地不得买卖、出租的规定,决定将土地使用权出租。(3)国家领导人。1982年宪法第15条规定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然自1992年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这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这种新提法直到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才有了宪法根据。 上述违宪事件,虽然违背了当时的宪法条文,但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可称之为良性违宪。 环顾西方,良性违宪的事件亦不罕见,美国宪法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 例如林肯总统平叛释奴的法令。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内战爆发,原美国宪法规定的一套复杂的立法程序不能适应平叛战争时期的紧急情势的需要。因此林肯提出,宁愿由总统在有限的范围内违反一条法律,也不愿因无法镇压叛乱而使政府崩溃,以致全部法律均无法执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