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威风锣鼓 |
释义 |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在民间。威风锣鼓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据传,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基本简介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威风锣鼓作为民间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临汾市不仅有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区及霍州、洪洞、浮山等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走边打。由于传承的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威风锣鼓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流派,常见曲目有《七牌子》、《牛腰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倒垂帘》等。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发展演变传说尧王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从此帝尧二女便以万安村为婆家,羊獬村为娘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娥皇、女英回娘家时,万安村群众敲锣打鼓送行,回来时羊獬村群众敲锣打鼓送回,以示威风。从那时起,就有了威风锣鼓。经过几千年世代相传,演变成现在的节奏很强的威风锣鼓。在临汾的一些县份,大的村子几乎都有锣鼓队,而大的锣鼓队往往达到百人以上,击奏起来,气势雄伟,姿态健美,十分威风。 历史传说相传,公元619年,唐太宗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色就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以及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音响威风看威风锣鼓,在未见其形时,早闻其声厂,而且如雷贯耳,非同凡响。其实它所使用的乐器很单纯,只有鼓、锣、铙、钹四件。传统配置比例是鼓2锣8铙4钹2。现在人数扩大,多到四、五百人,加大了鼓和锣的比例,使音响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乐句处理多以“句句双”出现。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唐太宗领兵征战的威风。由于节奏变化多样,有2/4 3/4 4/4, 还有 3/8 5/8出现,因而呈现多种色彩,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宏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含有柔美。 曲式威风威风锣鼓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其多段体套曲一般分“帽头”“主体”“收尾”三个部份。曲式、句式、节奏多为行进式;曲牌名称亦大多从军事而来:“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演奏多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但又不离气势雄宏的主题,造成一种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战场意境。 场面威风威风锣鼓的演奏多到几百人,一律古代士卒装束,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一忽而风卷残云,一忽而雨打枯叶;分开的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那场面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舞姿威风队员在表演时,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铙钹手有“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也变成刀枪剑,演奏员已成为将尉卒,威武雄壮,一股杀气,“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铙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又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悦目舒畅之感,“武”又成了“舞”。 发展近况新中国成立後,成风锣鼓有了很大发展,演奏人数增加到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乐器配置仍是锣最多,鼓次之,钹又次之,铙最少,大体为14、8、6、4之比例。演奏形式基本是锣与铙、钹的相互交替,鼓从中起联结作用。表演时,演奏队伍列成方阵、圆阵或梅花阵等图形,鼓手身挎扁鼓,两只鼓槌头上嵌红综,在击铰的空隙可使出“单挽花”、“双挽花”、“交替挽花”和“抛鼓槌”的绝技。锣手则紧握中间和两头均嵌有红综毛的木槌,绕槌或抛槌击锣。到高潮时,拍钹者便将钹举过头项,相击后翻腕45度,再击再翻腕,使钹不停转动。钹碗后所饰红、黄绸布不断飘飞,与嵌红缨的锣槌、鼓槌紧相呼应,甚为壮观。所穿服装不追求细小装饰,而注重大片色彩,以形成总体队伍的块状组合。1988年霍县300人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为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进行了精彩表演。1989年临汾地区的威风锣鼓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国庆40周年文艺表演——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大型文艺节目《我爱你,中国》的拍摄。1990年由410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首先登场献艺。它阵容宏伟,队列整齐,成风凛凛,气势磅礴,展示了中华儿女顶天立地、威武雄壮、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性格。 代表性传承人晋南威风锣鼓 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保护单位为临汾市群众艺术馆。 代表性传承人:张勇,男,1978年4月29日出生,汉族,1992年临汾市鼓乐艺术学校专业学习威风锣鼓,1994年临汾市鼓乐艺术团首席鼓手,之后一直孜孜不倦的研究威风锣鼓的创作、编排。2005年参演的《黄河雄风》一举夺得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08年创建了从事威风锣鼓挖掘、整理、编排、创作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临汾市尧都区舞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年应洛斯拉格斯大学的邀请赴南美洲智利进行“中国鼓”的教学。从而使“威风锣鼓”第一次传播到了国外。 中国打击乐学会 理事 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 常务理事 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临汾分会 主席 临汾舞者打击乐团 团长 智利华人艺术团 终身名誉团长 智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理事顾问 代表作品: 鼓乐《军威战鼓》 鼓乐《隆鑫魂》 鼓乐《云维欢歌》 鼓乐《沂蒙颂》 鼓乐《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鼓乐《黄河魂》 笛子与鼓《尧乡叙事曲》 鼓乐《蓝海雄风》 鼓乐《德电雄风》 鼓乐《诸葛得胜鼓》 鼓乐《出征》等 艺术特点: 表演技艺特点:鼓点清晰,表现力强,表演动作粗狂有力,鼓槌转花优美协调,表情丰富细腻。 编排技艺特点:场面大气威武,曲式科学有序。节奏起伏明显,高潮层出不穷。 指挥技艺特点:手势准确有力,动作优美大方,能够让演员与指挥融为一体,相贯相同。 用途特点1、配合身段动作戏曲表演程式性的规范动作,称为“身段”。角色的上下场势,和在场上的动作表演,都要依照脚色行当,人物身份、性格、感情、行动和其所处的规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锣鼓点子给予配合,以帮助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 2、引导和结束唱腔戏曲中各种人物的唱腔,其开始之前和收住之后,或唱段与唱段之间的衔接、变换,需用锣鼓点子作为起止和交代,锣鼓能起到指示唱腔的板式类别和歌唱速度等作用。 3、伴奏念白、加强语气戏曲的念白与吟诵诗句、引子,都是有韵律的。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从而加强节奏感,烘托语气、语势上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辅助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 4、烘托气氛、渲染情绪戏曲中戏剧气氛、情绪、环境、情景,常需要借助于乐队伴奏的配合渲染。当管弦之声不足以表现时,锣鼓便发挥它特定的作用。另外,锣鼓有时也兼作一些音响效果,如表示风雨雷电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借助手段。 乐器组合不论什么剧种,戏曲锣鼓都不外乎锣、钹和鼓这两大类。其中,因各类乐器的形状、型制与制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许多品种。锣钹类有:钲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铰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作为打拍子用的尚有檀板、梆子、木鱼等。每种乐器以其音调高低宽窄的不同,又有着许多品种及其名称。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如京剧锣鼓基本上由四种乐器组合而成:大锣、小锣、钹、鼓板(鼓、板是两种乐器,鼓是单皮鼓,板为檀木板,两者都由鼓师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时并加用堂鼓、小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气氛和戏剧情绪。锣鼓的组合运用,大体分为3类:第1类由大锣、小锣、钹、鼓板组成,以大锣为主体;第2类由小锣、鼓板组成,以小锣为主体;第3类由钹、小锣、鼓板组成,以钹为主体。以上,第1、第2类组合所演奏的各种“点子”是常用的;第3类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几类由于乐器配置不同,其音响效果、情绪表现也就不同。同一种点子,可以分别用3种组合形式奏出,虽然节奏一样,名称相同,但由于其中主要乐器的不同,音色、音量、力度等的变化,所表现的情调和渲染的情绪也因之迥异。 乐曲组成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1、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欣、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浙江吹打中音色丰富的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情绪更为欢腾、高涨。 2、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奏出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较快节奏和跳跃旋律,抒发了人们在 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3、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乐和散板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的水库粼波。 4、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用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并借鉴其“火炮”点子加以发挥,气势磅礴,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打击乐队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点子加以发展,构成了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乐曲中段慢板部分,运用左手滑、按、吟、揉等技法,结合在传统筝曲的韵律上,更具可听性,为大众所欢迎。 节奏类型戏曲锣鼓的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但却有几种基本节奏类型,它们是构成各种锣鼓点子的主体或骨干。以京剧锣鼓而论,基本上有下列类型:①冲头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大锣与铙钹的音响在强弱拍位置上交替出现。如将大锣音响以k表示,铙钹音响以C表示,则为‖:kc:‖这一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这种节奏类型,在京剧锣鼓中运用得颇为广泛,是其他许多锣鼓点子的结构基础。②长锤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大锣与小锣的音响,分别出现在强拍与次强拍上,而铙钹的音响则出现于两个弱拍上。如以t表示小锣音响,则这种节奏型为‖:kcte:‖的任意反复。这种节奏型也可以灵活变化,可以是四拍子形式,也可以是二拍子乃至散板的形式。③闪锤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它具有六拍子的效果,大锣与铙钹音响分别出现于强拍与次强拍,而小锣两次出现于弱拍,形成‖:ktct:‖这种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不过由于传统戏曲很少用六拍子或三拍子,因此在实际演奏时,这种节奏音型仍用二拍子处理。④纽丝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在小锣声部的切分节奏,成‖:ktctt:‖这种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具有很特殊的音响效果。以上节奏类型,为京剧锣鼓所常用。各种锣鼓点均以这几种节奏型为基础,复杂的锣鼓点则往往是多种节奏型的组合。 特色表演早先的配器是8面平锣、一面鼓、两付铙、两付钹、一面斗锣。铙钹分属金、木、水、火,鼓属土,居中。土可生万物,8面平锣居东、西、南、北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面八方。敲打起来,成风凛凛,故名“威风”。其传统套子[神羊鸣盛]共分三番;头番表示尧王游康衢,康衢老人击壤而歌;二番表示华封三祝,祝多福、多寿、多子;三番表示万民歌颂尧帝禅让王位的弘恩大德。原有曲牌百余种,流传下来的有[擂鼓子][小茴香][西河滩][风调雪][乱撕蔴][金山川][安合][老虎下山][紧槌按锣][风搅雪][二仙盘道][四马投唐][五马破曹][东河沙][五路元][十样景][十七钹][收点子]等数十种。表演人数一般为30人,其中挎扁鼓的4人,拍铙的3人,击钹的4人,敲铜锣的18人,敲小斗锣的1人。队形基本固定,表演可原地、可行进。有弓步击打、转身击打、碾磨击打,及扭腰、提胯、晃头等动作。解放前均由男子表演,解放后一些县、镇组织巾帼女子威风锣鼓队。祖孙儿媳四世同堂的家庭威风锣鼓队,春节元宵期间,各村锣鼓队云集县城,迎风对擂,大抖威风,是一种带有竞技性质的锣鼓舞蹈。 除此而外,在重大节日还有上百人的大型表演,其编队是以一种道具(打击乐器)组成方块列队,一律着黑色武士服,配戴墨镜,行进中整齐的舞步,显得庄重威武;广场表演则围成多层大圈,在大鼓指挥下舞动击打,显得热烈活泼,使人增添力量。 艺术价值临汾市都会举行大型锣鼓表演,在市中心的露天广场上,来自省内外的锣鼓高手云集于此,各自亮出自己的拿手曲目,一争高下。鼓声节奏感强,雄壮威武,声音可以传到数十里开外。山西锣鼓历史悠久,是山西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粹,据说,早在尧舜时,山西人就用锣鼓来表达喜庆。这种世代延续的山西锣鼓不仅种类多,而且表演方式也是千姿百态。领鼓者头顶着鼓,脚上架着鼓,两耳挂着鼓,双肩还扛着鼓,仍能上翻下跃,仰打侧击,表现了极高的技巧。尧是中国史前传说中的一位帝王,姓伊祁氏,号陶唐,所以又称为唐尧,他曾建都于平阳(今临汾)。相传在尧统治时,天上有九个太阳,还有很多凶猛的野兽也不时出来伤人,尧便派后羿射下8个太阳,消灭害人的野兽。此外,他还亲自带兵去讨伐南方的部族,并启用鲧来治理洪水。他的文治武功一直为天下百姓所传诵,是“三皇”之首。威风锣鼓极具人民性、时代性,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威风锣鼓反映了淮河人民刚毅、健壮、诙谐、开朗、粗犷,幽默的个性。著名学者吴晓邦评论:“威风锣鼓悲剧和喜剧兼而有之,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的基本格调”。 长期以来,“威风锣鼓”在当地都大受欢迎,它的使用范围也由过去仅限于本族内祭祀、怀念先祖的活动,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婚嫁、节日庆典中,有时冬闲下来,人们也要兴高采烈地打起锣敲起鼓,以庆丰收。因此,“威风锣鼓”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重要的群众文化形式,不仅本村本屯,有时外乡外埠也来邀请参加喜庆、礼俗活动,对该村(屯)乃至柳州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产生重要的作用。1988年以来,山西的威风锣鼓从农运会到亚运会,从省城的民间艺术节到天安门广场的四十周年大庆,真正打出了山西民间艺术的威风,誉享全国,声闻世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