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释义

作品名称: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鱼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迟,妻孥怪骂归何时。

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作品赏析

富阳今属浙江,新城今为富阳一镇,但在北宋为杭州所属县。李节推名李佖,当时为杭州节度推官。风水洞,据《杭州图经》载,距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风水洞。1073年(熙宁六年)正月,苏轼奉命出巡州内所属县,李佖先行三日并在风水洞等候苏拭。此诗即为答谢李佖而作。

开头四句双头并起,兼写诗人自己和李泌。磔磔,鸟鸣声。春山已经很美,而又有春禽磔磔,不可无诗,这是写他自己。但路途遥远,需要有人与他说话,这就写到李佖。漫漫,长远貌。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由杭州往富阳,沿富春江而行,故说“傍江浦”。这样起笔,纪昀十分赞赏,说它“磊磊落落,起法绝佳。”(见《纪评苏诗》)

“金鲫”四句,写诗人追赶李佖。金鲫池在钱塘江畔开化寺(六和塔即建于此)后,山涧水底有金鲫鱼,故名。“不见君”说明苏轼在金鲫池就找过李佖。定山村在钱塘县西南四十七里处。“追君直过定山村”,“直过”二字说明追得急迫,走得很快。“路人皆言君未远”的“皆”字说明苏轼一路都在打听李佖的踪迹。骑马少年指李泌。清且婉,指清秀婉丽。这是借路人之言赞美李佖,从《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化来。以上四句紧扣“不可无君语”,写出了追赶李佖的急切之情。

“风岩”四句写李佖在等自己。“风岩水穴”,指风水洞。“只隔山溪”的“只”字呼应“君未远”,木来可很快追上;但为山溪所“隔”,夜不能行,只有来朝才能见面。这样写,既是纪实,行文亦为之一顿。溜,小股流水。苏轼早晨从溪桥下的小股流水漂浮着的梅萼,推测是李佖系马于风水岩的梅树上摇落下来的。这一想象之词,显得十分亲切。

“出城”四句是感谢李佖“相待”之词,虽出以戏语,却有严肃的内容。透迟,纡回逗留貌,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逶迟与凝滞对举,意义相近。在另一版本中,“尚逶迟”的“迟”作“迤”,“归何时”的“时”作“迟”。王文诰认为当以“尚逶迟”、“归何时”为是:“‘归何时’,乃未归之词也。诗虽代为设想,佖既未归,自应作‘归何时’。今既定‘时’字韵,则上句之‘尚逶迤’,应仍作‘尚逶迟’。”(《苏诗编注集成》卷九)王文诰之说大体可信。最后两句又以世上小儿的疾于奔走反衬李佖“相待”之不易,这样既颂扬了李佖,又讥刺了“世上小儿”。这里的“世上小儿”,实绿上是指那些投机于朝廷新法的“新进勇锐之士”,因此,这首诗后来成了苏轼“诽谤新政”的罪名之一。《乌台诗案》载苏轼的供词说:“熙宁六年(指1073年)正月二十七日游风水洞,有本州推官李佖知轼到来,在彼等侯。轼到乃题诗于壁,其卒章不合云‘世上小儿夸疾走’,以讥世之小人多务急进也。”

这是一首七古,四句一换意,先总写诗人需要李佖同行,然后再分写他追赶李佖和李佖等候他,最后以妻子和儿女的责怪、世人的疾走相映衬,充分抒发了对李佖“相待”的感谢之情。纪昀盛赞此诗的起笔,但却不满此诗的结尾,批评它“一结索然”,因为这样的结尾不符合纪昀崇尚温柔敦厚、含蓄不露的评诗标准。其实这首诗的结尾颇能代表苏轼的性格和苏轼诗的特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随手拈来,皆有奇趣。这篇七古两句一换韵,句句押韵,读起来急促跳荡,正好反映了苏轼巡视途中的轻松愉快心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