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亡人纪念日
释义

中国清代回族穆斯林反清起义中殉难者的纪念日。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南和西北地区先后爆发了各族穆斯林反抗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武装起义,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据有关史籍不完全统计,回族穆斯林在这次起义中被屠杀及殁于疫疾、饥饿及坠崖惨死者约200万人。因此,后人将“众亡人”的罹难日作为“亡人纪念日”,或称“舍希德节”,人们在这一天悼念殉难者,祈祷安拉赐他们以“舍希德”的荣誉,永享天园幸福。纪念仪式是集体到清真寺诵念《古兰经》、祈祷、游坟、施舍财物,并讲述殉难者的英勇事迹。

我国有关历史1.

“ 亡人纪念日”的日期各地不一,以当年穆斯林集体罹难之日为准。如云南省大理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了反清政权达18年之久。1872年清军集重兵猛攻大理城,杜文秀为拯救军民率先献身就义。城陷后,清军纵屠血洗了城内外回族军民。大理回民每年以农历12月11为“亡人纪念日”。据《迁葬清咸丰丙辰昆明五万被难回教亲友碑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云南官府下令“灭回”,“格杀勿论”’昆明城千余户回民约5万人惨遭清军杀害,从而激起云南全省回民武装反抗,史称“丙辰之变”,每年农历4月13为昆明地区“亡人纪念日”。又据《秦难见闻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5月17,清督指使乡团对陕西西安城内外30多个回族聚居村庄进行劫掠烧杀,酿成惨案,故西安地区回族穆斯林以此日为“亡人纪念日”。另外甘肃平凉及宁夏灵武等地也以先人集体殉难之日为“亡人纪念日”。

我国有关历史2.

赛姓的故事-丙辰之变(亡人纪念日)

清朝中后期,统治日渐腐败,各地人民反抗不断,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和其他的农民起义,清政府允许地方创办团练,各族地主乘机扩充势力,残害百姓,永昌汉族地主团练“香把会”就是一个代表,道光二十五年,迤西道罗天池为首的官兵哨练以城内回民“图谋不轨”为借口,屠杀城内回民,回民死伤数千人,这就是“永昌惨案”。“永案”立刻激起回民中强硬派的反抗,张世贤与赛白袍等组织回民暴动,但由于力量不大,寡不敌众,很快被镇压。“永案”没有引起云贵总督贺长龄的重视,他竟派罗天池自己前去查办“永案”,罗歪曲事实,把自己为首的官练大规模的屠杀保山城内回民的惨案说成“永昌回匪滋事”,城内百姓则成了内应,官兵为此才进剿。贺长龄对此深信不疑,他根本不认为罗天池虚报事实,令人气愤的是,他认为罗天池护城有功,给予保举,在保举奏折中称:“罗天池从优叙议,恒文尽先补用,赏顶带花翎,刘桂茂先开升补授普洱中营游击,沈聚成拨补千总,先受顶带,并授黄翎”(《回民起义》,第一册,第122页),刽子手竟然还能升官受赏,回民不服,反抗事件经常发生。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九月初二,保山发生震惊全国的“永昌惨案”。杜文秀侥幸脱险。惨案中城内4000多人被杀,死亡人数达8000多人,52个村寨被踏为平地。他悲愤填膺,遂约劫余之人丁灿廷等进京告状,欲伸这血海奇冤。回滇后,杜文秀在巍山等地与马金保等秘密建立忠义党,积极开展反清活动。1856年,杜文秀率领回、汉、彝、白等各族民众在蒙化(今巍山)骤然举起义旗,很快攻占滇西重镇大理,并众望所归地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遂建大元帅府,设文武百官,宣布“遥奉太平天国之号召”,“联汉联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斗争锋芒直指腐败的清王朝。

公元1872年末,起义失败。整个保山的回族又遭到毁灭性屠杀,死亡人数达10万多,只有少数外逃。易畴村只有丁府君丁悦老祖一人伪装成汉族得救,丁氏家人才有幸存活下来,马注的后裔也逃脱。马注后裔一分为二,一支在永昌街易畴村马绍清一家,另一支在板桥镇板桥街马德龄家。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下诏镇压西南、西北地区的回族起义,即著名的“灭回”,激起了回族民众的大规模武装反抗,即历史上有名的“丙辰之变”。后来这十三姓回民在满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被迫分居于全国各地,在长期的发展中,由十三姓又演变出其他诸多姓氏。回族的赛氏、郑氏是同宗同源。

后人将“众亡人”的罹难日作为“亡人纪念日”,或称“舍希德节”,人们在这一天悼念殉难者,祈祷安拉赐他们以“舍希德”的荣誉,永享天园幸福。纪念仪式是集体到清真寺诵念《古兰经》、祈祷、游坟、施舍财物,并讲述殉难者的英勇事迹。“亡人纪念日”的日期各地不一,以当年穆斯林集体罹难之日为准。如云南省大理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了反清政权达18年之久。1872年清军集重兵猛攻大理城,杜文秀为拯救军民率先献身就义。城陷后,清军纵屠血洗了城内外回族军民。大理回民每年以农历12月11为“亡人纪念日”。据《迁葬清咸丰丙辰昆明五万被难回教亲友碑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云南官府下令“灭回”,“格杀勿论”’昆明城千余户回民约5万人惨遭清军杀害,从而激起云南全省回民武装反抗,史称“丙辰之变”,每年农历4月13为昆明地区“亡人纪念日”。又据《秦难见闻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5月17,清督指使乡团对陕西西安城内外30多个回族聚居村庄进行劫掠烧杀,酿成惨案,故西安地区回族穆斯林以此日为“亡人纪念日”。另外甘肃平凉及宁夏灵武等地也以先人集体殉难之日为“亡人纪念日”。

国内外有关节日

一、穆斯林对亡人的纪念,分为无常(穆斯林称死亡为无常或归真)时的纪念,和无常后的纪念两个方面。

(一)无常时的纪念原则是尊照《古兰经》的规定和圣训的教导,簿葬速葬使亡人尽快地入土为安。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尊经革俗,避免沿袭汉族人的习俗,做出迷信和恼怒真主的事情,对亡人不恭敬,使亡人受到伤害。例如:呼天喊地的对着亡人嚎啕大哭来嚎丧,并美其名为是给亡人叫开天堂的门,这是没有根据的恶俗。伊斯兰教认为:亡人无常是亡人遵守真主的命令而回归到真主面前,等待真主将其复活评判是非功过的嘉行。嚎丧有埋怨亡人尊真主命令而无常的嫌疑;而天堂的门是凭亡人活着时候的功过,经真主评判来决定是否开的,不是活着的人靠嚎丧来替亡人叫开天堂门的!亡人无常时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悲痛哭泣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伊斯兰教法规定也是准许的.但掺杂进迷信的色彩是万万不可的!

同时,不提倡亡人亲属穿重孝,对人下跪,美化装饰坟墓,大办丧事来纪念亡人.提倡亡人亲属和送葬者着装肃穆整洁,亡人入土前站”者拿台”举行葬礼,节哀俭朴速葬, (一般习俗在亡人无常的七日之内,七日,四十日,一百日)多念<古兰经>举意求祈真主恕饶亡人生前缺斋少拜等等之罪,出散亡人生前归属于自己的财物济贫来纪念亡人.

特别要在这里说明的是,绝对不可以烧香烧纸,下跪磕头,敬献花圈挽联,下葬任何陪葬品和摆放供品.尤其是非穆斯林的亲朋好友,更应该注意避免以上几点禁忌,可适当的以现金资助略表心意,帮助亡人亲属办好丧事来纪念亡人,以免好心办了惹人反感的坏事.

(二)无常后的纪念主要是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作对亡人有益的工作,举意善功回赐给亡人,求真主慈悯亡人,恕饶亡人.包括:偿还亡人生前的账务;接济亡人的亲友;后辈坚守教规、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常为亡人做“杜阿”以及为亡人舍散钱财接济贫困等。

一、游坟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102:1—2)游坟,又称走坟,是穆斯林传统的纪念亡人的习俗之一,历来为各族穆斯林信教群众所重视。每逢已故亲人的周年、忌日、宗教节日或在梦中有所怀念,一般亲戚都要给亡人去游坟,以表示亲友对已故亡人的哀思与悼念。游坟最能让人记起后世而对人的人生观有所触动,坟墓里的亡人也会因为清廉人的探望、祈祷、诵经和施舍而受到慰藉。穆圣说:“阿丹的子孙亡故后,他的工作被中断,只有三件事例外:川流不息的施济;益济人的学问;为先辈做祈祷的清廉子孙。”

游坟的目的和意义有三项:

1?对已故亡人的悼念。

2?为亡人向主求恕饶。

3?启发和促使自己参悟人生,记想后世,进而及时悔悟,积极行善。

游坟的可佳行为是在晨礼后,带着小净,乘交还主命拜的吉庆,服装整洁地去游坟,路上要多记念主,做到心中敬畏、参悟而庄严肃穆,不可闲谈和务忙其它,路远可乘车,近则步行为宜,到坟地后应站着面向亡人说塞俩目道安:“坟地里的信士们啊!求主赐给你们安宁,求主恕饶我们和你们,你们是先行者,我们将后继你们。”然后虔诚敬意地诵念《古兰经》若干章节,最后捧手作“杜阿宜”求祈,在赞主、赞圣之后,为自己、父母、师友及所有穆斯林生者、死者求恕饶,以此达到探望坟茔、搭救亡人和教育自己的目的。

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当今游坟大多面目全非,游坟的名字、形式保存下来了,而实质内容却大相径庭。许多回民对教门一无所知,误认为游坟就是请位阿訇到坟地念上一阵就万事大吉了,自己算是尽了孝心,亡人也得了济,这是错误的。更有一些青年男女前去游坟时,衣冠不整,袒胸露臂,浓装艳抹,兴高采烈,一路谈笑风生,无拘无束,打情骂俏,心不在焉,毫无参悟之意,更无受教育之感,这样的游坟不如不游,因其表现不是对已故亡人的纪念,反而是对已故亲人的羞辱和伤害。更有一些妇女借游坟之机坐在坟上嚎啕大哭,有的是表白自己内心的悲伤,有的则是借此发泄心中的怨气,结果亡人没有得到慰藉,却受到干扰,增加痛苦和忧虑。穆圣说:“真主怒恼那些游坟的女人”系指如此。妇女只要能做到忍耐、参悟、不报怨、不艳装,在丈夫或近亲的陪伴下是可以游坟的。更有甚者,游坟路上口叼香烟,而且身无大净。随便请个“会念”的人去到坟前念上一段,念者有口无心,听者不知所以。把游坟演变成为一种毫无意义和虔诚可言的经、钱交易。这简直是无端干罪加害亡人。

故此,教法禁止穆斯林在游坟时下跪、嚎哭、献花、放爆竹、摆花圈、陈设祭品、燃香或选择清明节游坟、为亡人诵诗立传、张贴画像以及争荣比阔刻意装饰坟墓等一些教外习俗。

值得注意的是,游坟和搭救亡人,应该属自己的事,原则上别人不能代替。正如《古兰经》所说:“谁遵循正道,谁自受其益:谁误入迷途,谁自受其害。一个负罪者,不负他人之罪。”(17:15)因为,亡人的亲戚对已故亲人有责任、有义务、有感情,每一句祈祷都牵动着祈祷者的心灵,透着虔诚,折射着关爱,绝无私心杂念,这样的祈求最能获得真主的承领与恩准。然而,针对当今大多数穆斯林平时疏于学习,不懂教义,不会诵经的事实与现状,请阿訇游坟代为诵经的情况已很普遍。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无大净不许游坟,游坟的穆斯林应先做大净沭浴净身,然后服装整洁地按照教法要求去往坟地,要虔诚敬意静默恭听阿訇诵念《古兰经》,有条件者自己接个“索莱”或念遍“法提罕”。专心参悟游坟的意义,真诚恳求真主恕饶亡人,进而完善自我,实现游坟的全部目的。切莫让游坟徒具其名,而流于形式。

二、念经

念经,即指穆斯林家庭举办的小型宗教活动,有些地方叫过“乜贴”、办“尔麦力”。一般多为亡人许口唤(举意),即为亡故亲戚过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等,遇有家中发生较大事情时,也有举意念平安经、知感经的,不一而足。

念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虽大小规模不同,但程序基本一致,即:本家操办宴席,请阿訇诵经,招集亲朋聚在一起为亡人祈祷,最后聚餐。有的家庭为了设宴和施散还要宰牛宰羊,请几座清真寺的阿訇参加,甚至一连几天热闹非凡。

念经的意义和游坟的意义基本相同,它表达了亡人家属通过施舍、诵经、待客等善行而博取真主喜悦,进而祈求真主恕饶亡人,慈悯活人的善良愿望与美好企盼,通过念经可以把阿訇请到家中给平日难得一见的亲戚朋友们“讲经”。这是阿訇恪尽职守和宣传教门的最好时机。借此,阿訇可以讲解伊斯兰教的信仰、功修和教义知识,并对当地穆斯林违背伊斯兰教义之事给予批评和指正,从而达到定期记念真主,教育活人,益济亡人和宣传教门的目的,这样的念经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有些穆斯林把念经当成一种风俗搪塞,一味地热衷于宰牛宰羊大办宴席,招来亲朋或在家中或在饭店美餐一顿,却对阿訇诵经漫不经心,使原本已微弱的诵经声淹没在一片喧嚣和嘈杂声中。其实,伊斯兰教的念经绝不同于异教的“超度亡灵”;“经”实际上是念给活人听的,是向活人宣读真主的命禁和启示;亡人所能得到的只是诵经的回赐和活人听经受到教育后所行善功的回赐;一旦念经背离了“念经”原有的本质,甚至沾染和掺杂了非穆斯林的思想与陋俗,那么,这种只图虚荣,浮于形式,甚至不乏有人大净不做,“杜阿宜”不接,只不过聚餐一顿的悼念活动,实际上,已失去了教门内涵,演变为市井俗事,既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也不合乎伊斯兰教义,难于起到搭救亡人纪念亡人的目的;另有个别家庭,在阿訇走后居然摆上酒宴,这种所谓的为亡人祈求恕饶的“念经”善功,因之而即刻发生质的改变,沦为伊斯兰教严厉禁戒的罪孽行径,只会给人和已故的亲人增添新的罪责与惩罚。

有鉴于此,在念经活动中需注意如下事项:

1? 要举意正确。 即无论诵经、祈祷,还是出散“乜贴”,施济物品都要举意虔诚,替亡人行善。并祈求真主把我们诵经、祈祷和施舍的“赛哇卜”(回赐)转赐给亡人。同时散者、收者都不能附加任何条件,这样亡人才会因为我们活人替他做的善功而受到益济,蒙主垂恩。

2?要摒除迷信思想 即人一旦归真后,再也无求于今世上的一切物质所需。后辈子嗣所施舍的钱财、衣物、食品等,只能说是把我们做这些善事而蒙主赏赐的报酬转赐给亡人,即回赐归于亡人,形同亡人亲自做一般,而绝非亡人在后世享用。搭救亡人和亡人受益均指如此。常见一些无知之人在替亡人施舍时,仿佛为活人筹备一般,在选择受施对象时,一定要性别、年龄与死者相仿,甚至衣物要与之合体,食物要亡者生前爱吃……这哪里是在替亡人施舍、念经;简直就成了模仿教外人的祭祀、上供,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3?念经没必要非得宰牲 。尤其不要举意给哪个人宰牲,宰牲一定要举意虔诚为主,替亡人宰牲施散,求主回赐和恕饶。穆圣说:“真主谴责为真主以外宰牲的人。”所宰牲畜之肉切忌与酒同食!此外,游坟与念经活动中的下跪与点香,是为了尊重《古兰经》和净化空气,别无其它任何承信。

4?不要给油香披上神秘色彩。 油香是穆斯林民族的特色传统食品,但就其实质而言,同馒头、面包并无本质区别。因此,不要把油香炸得好坏和起否同亡人“噜罕”的喜怒联系到一起,这是迷信。

5?不要刻意追求阿訇多念 。因为虔诚敬意才是关键,以免造成阿訇们集体“念经”,而违背“一人诵念,众人静听”的读经法规。真主在《古兰经》中告诫我们说:“当别人诵读《古兰经》的时候,你们当侧耳细听,严守缄默,以便你们蒙受真主的怜悯。”(7:204)此外,要尽量多给阿訇留出“讲”的时间,以便家人和亲友借此难得之机受到教门熏陶。

6?不要追求奢侈、讲排场、比阔气。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包括给阿訇的“乜贴”亦是如此,要举意馈赠或施济。不要认为“乜贴”是给阿訇念经的“代价”。

7 身在他乡时的纪念方法。自己在外地时想念已故亲人,或斋月里不能赶回家中游坟时,可到就近的清真寺向阿訇说明心意,然后在阿訇的主持下在大殿里进行祈祷,遥寄怀念之情。还有就是在外地接触到自己已故亲友曾生活、工作过的或有特别意义的地方、场所等,自己触景生情,也可去就近清真寺请阿訇在大殿里进行祈祷。如自己会念的话,最好和阿訇说一下,自己也念一两段。个人不会的话,就专心听阿訇的,别忘了到最后时接“杜阿宜”就行了。请阿訇要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和意愿出“海帖叶”,就是把钱用纸包起来交给阿訇(如果没有或不宽裕也可不交)。但不可将其理解为拿钱买“经念”,应举意出散“乜贴”施舍,其善功回赐于亡人。

综上所述,每个活着的人都莫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真正决定后世归宿的只能是自己生前的善恶行为,指望别人的搭救也只能是指望,关键还是要自己救自己。《古兰经》说:“你们当防备将来有这样的一日:任何人不能替任何人帮一点忙,任何人的说情,都不蒙接受,任何人的赎金,都不蒙采纳,他们也不获援助。”(2:48)又说:“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3:91)游坟与“念经”是纪念和搭救亡人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善行,而善行又具有双重意义和非常宽广的范围,比如,扶危济困、赞助学堂、修建清真寺,替亡人封斋、朝觐、礼拜等社会与教门功修,家属都可以举意把回赐归于亡人。尤其是拜功,每番拜末都有为父母、亲友和穆斯林大众求恕饶的“杜阿宜”。所以,后辈坚持礼拜、封斋和遵行教门即是对亡人的一种益济。由此看来,伊斯兰教纪念亡人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既科学又文明。

二、

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

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突尼斯英雄节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

5月30日 是美国大多数州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1: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