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曰伦 |
释义 | 王曰伦,WangYuelun(1903 01.23 - 1981 07.20)中国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地层学家。早年随丁文江考察西南地质,对该区寒武、志留、石炭等纪地层学作过奠基性工作。40年代他领导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成绩卓著。他对中国北方前寒武纪地层有过深入研究,提出“五台系”的新层序,指出南、北方“震旦系”的上下关系,又对东部第四纪冰川作过重要工作。他提出邯邢式铁矿的海相火山成矿学说,并倡导花岗岩的喷出成因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简历1903年1月23日 出生于山东省泰安。 1927年 毕业于山西大学采矿科。 1927-1929年 任瑞华地质调查研究会技术员。 1929-1934年 任北平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35-1937年 在贵阳地质处工作。 1938-1941年 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主任。 1942年 任甘肃地质矿产调查队队长。 1943-1949年 任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所长。 1949-1950年 任兰州地质调查所所长、甘肃省企业厅地质师。 1951-1953年 任北京地质调查所、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工程师,地质部221 勘探队副队长。 1956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矿床室副主任。 1957-1963年 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前寒武纪地质及变质岩研究室副主任。 生活家庭王曰伦,字叙五,出身于一个普通的中农家庭。当时家庭人口较多,生活并不富裕,但其父母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他六、七岁时即被送入私塾学习,辛亥革命后,随叔父到泰安县城一所小学读书。1916年下半年考入泰安县省立第三中学。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没有余力供他上大学,因此,被迫中断学业。由于他自幼聪明,学业优秀,在乡中享有一定名声,所以,有几家较富余的乡亲自愿为他出旅费和学费帮他上学。加上同学从中周旋,就这样他才得以赴北京考大学。正值直皖两系军阀在北京南郊大战刚结束,交通尚未恢复,王曰伦等人到了天津就下了车。几个同学来时就觉得北京生活太高,难以支付费用,因此去北京考大学的劲头并不很足。上中学时听校长介绍过山西大学,此时既然去北京已不便利,不如去山西报考山西大学,于是,就转道去了太原,考入山西大学预科。 学习经历1923年,王曰伦正式升入山西大学工学院采矿科,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与地质事业结下良缘。经过4年寒窗的大学生活,于1927年暑期毕业。在大学期间,王曰伦不仅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图将来报效祖国,而且关心时局变化。“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了罢课,抵制英货运动,还曾在海子边公园进行演讲,揭露英美帝国主义侵略和基督教文化侵略的真相。学习“五四”运动的新青年杂志,树立真正的人生观。 工作经历大学毕业后,等待王曰伦的不是施展才华的锦绣前程,而是失业,数月未能找到工作。无耐只好写信给自己的老师,经老师介绍到了山西大学博物调查会,算是有了一份工作。1929年被招收到北平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工作,至此,他真正开始了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地质科学研究事业。 1929-1940年间,在西南地区研究寒武纪及志留纪地质;1943-1949年,研究调查西北地区地质矿产;50年代,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冰川地质,以及铁矿资源;60年代,进一步研究前寒武纪和第四纪地质;70年代,则致力于铁矿资源调查研究。 王日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地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以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造诣最深,同时,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地层古生物、石油地质、煤田地质、第四纪地质等学科也有较深研究,且有独到见解。先后发表论文、著作和报告百余篇。这些成就使王曰伦成为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地质工作1942年5月下旬,王曰伦奉命担任甘肃地质矿产调查队队长,对永登、民和、西宁等地煤、石油及石膏等矿,皋兰、临夏、定西等地的地质矿产进行了调查。1943年春,又奉命组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并任所长。从此在西北各省开展了大面积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直到1949年。 王曰伦及其同伴在西北地区所做的贡献,旧中国落后,西北地区更落后,足以使人们看到在当时从事地质工作是何等的艰难,而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王曰伦及其同伴又是如何作出了巨大贡献。7年中,王曰伦组织和参与了对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的煤、石油、石膏、铁、铜、钨资源调查。3次组织考察队对祁连山、白银厂、六盘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尤其对陕、甘、宁、青、新等省进行了大量基础地质工作,填制1/20万地质图18幅(每幅经宽一度纬高40 分),区域地质图9幅,详测矿区图14幅,概测矿区图34幅,甘肃省1/50万地质图一幅。编写岩矿专著16种,地质及其他50余种,煤矿汇报一册。发现铁、铬、硫磺、重晶石矿、煤田、油田多处。这些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开展西北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开发西北各省矿产资源、加速西北地区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化石研究1951年,王曰伦与贾兰坡在周口店地区进行地质考察,在猿人洞下及高楼发现有泥砾,并在周口店附近发现了冰川地形及大量的冰川停积物,砾石上除有条痕外尚有冰流底面,认定周口店第四纪冰川有三期:最早一期以猿人洞底部泥砾为代表;中间一期以上砾石层及周口店附近的红黄色泥砾为代表;第三期以山坡上较高位置的含砂土的砾石层为代表。这三层皆有条痕石及冰川活动的停积物为证据。证明了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产生于间冰期内,首次把猿人文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联系起来,使长期争论的问题由此取得一致意见,所著《周口店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观察》一文,得到李四光的高度赞誉。以后,中外学者对这里的动物化石研究以及对土壤所做孢粉研究均证实了王曰伦等的发现。 研究价值王曰伦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所做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建立了太行山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地层系统。1960年,他在太行山区考察前寒武纪地层时,就注意搜寻第四纪冰川遗迹。1961 年,他同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人员进行太行山区综合地质考察,初步建立了黄壁庄地区、井陉地区、元氏、赞皇、高邑、临城、邯郸一带的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地层系统,将太行山东麓第四系初步划分为冯村冰期、黄壁庄冰期、赞皇冰期及北冶冰期四个冰期与间冰期。1964年,曹照垣等在他指导下,发表了《太行山东麓漳河—滹沱河间第四纪冰川现象》一文。太行山区是中国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地点,同时也是华北冰期学说与“洪积学说”两种不同学术观点激烈争论的地方。王曰伦等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推动学术进步起了积极作用。更有现实意义的是搞清冰期对华北地区寻找地下水和工程地基处理有重要应用价值,因为冰碛层常为隔水层和牢固的地基层。 特殊观点王曰伦是位重视实践,又善于思考的地质学家。早在1950年,他在五台山区进行古老岩系中的铁矿资源调查时,就注意到花岗岩、闪长岩(或玄武岩),与大理岩、片岩及石英岩等相间出现的现象;1956-1965年间,他又在蓟县震旦系中的串岭沟组、大红峪组及其他地层中注意到层状的中基性、碱性的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具有清楚的气孔和枕状构造以及其他火山组构特征,与之共生的沉积岩为标准的海相岩层,而且含有藻类化石。1966年,在四川拉拉山铜矿、云南大红山铁矿都发现有火山岩。1970-1971 年,在研究山西平顺西安里铁矿时在其围岩奥陶系灰岩中发现很多海相海底火山喷发物。同年,在邯邢铁矿中也见有海相火山岩成矿证据,而且随着研究进展,海相火山岩证据愈益充分,证明邯邢式铁矿与侵入接触交代矽卡岩成矿理论有矛盾,因此初步提出海相火山成矿理论观点。 后世影响特别值得后人学习是王曰伦能自觉地坚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60年代,他写了《实践论笔记》,70年代末期,他写了《自然辩证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作为一位老科学家能做到这一点实为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王曰伦不仅在事业上、学术上不断追求进步,而且在政治上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一旦认准,就勇往直前。从50年代初起他就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中国共产党是最正确、光荣、伟大的党,这是我最后处身立命归宿之处”。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始终对此选择坚信不渝。1978年,在他76岁高龄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主要论著1 王曰伦,孙健初,宣化一带地质构造研究.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30(15):1-12。 2 王曰伦,王景尊,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30(15):49-92。 3 王曰伦.锡矿山调查记,矿冶,1935,8(25-26)。 4 王曰伦,吴希曾,贵州铅锌矿报告,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简报,1938 (10)。 5 王曰伦,云南昆阳、峨山、玉溪、河西、曲溪、龙武等县铁矿,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简报,1939(34)。 6 王曰伦,云南昆阳龙武间铁矿,地质汇报,1940(33)。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