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伟锋 |
释义 | 1、地质学家王伟锋王伟锋,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莘县。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1990年获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得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12月晋副教授,1998年11月晋升为教授,2002被遴选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开始在石油大学(华东)任教,现为地质工程、构造地质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伟锋教授长期从事含油气盆地地质构造、油气储层地质、油藏描述和油气地质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石油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油藏描述、岩矿测试技术、油区构造解析、构造物理学和构造应力场分析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7名。 王伟锋教授还长期致力于实验室建设,负责建成了构造物理模拟和基础地质实验室,并对挤压和伸展两类盆地的构造物理模拟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实验成果。 近年来,王伟锋教授先后承担完成了“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成藏关系研究”、“沾化凹陷构造对沉积和层序的控制”等4项国家攻关课题、“枣园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和“地震、测井、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等8项省部级重点课题、“断陷盆地反转构造与反转构造油气藏”、"准噶尔盆地构造物理模拟”等2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创新基金课题以及企业委托课题12项。油区构造解析、盆地构造动力学和油藏描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两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项,山东省优秀实验成果奖两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论评》、《石油学报》、《沉积学报》、《地震地质》等杂志上发表了“Meso-Cenozoic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nlt and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复杂油田的油藏描述技术”,“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研究”,“油藏描述中的沉积相研究”, “断陷盆地的油藏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等学术论文46篇。 目前,王伟锋教授正在承担断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隐蔽油气藏、同生断裂派生的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塔中地区火成岩形成分布与油气关系、复杂断块油藏的封闭机理和油气地质工程评价等课题研究。 学科专业:地质工程 2、钧窑大师王伟锋王伟锋 上海钧得艺术品签约艺术家 1977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 王伟锋出生于钧瓷世家,祖辈为钧瓷施釉大师,为新中国的钧瓷的恢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从事钧瓷釉料的配比研究和窑变色彩的实验工作,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对钧瓷铜红釉在还原焰氛围的窑变机理研究极为深入,其作品古朴自然、窑变传神、清新典雅,从根本上传承了钧窑瓷器源于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要变精髓。 1994年——2003年 于孔家钧窑从事钧瓷拉胚和钧釉研制工作。 2004年——2007年 于天津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进修学习。 主要展览: 2010年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 2011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11年杭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1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当代钧窑艺术家提名展 作品收藏:上海市市委办公厅 上海大学 北京大学社会学院 代表作:窑变山水釉系列 作品介绍: 钧瓷的窑变釉色是靠自然窑变而成,绝无人工之巧。“看似无形实有形,看似有意实无意”。景随意变,相由心生。钧瓷在色、彩、形、音、质等方面发生了神奇的特异变化。故而人们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钧瓷的窑变。 王伟锋作品以“钧都”禹州市之“大龙山”、“凤翅山”为题材创作、龙凤二山云蒸霞蔚,飘渺壮观,其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等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乃千年以来钧窑瓷土和釉料之源,其挺拔纳天地之气,蜿蜒藏钧都之脉,是自宋以来皇家御珍“钧窑”之根。 其作品施山水釉,器身山水图案均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形成。她不是自然的产物,却胜似自然的产物;她非人为丹青,却又比任何一位绘画大师的作品更为精妙。堪称钧瓷传奇窑变中的神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