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矮火绒草
释义

中文学名:矮火绒草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nanum(Hook.f.etThoms.)Hand.–Mazz.

别称:无茎火绒草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中国,巴基斯坦等

形态特征及分布

多年生草本。垫状丛生或有根状茎分枝,具褐色鳞片状枯叶鞘,有顶生的莲座状叶丛。无花茎或花茎短,长2–18cm,密被白色绵毛。基部叶被枯叶及鞘包围,茎中部叶较莲座叶长大,匙形或条状匙形,长7–25mm,宽2–6mm,两面密被绵毛。苞叶少数,不开展成星状苞叶群。头状花序单生或3个密集,总苞长4–5.5mm,被绵毛;冠毛亮白色。瘦果无毛或多少有粗毛(图103)。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四川和西藏;锡金、印度、巴基斯坦、苏联(中亚)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矮火绒草是属寒生小杂类草。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地植物。适合于生长在高海拔寒冷山区的气候条件下,生于高山湿润地、泥碳地或砾石坟地。抗逆性强,耐寒,喜湿,但又具有抗旱特性。分布广,变异大,有茎高数cm至10余cm或无茎,头状花序有几个或1个,或无茎直接生于莲座状叶丛上等多种生态类型。多生长在海拔2700–34OOm的高寒草甸上。土壤为高寒草原土或高寒草甸上。据调查,矮火绒草在中天山北麓是线叶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细果苔草(Carexstenocarp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等为建群种草地的主要伴生种,在西昆仑山海拔3500–4100m的高寒草甸,它仍以主要伴生种出现在线叶嵩草、珠芽蓼和白尖苔草(Carex、atrofusca)为建群种的草地。生长基质地表土层,多为砂砾质化。草层较低,为5–l0cm,总盖度30%,亩产鲜草40kg。矮火绒草的生境处于高山地区,春季返青晚,通常在5月下旬萌发,7月上旬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9月下旬枯黄。

饲用价值

矮火绒草在草群中出现的较多,但株型小、产量低,草质中等,较耐牧。适口性一般,在放牧前期,不见牲畜采食,中期以后,不论青草或干草,各类性畜均采食,但不表现出优选挑食。绵羊喜食,牛次之,马少食,秋季枯黄后,叶片易脱落,不耐践踏,放牧意义不大。矮火绒草现蕾期的干草在阉牛瘤胃中48小时的消化率较高,可达87.65%,含粗蛋白较高,为13.98%。其化学成分见表10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