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全礼 |
释义 | 一、原临沂市科协主任王全礼 男,汉族,1925年9月出生,山东省费县人。1943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临沂市科协主任等职,其事迹被收入2007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二、全国劳动模范王全礼,1963年9月生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首钢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曾荣获2003年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事迹2001年以来,王全礼同志紧紧围绕首钢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科技进步的目标任务,积极投身于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中,在新产品研制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首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推动钢筋升级换代。由该同志负责的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研制与应用”,主要解决了HRB400钢筋生产成本、抗震和应用等问题。经专家鉴定,该项目的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钢筋的升级换代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高性能的途径。 提升线材整体品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由他主持研制的82B盘条,销量占据国内1/3市场,获得5项专利。1860-2000MPa钢绞线用82B盘条是国内建筑材料中强度级别最高、线材产品的“高、精、尖”标志性产品。就首钢的生产设备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能生产82B盘条。王全礼同志不畏艰难、主动进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反复检验、精益求精。该产品的开发,是依据设备条件,确定出经济的生产技术路线,研究高碳钢不同冷却速度下改变钢本身相变点的不同的微合金元素数量,解决了冷却速度低的条件下获得细珠光体组织等一系列问题。 研究国家“973”新一代钢铁材料技术,取得新成果。以“挖掘材料潜力、低成本、高性能”为目的,在首席科学家领导下,该同志在实验室和现场研究了超细晶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焊接性能与成分的依赖关系及与母体强度的匹配关系,使该材料在具体设备上得以生产与应用。首钢成为国内外唯一批量试制出性能稳定的产品的棒材厂,设备改造后将正常生产。为此,他被聘为以徐匡迪院士为主席的“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16名专家之一。 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大宗产品成本,效益显著。王全礼同志根据先进材料技术理论与设备条件,在采用铌微合金化生产存在很大争议的情况下(这种争议是缘由棒材连轧工艺满足不了铌的经典轧制理论也无经验可循),提出了降低钢中合金含量和替代贵重元素的降成本技术方案。王全礼与课题组提出了“铌、水复合微合金化”工艺:在首钢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采用常规开轧温度,保证稳定生产,采用新的水冷设备,通过轧后控制冷却,依靠铌N的析出强化和控制冷却的细晶强化的共同作用实现铌微合金化生产,解决了Nb微合金化带来的大量贝氏体使屈服点不明显的问题。本技术在首钢型材厂的全面推广,年降低成本8000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