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猛
释义
1 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中文名:王猛

别名:景略

国籍:前秦

出生地: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西)

出生日期:325年

逝世日期:375年

职业:丞相,大将军,冀州牧

主要成就: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辅佐苻坚统一北方

谥号:武侯

历史背景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两人分别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经被苻坚等时人誉为诸葛亮式的人物,也是后世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扪虱谈天下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西)。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经出游后赵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达官贵人们没有谁瞧得起他,唯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王猛二十五岁以后数年间,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总算死了,而他的后代立即展开了凶狠的厮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岁之中,帝位三易。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屠戮羯人二十余万,于穆帝永和六年(350年)灭赵建魏,遂“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立国不及二载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灭掉。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在这个过程中,氐族首领苻洪崭露头角了。

氐族属于西戎族,原居今甘肃东南端,东汉末年内迁关中地带,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苻氏世为氐族酋长,石虎强徙苻洪及其部众十万至邺城以南。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自立为王,旋为部将毒死。其子苻健遵嘱率众西归,于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领关中,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次年称帝,势力日强。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原来打算麦熟后就地筹集军粮,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得军中乏食,士无斗志,他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他回到华山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表示反对南下。于是,他便继续隐居读书。

出山辅英主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石虎。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学强记,文武双全,而且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络英豪,以图大举。当他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苻生之计时,吕力荐王猛。苻坚即派吕恳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始平县(治今咸阳市西北)是京师的西北门户,地位极为重要。但长期以来,那里豪强横行,劫盗充斥,百姓叫苦连天。苻坚派王猛担任始平县令。王猛下车伊始,便明法严刑,禁暴锄奸,雷厉风行。有个树大根深的奸吏,作恶多端,王猛把他当众鞭死。奸吏的狐群狗党起哄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长安。

苻坚闻讯,亲自责问王猛:“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莅任不久就杀掉那么多人,多么残酷啊!”王猛平静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陛下不以臣为无能,让臣担任难治之地的长官,臣一心一意要为明君铲除凶暴奸猾之徒。才杀掉一个奸贼,还有成千上万的家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尽残暴、肃清枉法者而要惩罚我,臣岂敢不甘受严惩以谢辜负陛下之罪?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论,加给我‘为政残酷’的罪名而要惩罚,臣实在不敢接受。”苻坚听罢,且叹且赞,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呀!”王猛治绩卓著,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宰相之一尚书令的佐官)。由于他执法不阿,精明强干,在三十六岁那年,接连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书左仆射(亦为宰相之一)、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包括京师在内的广大腹心地区的最高长官)等,“权倾内外”。那些皇亲国舅和元老旧臣无不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帮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马功劳,最先跳了出来,当众侮辱王猛说:“我们曾与先帝共兴大业,却不得参与机密。你无汗马之劳,凭什么专管大事?这不是我们种庄稼而你白拣粮食吗!”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种我收,还要时你做好饭端给我吃呢!”樊世肺都气炸了,跺着脚咆哮:“姓王的,迟早必叫你头悬长安城门,否则我不活在人世!”苻坚得知此事,果断地说:“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群臣方能整肃。”后来樊世进宫言事,当场与王猛发生争论,他撒起野来,竟挥动老拳击向王猛,被左右拉住。他又破口大骂,秽言不堪入耳。苻坚大怒,立命将其斩首。其后,反对派对王猛由公开攻击转为暗中谗害。朝官仇腾、席宝利用职务之便,屡屡毁谤王猛。苻坚即将二人赶出朝堂。对飞长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员,苻坚甚至当堂鞭打脚踢。于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后来,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坚还要加给他位居三公之上的录尚书事(尊称“录公”)。王猛对此殊宠辞而不受。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从。”古来多少俊杰因为缺乏“择主”之明,明珠暗投,结果宏才枉费,遗恨九泉!秦末项羽的谋士范增、汉末袁绍的谋士田丰,就是这样。而王猛则与张良、孔明同类,识英雄于草创之先,择明君于患难之时,因而取得了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从此,王猛就在十六国纷争、南北对峙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倾其文韬武略,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而苻坚呢,仅从他独识伟才、用才不疑这一点来看,已经够得上一位“英主”了!

执政兴邦国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王猛深明此义,执政以来,首先着力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

当时朝廷内外有一批氐族显贵,仗恃与皇室同族或“有功于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王猛的矛头首先对准他们。甘露元年(359年),王猛刚由咸阳内史调任侍中、中书令(皆为宰相之职)、兼京兆尹(京都长官),便听说贵族大臣强德酗酒行凶,抢男霸女,但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因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强德,等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待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强德早已“陈尸于市”了!紧接着,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苻坚感叹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在“有罪必罚”的同时,王猛还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隶校尉等新职务之前,曾力荐在职官僚苻融、任群和处士朱彤等人,使他们各得要职。灭燕后,他又很快推荐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等一批关东名士担任朝官或郡县官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王猛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对贤才遭嫉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他也象苻坚一样保护贤才,用才不疑。苻融为人聪辩明慧,文武出众,善断疑狱,见识远大。他曾因微过而局促不安,王猛赦而不问,信用如初。燕臣梁琛于亡国后仍然不屈其志,因而未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推荐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属。反之,对居官不称职者,王猛弃之如腐鼠。伯乐再高明,遇到的千里马毕竟有限。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去考虑,才能有出路。他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中央;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凡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各级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其不通一经一艺者统统罢官为民。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沉重地打击了早已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国各级官僚的智能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贿赂请托、恣意妄举的腐败现象逐渐消灭,而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

王猛治国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在他的赞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苻坚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并与博士等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灭燕后,苻坚亲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长子祭祀孔子,宣扬儒教。这样,先进的汉族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复苏和振兴,而官僚后备队伍的培养工作也走上了正规化。

其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氐族又是少数民族中较小的一个。前秦国内存在着氐汉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王猛作为汉人而能尽忠于前秦政权,与苻坚名为君臣,形同兄弟,为氐汉两族的团结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前秦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百姓)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有人别有用心地建议苻坚把西北氐族各部尽迁入京城,而将关中各族大户驱逐到边地,王猛劝苻坚将其人处死。边将贾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罢官。于是,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其四,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于是,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史载,当时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执政号称“公平”。他处事果断,办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泥带水。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县。”待到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路照(行路护照),安排食宿。

王猛执政,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他曾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苻坚说:“据我看来,姜太公岂能比您强啊."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事王公,要象奉事我一样!”

统兵灭群雄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公元四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敌: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鲜卑拓跋氏代政权以及其他部族的军事集团;西有盘踞今甘肃地区的汉人张氏前凉政权、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以及分布于今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军事集团;东有立都邺城的前燕鲜卑慕容氏政权;南有以建康(今南京)为都的东晋司马氏政权。其余尚有若干时生时灭的割据势力。苻坚与王猛都没有苟安关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愿望是统一北方,为将来统一全国打好基础;苻坚则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第一步速见成效: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到建元二年(366年)五月,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一万余户北还。翌年二月,王猛讨平羌族叛乱头目敛歧;四月,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斩首一万七千级;继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夺占重镇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晋公苻柳据军事要冲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起兵反叛,赵公双、魏公度(搜)、燕公武亦同时各据要冲叛乱。当初,王猛曾劝苻坚除去苻柳等,苻坚未听。这时他们同时并起,气势汹汹,扬言要一举攻下长安。翌年春,王猛与诸将前往讨伐;苻柳闻讯,竟然以陕城(今河南陕县)降燕,请兵接应并伐秦。

苻柳出城挑战,王猛闭垒不应。苻柳以为王猛怯阵,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亲率二万人偷袭长安。王猛假装不知,暗中却派邓羌率精兵伏击柳军,柳军败还,又遭王猛全师伏击,两万人只有苻柳及其随从数百骑逃入蒲坂,其余全都当了俘虏。不久,王军攻破蒲坂,苻柳身首异处。其余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杀。四公叛乱被平定后,前秦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积极准备消灭强邻前燕。

建元五年(369年)四月,桓温伐燕;七月,温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邺都震动,燕主慕容玮派人求救于秦,答应割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西之地给秦。群臣反对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否则让桓温攻占了中原,则秦“大事去矣”。苻坚赞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四万余人,桓温狼狈逃归。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荥阳东北),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建元六年(370年)六月,王猛辞苻坚于灞上,赴军再伐前燕。苻坚表示他要亲率大军随后东进,王猛却胸有成竹地说:“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不劳陛下亲受风尘之苦,只请敕命有关部门给燕国被俘君臣预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坚大喜。王猛统领杨安等十将,战士六万人;前燕执政慕容评率精兵三十万抵御秦军。面对着五倍于己的劲敌,王猛毫无惧色,取南路一举攻下壶关(在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北路杨安攻晋阳(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两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军队驰赴晋阳。到了晋阳,王猛马不停蹄,绕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症结所在,并想出了克敌妙策。他命令士卒连夜挖通地道,继派壮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呼而出,杀尽守门燕兵,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转瞬间占夺了晋阳全城,又活捉了燕东海王慕容庄。慕容评闻报,魂飞胆丧。

十月,王猛挥师南下,直趋潞川(今山西东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浊漳河),与慕容评对垒。这时,秦军有相当数量留戍新取之地,王猛所率部队与慕容评军相差悬殊。慕容评认为王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想以“持久”拖垮秦军。谁知尚未开战,王猛即派五千骑兵放火焚烧燕军辎重,火光冲天,连邺城官民都望见了!慕容玮害了怕,派人严责慕容评,命令他将卖水卖柴、敲诈勒索来的钱帛散给士兵,并促令出战。于是,秦燕之间的一场大战开始了。

决战那天早上,王猛抓紧时机于阵前誓师。他慷慨激昂地说:“我王景略受国厚恩,兼任内外要职,现在与诸君深入贼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答国家。在这次战斗中,如能克敌制胜,受赏拜爵于明君之朝,欢庆痛饮于父母之室,将士们,那该是多么荣耀、多么值得自豪啊!”王猛的话就象烈火一般把将士们的热血燃烧起来了,“众皆踊跃,破釜弃粮,大呼竞进”,锐不可当。

头一天傍晚,秦将徐成侦察敌营归来误期,王猛要以军法从事,邓羌替徐求请,未被允准,邓便回营整队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并赞扬邓羌说:“将军对同郡部将(徐与邓同郡)尚且如此仗义,何况对国家呢?我不再忧虑敌人了!”现在开战了,王猛命令邓羌冲闯敌人密集处,不料邓羌又讨价还价地说:“如果答应给俺一顶司隶校尉的乌纱帽,那么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为难,邓羌便跑回营帐蒙头大睡。于是,王猛驰马径入邓营,答应了条件。邓羌乐得折身跳起,捧起酒坛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顿,然后跃马横枪,与猛将徐成、张蚝等直扑敌阵,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战到中午,燕军大败,损失五万余人。王猛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又歼灭敌军十万余人。慕容评单人匹马逃回邺城,残军四散逃尽。

邓羌循私求情,扰乱军法;欲攻主帅,目无上级;临战求位,等于要挟国君。三者有其一,便该砍头,何况王猛一向以执法如山闻名于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邓羌之短,因而调动了邓羌之长,结果大获全胜,就好像驯服猛虎、驾驭烈马一般。在那种生死存亡一发千钧的紧要关头,如按常规办事,拘执一端,错走半步也会全盘皆输。王猛在处理邓羌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过人度量、通权达变和善于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实在使人惊叹不已!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对此赞不绝口。

王猛率军长驱而东,包围了邺城。邺城附近原先劫盗公行,这时变成了远近清静。王猛号令严明,官兵无人敢犯百姓,法简政宽,燕民无不额手称庆,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坚亲率十万精兵前来会师,燕臣开城门投降,逃走的慕容帏、慕容评等全部被追拿回来,前燕灭亡了。苻坚给王猛加官晋爵,封为清河郡侯;又赐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马百匹,华车十乘,王猛固辞不受。他镇守邺城,选贤举能,除旧布新,安定人心,发展生产,燕国旧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欢欣雀跃。

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与苻坚回过头来解决残存于西北等地的割据势力,先灭仇池,孤立了前凉。当初王猛大败张天锡时,曾俘获其将阴据及甲士五千人,这时即派人送他们回去,并捎去王猛给张天锡亲笔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论今,透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凉国的危险处境,劝张翻然悔过。张见信大惧,寝食不宁,终于向秦谢罪称藩。接着,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于秦。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临终遗至言

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转,苻坚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书说:“想不到陛下因贱臣微命而亏损天地之德,自开天辟地以来绝无此事,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是尽言直谏,请让我谨以垂危之命,敬献遗诚。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内;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苻坚读一行字,抹两行泪,悲恸欲绝。这年七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世人简称“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诸葛亮死前表奏后主刘禅:“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其余一无所求。王猛临死,嘱咐其子以十具牛(二十头牛)耕田务农,其余亦一无所求,比诸葛亮还要清俭。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但刘备比孔明年长二十岁,而苻坚却比王猛小十三岁,所以尽管限于君臣名分,苻坚却始终把王猛当作兄长敬重,双方感情极为深厚。王猛五十一岁死时,苻坚才三十八岁;一旦失去这位兄长、老师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坚顿时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便已须发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坚恪遵王猛遗教,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着重抓了扩大儒学教育和关心民间疾苦两件大事,并且都大有成效。其后,苻坚迅速灭掉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和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原属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辖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夺下来。至此,前秦臻于极盛。

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记了王猛的遗教,于王猛死后八年的建元十九年(383年)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内)之战中一败涂地。而王猛叮嘱再三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如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之流,因为未被除掉,这时便乘机举兵造反,纷纷。割据自立,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了,年仅四十八岁。又过了九年,前秦也终于灭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临终遗言(包括疏文),寥寥数语,却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他死后八年的历史结局完全证实了他非凡的远见。苻坚在淝水惨败后经常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的大错,但已悔之晚矣,终成千古之恨!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倘若苻坚始终恪遵王猛遗教,则前秦必不致速亡,至少可与东晋继续对峙下去。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王猛(原名王效盂,1920年5月29日-2007年6月29日),中国河北省盐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任38军政委。1970年年底,王带头批判陈伯达,获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赞赏,不久升任北京军区副政委。1971年7月,王被任命为国家体委主任。1981年,王调任广州军区政委,1985年离休。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

人物介绍

河北省盐山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1月由庆云范景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边华北人民抗日救国总会指挥部秘书,冀鲁边31游击支队第一路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兰州支队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军政学校队政治指导员,115师343旅5团营政治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基干团政治处副主任、基干团代政治委员,第6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摩擦”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136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邯郸、张家口、豫皖边、千里跃进大别山、宛东、豫东、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

建国后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兼贵州省铜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解放贵州及成都战役、黔东北剿匪等战役战斗,为繁荣我国的体育事业,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

王猛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9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3 华夏黄河书画院一级画师

号百福堂主人 ,生于一九六五年九月, 河南省新乡县人 。从事中国画研究几十年, 主攻画虎 、走兽 、山水 、尤其是虎画作品造型生动 ,笔墨洗脱, 虚之有生气。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重要报刊杂志多次登载发表 ,其中部分作品配有专题评论 ,虎画作品先后参加全国和各省市画展 ,并多次获大奖 ,九二年在天津、 九五年在上海 、九七年在杭州、 九九年在北京琉璃厂等地相继举办过个人<百虎画展>,多次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其作品被国内多家艺术部门 ,美术机构收藏。 作品远销香港 、澳门、 台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柬埔寨 、澳大利亚、 印度及欧洲 、美洲等国 ,深受藏家的喜爱 。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 、中国国画研究会会员、 华夏黄河书画院一级画师 、中国对外艺术发展研究会高级顾问等 。传记已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中华人物辞海>、 <华夏杰出书画名家>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专册和书画家大词典.

4 CCTV编导

1970年出生,90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1996年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后进入《新闻调查》栏目。做过助编和编导。

工作业绩:

96年5月17日 《宏志班》 助编

96年11月29日《保护我们的草原》助编

97年6月20日 《川北拍卖山坪塘》 该节目获评论部银奖

98年1月16日 《沈阳如何过冬》 获银奖

98年7月10日 《火车也能承包》 编导之一 获金奖

98年11月20日《改革开放二十年·法治天空》

99年3月26日 《首钢·面对首都天空》

99年5月14日 《硝烟中的霸权》 编导之一 这是迄今为止《新闻调查》创造的最高收视率记录 12.29%

2000年6月9日《婚礼后诉讼》 该节目获亚广联大奖

2000年9月1日《白酒遭遇警示》

2001年5月19日《范李之死》

2001年7月14日《申奥故事》

2001年11月3日《谈判十五年》

2002年9月21日《揭出“东突”恐怖势力》

2002年10月26日《财权变革》

2003年6月2日 《非典突袭人民医院》

5 安徽大学讲师

1975年3 月生,讲师,大学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6 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主要学术成果:

1995年12月包装作品《小虎队玩具枪》入选江西省第二届装潢美术作品展石膏素描作品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油画作品《吉尔吉斯牧女》入选西部风情画展,装饰画《秋韵》荣获兰州首届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论文《试谈藏画艺术的造型特征》发表于2005年《社科纵横》第五期。

论文《论中国民间美术变异性的主要特征》发表于2004年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6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出生年月 1976年2月。200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5月获副教授任职资格,西北工业大学“英才培养计划”入选者。致力于先进铸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目前主持西北工业大学英才计划基金、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基金、先进铸造技术研发类项目三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包括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航空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的工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8次,EI收录21次,CA 收录2次。

7 《体坛周报》驻休斯敦记者

1980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从《南方体育》开始从事体育媒体,现任《体坛周报》常驻休斯敦篮球记者,自称:“入道不长,专业不精,在篮球报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常年身处NBA最前沿,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提供了很多NBA的第一手资料,受到读者广泛欢迎。

8 南朝陈应阳县公

王猛,字世雄,本名勇,王清子,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至德初,征为左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时孔范、施文庆等并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缮袭,仍授普州刺史。仁寿元年,缮弟续表陈猛志,求葬关中,诏许之。仍赠使持节、大将军、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谥曰成。

9 内江市政府副市长

王猛,男,汉族,河南罗山人,1964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09——1987.07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7.07——1989.06渝州教育学院教师、团委书记;

1989.06——1990.09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办公室法规处、法制局干部;

1990.09——1998.12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办公室四处副处长、目标办主任(其间:1994.07——1996.10下派资中新民水泥厂任副厂长;1998.09——1998.12中共内江市委党校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8.12——1999.02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

1999.02——2000.03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副秘书长;

2000.03——2001.08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副秘书长;

2001.08——2002.11四川省内江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

2002.11——2003.01中共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

2003.01——2006.07中共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其间:2005.07—— 2005.12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任党委副书记)

2006.07——2006.09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内江市东兴区政府区长;

2006.09——2006.11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

2006.11——2009.12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8.11中央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学习);

2009.12——2010.04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中共内江市隆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0.04——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

10 影视剧导演

新锐导演王猛专业院校毕业后跟随国内知名导演郭宝昌学艺,在郭宝昌的细心教导下,培养出他对影视剧敏锐的洞察力。2012参加第二十届安徽合肥金鸡百花电影节明星红地毯 ,同年亲自担任导演,拍摄《一线心机》大型都市心里悬疑题材电视剧的拍摄。

个人档案

姓 名: 王猛民 族:汉族

身 高: 173CM

体 重:60KG

星 座: 摩羯座

出生日期: 1982年12月23日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作品电影作品

《过期的彩票》编剧余盼,主演王凯龙,刘雅茹《错位人生》编剧谷中慧,主演李岩,甘晓晓

《我是你的新娘》编剧王猛,主演谢豪,曹甜甜

《丑男大翻身》编剧佐曦,主演陈玺安,赵硕之

电视剧作品

《一线心机》目前正在筹备中.......

11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西北大学副研究员

王猛,男,副研究员,1971年2月生于陕西合阳。1989年参加工作,1999年、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6年6月在西北大学获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随后留校工作,研究方向是中国外交、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世界民族》、《宁夏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在《南风窗》、《世界知识》、《凤凰周刊》等知名杂志发表时论多篇。

最近五年公开发表的论文:

1、《战略机遇期的有所作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2、《伊战周年沙特阿拉伯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和平崛起的文化历史解读》,《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4、《伊战后海湾地区的石油地缘政治分析》。《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

5、《全球化时代游牧民族的祚运探微》,《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6、《贝都因人——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贵族》,《世界民族》2005年第4期。

7、《达尔富尔:中国外交转型的挑战与契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

8、《拉夫桑贾尼:伊朗的改革想象》,《南风窗》2005年6月下。

9、《贝都因人的勃兴演变与式微》,《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0、《伊朗危机的中国含义》,《南风窗》2006年5月上。

11、《中沙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5期

12、《20世纪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伊斯兰因素》,《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3、《中国参与中东经济事务的全球视角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4期。

14、《1945~2005:中国与伊朗外交关系考略》,《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4 期。

15、《关于国际刑事法院起诉苏丹总统案的对策建议》,《世界问题研究》2009年2月26日。文章被编为新华社 “内参”。

16、《内贾德凭什么能蝉联总统》,《世界知识》2009年第16期。

17、《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对苏丹的影响探析》,《西亚非洲》2009年第6期。

18、《内贾德总统第二任期伊朗内外政策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9、《巴林经济转型的回顾与反思》,《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20、《西方应对达尔富尔危机的动因和限度》,《西亚非洲》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21、《从苏丹个案看中国对阿外交之成长》,《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2期。

22、《苏丹全国大选及其影响探析》,《西亚非洲》2010年第8期。

23、《索马里海盗问题及国际社会的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8期。

24、《伊朗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探析》,《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25、《阿拉伯国家剧变与“威权政治”》,《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7期。

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论著:

1、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后冷战时期中国参与阿拉伯事务的框架与重点” (07JK128),已结项。

2、主持教育部项目:“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研究”(11YJC770059),正在进行。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当代中东局势发展及我国战略对策研究” (04ZD021),承担“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子项目。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10&ZD115),承担 “苏丹国家通史”子项目。

5、参与教育部课题“中东现代化研究”(01JAGJW005),撰写“二战后中东君主制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一章,约3万字。

6、撰写《中东国家通史·海湾五国卷》10万字,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出版。

7、撰写《全球视野的达尔富尔问题》10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8、撰写《阿拉伯文化史》7万字,人民出版社,2011年初出版。

12 遵义师范学院教师

王猛,安徽灵璧人,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四川大学博士。先后在淮北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在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艺评论》、《编辑之友》、《兰台世界》、《求 索》、《明清小说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在中国戏剧、中国文联、上海古籍等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古籍点校一部,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规划项目等多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