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巨丰 |
释义 | 一、概要王巨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博士毕业。现任广西大学首席教授。主修高电压技术与现代防雷技术。 二、成就概述长期从事防雷接地技术、二次设备防雷技术、线路防雷技术、配电变压器防雷技术、雷电参数测量技术、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网降阻技术。承担大量的防雷工程。其中广西电视台防雷工程、南宁海关百龙尾雷达站防雷工程、电力公司变电站地网降阻工程获得广西科技二等奖及海关总署科技一等奖。目前承担了广西电力公司、广西科技厅、南方电网、桂东电力等单位的12项科研课题与工程课题。 研究背景广西是多雷强雷地区,每年由雷击造成近亿元的损失。为了减少雷击损失,王巨丰在进行防雷方面的研究同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广西雷害的防护中去。为了掌握雷害的第一手资料,王巨丰爬遍了广西许多高山,承担了大量的防雷工程。对雷击的“重灾区”实施进行雷害防护。涉及的领域包括:广播电视高山差转台、微波通讯高山基站、海关反走私雷达与电台、电力变电站、大型电厂、办公大楼微机系统等。由于这些基站处于风化石高山上,雷击概率高,雷击强度大,基站地网电阻无法降到规程要求的数值,地网电阻居高不下,因而导致雷击事故频繁发生。用户每年投入巨资进行防雷改造但收效甚微。为了解决防雷难题,王巨丰把防雷“等电位”技术应用到雷害高发的基站,在已经完成的几十个防雷工程中,从未发生雷击事故。受到饱受雷害之苦单位群众的高度赞扬。群众称王巨丰为“防雷顶级专家”。获得雷害重灾区广西广播电视局科技二等奖。为了提高雷害防护水平,掌握雷击事故的规律,王巨丰还进行了雷电参数测量的研究工作。研制出雷电流最大陡度测量装置并获得专利。该装置在电力输电线路安装了几千套,采集了大量的雷电参数,为累计事故的机理分析、防雷改造,防雷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该装置的最大用途是能够准确地记录下雷电流的最大陡度与雷电流幅值,这对雷击事故原因的查找是极其重要的原始数据,现在国内许多用户都提出购买该装置。该装置的普及使用,将改变目前防雷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局面。 三、研究项目1、广西电视台发射设备防雷工程:2000-2003。地点:南宁市。 2、广西微波局20个基站防雷工程:2001-2004。地点;上林县、黎塘、马山、玉林、武鸣、梧州、临桂、河池。 3、广西广播电视高山台防雷工程。1999-2003。地点:钦州、田东、百色、柳州、大明山、永福、防城。 4、海关系统3个防雷工程。2002-2005。地点:柳州海关大楼、防城罗华顶电台、防城百龙尾雷达站。 5、电力系统防雷接地。2003-2004。地点:贺州灵峰变、贺州城东变。 6、广西村村通防雷项目,2001-2003。地点:浦北、河浦。 7、雷电流测量项目2002-2005。六条110kV输电线路雷电流幅值、雷电流最大陡度的测量。地点;桂林供电局 四、研究兴趣1、高土壤地区变电站地网降阻技术。采用广西大学独自开发的灌注式地网渗透电极、纳米级防腐蚀低电位高渗透物理导电液及利用导电粉搅拌地网沟原 土综合降阻技术。降阻系数小于0.2。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二次防雷。采用能大幅度降低避雷器残压的中合变压器技术使避雷器残压降低85%。解决了避雷器残压高于二次设备耐压低的矛盾。为二次设备防雷提供了先进的防雷手段。 3、等电位技术。主要针对解决地网电阻偏高时二次设备的反击问题。 4、磁带测量雷电流最大陡度于幅值。用于线路雷击事故的机理分析,绕击于反击的简别及雷击故障的快速定位问题。 5、线路防雷问题。采用杆塔电位限制器的方法达到降低由于雷电最大陡度引起的杆塔本体电位差高于地网电位差的杆塔电位降低问题,避免反击的发生。 6、配电变压器的防雷。采用高压扼流电抗器的方法大幅度降低雷电波的最大陡度,减小便于器的纵绝缘的过电压及右避雷器引发的截波过电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