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家卫
释义

王家卫,男。汉族。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著名导演。他的电影捧红了很多明星,也创造了很多奇迹。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2006年,王家卫又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中文名:王家卫

外文名:Karwai Wong

国籍:中国香港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8年7月17日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代表作品:《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一代宗师》《蓝莓之夜》

主要成就: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个人简介

中文名:王家卫

外文名:Karwai Wo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代表作品:《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一代宗师》《蓝莓之夜》

身高:1.80米

职业:导演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生于上海,1963年随父移

居香港。王家卫1980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后,经过短期培训,进入香港TVB电视台从事电视制作,并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编剧。自1982年起的五年时间里,他创作了大约十部电影剧本。1988年王家卫初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该片和他1990年执导的第二部影片《阿飞正传》令他跻身一流导演之列。1988年,初执导筒的影片《旺角卡门》;获选1989年坎城影展(戛纳电影节)影评周参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个人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触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新锐导演。

1990年,他集合了六位香港最受欢迎的演员,执导了影片《阿飞正传》。该片囊括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奖项。

1992年,他以其惊人魄力,用两年的时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古装武侠片《东邪西毒》,以其澎湃激涌的气势,似魔似幻的灿烂史诗,获选在1994年威尼斯影展作首次公映。

同年,在《东邪西毒》后期制作期间,仅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影片《重庆森林》,令他在国际电影界深得认同。

1995年,他完成《堕落天使》,并于多伦多国际电影展中首映,其另类的脱俗风格,成为影展时的焦点话题。

1997年的《春光乍泄》,入选坎城国际电影展(戛纳电影节)竞赛部份,获一致好评。王家卫成为了首位在该电影展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一部以六十年代,以香港为背景,踏著往年情怀的旧梦,缅怀浮世缤纷的温馨,由张曼玉与梁朝伟再次合作的影片《花样年华》,乘千禧年呈现于国际及香港的影坛,更获得本年度坎城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特别技术大奖及最佳男主角大奖。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特别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1980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开办的电视制作培训班学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制作,后在一系列无线的电视剧集中担任制作助理和编剧。1982年,王家卫离开无线正式进入电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电影编剧。1987年,王家卫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谭家明编写系列影片“黑帮三部曲”的剧本,结果谭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后一部拍成了《最后胜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卫的首部导演作品《旺角卡门》的剧本。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合出了一个世纪末的香港,最明显的例子是《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码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流行文化的符号,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欢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杀手、阿飞等其实都是一种都市边缘的亚文化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你立刻想到的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爱好

王家卫

人们印象中的王家卫似乎是非常惯常的一副模样,生活中的王家卫到底爱做些什么,怕做些什么呢?具体的细节让勾勒出的王家卫更加生动和具体。王家卫称自己最爱吃和散步,而且王家卫还曝出评价一个好导演的标准就只有两个,一看他爱不爱吃,二看他会不会讲故事。

王家卫说自己绝对算是爱吃之人,而且最爱吃中国菜,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会影响身边的人去吃中国菜,“我不仅会吃,而且还会做,红烧肉什么的我都会做的。”

对于自己的另一大爱好散步,王家卫说自己就是非常喜欢走路,喜欢能够看风景的城市。喜欢香港和纽约,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喜欢洛杉矶,也是因为这个,“洛杉矶都是高速路。”。

对于电影,王家卫则说他自己最怕恐怖片,“也许是小时候跟妈妈看恐怖片时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所以至今都很怕恐怖片,我更不会去拍这种类型的电影。”王家卫说:“我对恐怖电影有阴影,我妈妈是一个超级电影迷,童年时她常常带我到电影院看戏,最爱看的便是恐怖片,每次看时,她都会给我一张白纸,让我在害怕的时候遮住脸,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声音其实比画面更恐怖,所以我坚决不拍恐怖片,因不想让孩子受罪!”

生活

在访谈中,王家卫也披露了自己的一些私生活。王家卫说自己的儿子已经13岁了,“但在两年前儿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儿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王家卫说自己也会跟着听一听,就好像一个寻常的父亲一样去感受儿子的喜好。王家卫说儿子文章写的很好,而且现在开始越来越喜欢摄影,“不知道这算不算遗传呢!?”言语中,满是一个父亲的骄傲和自豪。

王家卫很会拍女人,他说诺拉琼斯就有很多个侧面,“这一面很纽约,那一面很墨西哥,还有很中国的侧面,非常有意思。”对于女人,王家卫说每个女孩都有他喜欢的地方,“有的喜欢长相,有的喜欢走路的姿势,有的就是性格,每个女孩子都有令自己可爱的地方的。”

作品风格

王家卫拍戏要求高,可能开机前还见不到剧本,不知道明天拍什么,不断地NG,不断被折磨,可能最后一个镜头也没用。张曼玉曾抱怨过,“他习惯于一直拍下去,找那个角色的感觉,在他没有找到感觉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是在演什么,角色怎么样,每天都有考试的感觉”。

王家卫说,能够征服这些大牌明星很简单,就是和他们谈角色。“我的剧本不是先写出来的,而是写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这个演员,根据这个演员量身定制,每个人演员都很在意自己究竟会被变成什么样子。”就像《蓝莓之夜》有很多好莱坞明星来捧场,也绝对不会用到整部电影的大半投资,他颇有点自信地问:“你们当我是陈可辛吗?”(注:陈可辛的《投名状》接拍演员的片酬占了投资费用的一大半,片方透露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和徐静蕾4位主演的片酬分别是1亿、1600万、1200万和200万元人民币)作为泽东电影公司的老板,王家卫对艺人的要求甚为严格。很多人认为梁朝伟完全不用为李安的《色,戒》牺牲这么大,王家卫却告诉记者:“我为他高兴,他终于放下所有的包袱。”

王家卫向记者透露,当年梁朝伟在拍《春光乍泄》时第一场戏就要拍床戏,他还在那里死活不肯脱,要遮掩。倒是拍完就后悔,应该放开一点。到了《2046》,他开始有点突破,但是直到《色,戒》才彻底放开。“作为演员,脱裤子不算是什么成就,而是在于每部电影对自己有什么挑战。每个演员在进入角色前都需要刺激。”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他是最敏锐洞悉了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人流拥挤、华洋杂处的重庆大厦,旺角的高楼分割出的暗蓝色天空,启德机场边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当然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卫靠着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和出了一抽象真实的世界。《堕落天使》(当然你也可以把《东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现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洩》里的那种远在异乡的无根飘零的感觉也是对香港这个殖民城市在另一个异域时空里的反照)。王家卫是一个浓厚地背负“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性和符号性使他的作品经常是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的,或者说,风格本身有时候就是他的内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导演的代表许鞍华、谭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易地触摸到赖以支撑风格的“生活真实感”,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看不到这些。

王家卫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著名的开场、《重庆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如果你仔细看过《重庆森林》,你就会发现两个故事的某些细节其实是互相交错的,王家卫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来造成一种共时性的效果,既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线性时间观念又凸现了当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无序,从而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精神意蕴。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码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你可以发现大量流行文化的符号,诸如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欢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杀手、阿飞等其实都是一种都市边缘的亚文化符号,这种由都市提供的消费符码经过王家卫的拼贴变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现代社会由具体实像蜕变成的符号化感性,这也使得他的电影极端敏锐,新鲜而发人深省。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你立刻想到的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你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 形式的拷贝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还在发展中,据说他的两部新片《花样年华》和《2046》将会有一个风格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今天对他的成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蓝莓之夜》(英语:My Blueberry Nights),是根据王家卫早年在香港拍摄过的一个短片改编而成的,也是他执导的首部英语电影;2007年5月首映,并成为第60届康城影展的开幕电影及参赛电影,是首部华人执导的电影成为开幕电影;蓝莓之夜由曾获得葛莱美奖的女歌手诺拉·琼斯及英国演员祖狄·罗主演;年轻的纽约女子伊丽莎白为了忘掉失恋,展开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善解人意的咖啡店老板,酗酒成瘾的失婚警察……都是她沿途的风景。随着每一步路,她增长了阅历,也拓宽了视野,最后她找到重新开始的方位,走上真爱的道路。

获奖记录

香港金像奖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最后胜利》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旺角卡门》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旺角卡门》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奖《阿飞正传》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阿飞正传》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阿飞正传》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东邪西毒》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东邪西毒》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东邪西毒》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重庆森林》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重庆森林》

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奖《重庆森林》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春光乍泄》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春光乍泄》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花样年华》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花样年华》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花样年华》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2046》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2046》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2046》

台湾金马奖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获奖《阿飞正传》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阿飞正传》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重庆森林》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东邪西毒》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重庆森林》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春光乍泄》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花样年华》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提名《花样年华》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花样年华》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2046》

戛纳电影节

第50届戛纳电影节《春光乍泄》获最佳导演奖;第53届戛纳电影节《花样年华》获最佳艺术成就奖;《花样年华》获得第5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个人作品

《旺角卡门》(1989)刘德华张学友张曼玉万梓良

《阿飞正传》(1990)张国荣张曼玉 刘嘉玲刘德华 张学友 梁朝伟

《东邪西毒》(1994)张国荣 林青霞张曼玉 梁家辉梁朝伟 张学友 刘嘉玲 杨采妮

《重庆森林》(1995)梁朝伟王菲金城武林青霞

《堕落天使》(1996)黎明李嘉欣金城武 杨采妮 莫文蔚

《春光乍泄》(1997)梁朝伟 张国荣 张震

《花样年华》(2000)梁朝伟 张曼玉

《2046》(2004)梁朝伟 章子怡巩俐王菲 刘嘉玲 木村拓哉董洁张曼玉

《爱神》(2004)(王家卫、史蒂芬.索德柏和安东尼奥尼三大导演执导的三段式电影) 巩俐 张震《赏金车神》(2005)(宝马汽车广告第6集)

《蓝莓之夜》(2007)诺拉·琼斯Norah Jones 裘德·洛Jude Law 瑞秋·薇姿Rachel Weisz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大卫·斯特雷泽恩David Strathairn

《东邪西毒 终极版》(2009)

《一代宗师》(2012)王家卫执导,梁朝伟、章子怡、宋慧乔等巨星加盟,筹备期长达8年之久的功夫片

个人影响

王家卫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电影拍得好看。把所有的电影导演都比作厨子,王家卫就是那种做菜并不比别的厨子更可口(当然也不是不可口)的,但是他做的菜,比如醋溜土豆丝,他还要挤上点番茄酱上去,弄得很漂亮,当然你可以说这让人感觉怪怪的,并且有点多余,但是这种醋溜土豆丝很好看,也不难吃,你还得承认这是聪明的表现。王家卫把聪明用在了发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东西上,有人把这种东西称为情调,用这种东西进行精神按摩。现实中有很多粗糙的东西给我们的精神带来痛苦,它需要温柔的东西来安慰。王家卫是个很好的厨子和按摩师。

王家卫爱用慢镜头,无论是张曼玉去买面,还是梁朝伟喝咖啡,还是大漠风云,这里的慢有一种有意为之的味道,在城市里生活是不可能慢的,王家卫的慢,照张爱玲的话:是一个苍凉的手势,这里苍凉的手势以动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有点失意气息的向往;王家卫还爱制造华丽的画面,华丽是都市生活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在这里人、建筑、商品、灯光都同时装饰和被装饰,这里可以用华丽来形容,每个人欲望的释放汇成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画面,在电影里它们就是华丽的画面(给了向往的自由,向往也就失去光彩,它在空洞绚丽的图画中游荡);王家卫喜欢用明星拍戏,明星是平凡生活中的神话人物,属于我们熟知的上层建筑(好像中国大陆的不是,中国大陆的明星亮度一般是20瓦,煤油灯冒充的也很多,这么说绝无贬低煤油灯的意思),明星是个人和社会共同的幻想产物,在聚光灯下他们闪闪发亮,代表着社会的光明面,多么可笑,但是很有必要,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思,我也喜欢明星,像王家卫一样,王家卫的明星政策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你看,我们的世界可以如此美丽,你看看吧。我也有这种愿望,现实不太美丽,众所周知。

王家卫的电影有点像李商隐的诗,或者更准确地说,两者的创作原则接近,王家卫和李商隐不是唯美主义者,他们对现实有清醒的了解和理解,在一定范围内知道人活着是怎么回事,并且为无法改变的丑的一切感到悲哀,同时又深深迷恋(或沉迷)于所有那些在凶狠的欲望旅途中风花雪月般的平静自然的美,这种美刺痛每一颗赤裸的心。

贾樟柯说王家卫制造流行时尚,这个说法正确,如果是用来描述王家卫电影的影响;但如果说这是王家卫拍电影的目的,我觉得有点偏颇。我相信只要不是彻底厌倦都市生活的人,都会多少喜欢王家卫电影里细腻耐心的画面流露出来的时浓时淡的爱、享受、期待和它们生发的种种微妙的感觉,这是城里人熟悉的感觉,很难说清楚,它是笼罩在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上的雾。王家卫是个城里人,他对城市生活熟悉,想必很热爱,这种生活很舒适:每个人都仿佛很自由,都可以“放心去飞”,并且还能碰到很多好玩的东西和人。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王家卫用各种方式和角度拍下了这种表面现象,包括它的掩盖得很巧的破绽,还有明显的破绽。王家卫就这样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孜孜不倦地拍出他的感受,城里人应该接受他的电影比较容易,于是它们就成了流行时尚。流行时尚有的并不坏,因为它们是被称作流行时尚,而本来它们被制造出来领有满足许多人心里的愿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赚钱和出风头。而且,不是每个人都热爱思考,不是每个时刻人都热爱思考。思考可以解决问题,但问题也都由于思考而来。简单的,没头脑的漂亮也有存在的意义,王家为用他的电影表明了这一点。

王家卫电影里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庸庸碌碌,顶多有点爱恨情仇,耿耿于怀,因此行为有点怪怪的,与人格格不入。这帮人最爱做的就是自个怀念往昔,简直痛不欲生,看得观众也心疼起来,想到自己也有很多,甚至是太多,那么揪心的原以为由于过去了那么久早就淡忘了而且也一直没想起过几乎都觉得自己的生活似乎非常圆满非常圆满没有任何欠缺的。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谁不小呢,即使你长到3米,还有,即使你当了主席总统啥的,也是小。我们在假装的伟大上看不到可以钻进心里真实,在赤裸的小人物上,我们可以看到真实,我们就是那个样子,没错,当然没必要老那个样子,伪装一下也很有必要,会带来乐趣,树挪死人挪活嘛,人折腾一下没坏处,只是别忘了本,别忘了自己是个小人物。伪装还是很好玩的,但记住不要把它当真,要不然就读不了王小波的小说,也领略不了很多别的乐趣,等于把自己虚无了,伪装等于虚无,这道理不难理解。

王家卫电影里的人物很小资、很纠结、很小气(无论是江湖上的一代宗师还是现代都市里的小人物)。

王家卫拍得是现实中的空虚,那些发生概率极少却很浪漫的事,接近张爱玲说的传奇,像雨后的彩虹,短暂,虚空,又真切,美丽。真的浓烈的感情是永远动人的,不管出自哪里,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当然,最好是爱,玛格丽特·杜拉斯也老提醒我们。

名人评价

张国荣:“王家卫是成功的,他看事的胸襟和他想表达的,实在与一般的导演不同。”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特的、颓废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虽然根据影片不同时代的设定、空间的设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写的世界总是一样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4: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