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家村
释义

云南省楚雄市王家村隶属于中山镇务阻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中山镇东边,距离务阻村委会6公里,距离中山镇6.2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846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大麦等农作物。有耕地29.1亩,人均耕地0.68亩;有林地50亩。另有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王家村、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王家村等多个同名村。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王家村(概况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人物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王家村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香店街道王家村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营海镇王家村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王家村(村庄由来 政区人口 经济发展 村庄由来 政区人口 经济状况 优势产业 社会事业)

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王家村(村庄由来 村庄人口 经济状况 优势产业 社会事业 荣誉称号)

山东省胶南市大珠山镇王家村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大安镇王家村(概况 村名由来)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王家村(村庄简介 经济状况 优势产业 社会事业)

山东省平度市长乐镇王家村(村庄由来 政区人口 经济状况 社会事业)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王家村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镇王家村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镇王家村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王家村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王家村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王家村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王家村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王家村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王家村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王家村(概况 经济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镇王家村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王家村(概况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水街道王家村(概况 经济 所获荣誉)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王家村(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王家村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山镇王家村(村情概况 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村务公开)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场镇王家村(村情概况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王家村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王家村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务德镇王家村

云南省彝族自治县仁德镇王家村(村镇概况 农村经济 基础设施)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塔泥乡王家村(基本情况 基础设施 支柱产业)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王家村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王家村

概况

位于崂山区中韩街道办事处东南8公里处, 是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部位, 西距青岛市政府12公里,与崂山区政府相毗邻,总面积114公顷,其中山林55公顷,粮田、茶园、果园39公顷,村落、街道、绿地20公顷,是一个城市化的村庄。

在村属工业区内,有韩国独资企业青岛百泉电子有限公司、青岛美姿制衣有限公司、青岛茗文工艺品有限公司;有内资企业--青岛昌泰密封件厂、青岛天华印刷厂、青岛新型装饰材料厂、青岛恒信装潢有限公司。村办集体企业有青岛昌泰冷藏加工厂、青岛环海冷藏厂、青岛隆元液化气有限公司等5家;另有村属个体、私营企业30多家。总资产达2.7亿元。

村内居民大都姓王,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血缘村庄。王氏先祖王汉是于明永乐年间,随移民大潮从“云南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因当时林木繁盛、人烟稀少、狼虫出没,其中尤以野猪为多,先民们既要劈土造田,垒房盖屋,维持生活,又要防范野猪的侵害。 所以,最初定名为“野猪庄”,后改现名。至2001年,全村共有730户,1720人。 20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利税2400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500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该村是崂山区经济20强村之一,连续多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称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解放前,属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全村150户,人口600人,可耕地9 00亩, 粮食亩产110公斤。近海捕捞渔船3只,渔民15人,每船年收入不足200元。19 54年在工作组的帮助下, 几个互助组联合挖井3眼。1956年初级社时,挖井2眼,有抽水机2部。 1958年至1966年修水库3座,灌溉水渠800余米,基本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粮食亩产达到230公斤。

1966年至1976年,共整修山地6.6公顷,打大口井3眼,同时发展林果业,水果年产量达到3万公斤。渔业生产也得到发展。有近海捕捞,渔船15只,年收入达到7.5万元。

1979年1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以责任田的形式承包到户。

第二产业 工业。 1967年成立冷拔厂,从业人员12人,年产值6万元。1980年成立制砖厂, 从业人员80人,实现产值50万元,实现利税15万元。1986年6月,王旭才任党支部书记后,结合当时本地区实际情况,建采石场一处,纸箱厂一处,从业人员5 7人, 年产值实现58万元,利税11万余元。1967年至1983年,村先后派出副业队近10 0余人,到青岛显像管厂、青岛五金厂、青岛红星船厂、青岛人防工程等多家单位从事工副业生产。同时,全村近200人从事家庭缝纫机刺绣加工,产品供市外贸出口。

1991年,随着青岛市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党支部书记王旭才,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与台湾全统音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岛全统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引进韩国独资企业--青岛美姿制衣有限公司、青岛百泉电子有限公司、青岛茗文工艺品有限公司及内资企业--青岛天华印刷厂、新型装饰材料厂、青岛恒信装潢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了青岛昌泰冷藏加工厂、青岛隆元液化气有限公司、青岛环海冷藏厂、青岛长泰密封件厂等村办工业。1993年,利用青岛市东部开发的有利条件,结合本村农、工、商、贸、渔、建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该村经崂山区批准成立了昌泰实业总公司,下设公司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2001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达300人,实现销售收入8300万元,利税2100万元。

建筑业。 1993年组建昌泰实业总公司王家建筑公司,下设3个施工队,主要承包该村居民小区、别墅小区、办公楼、村企建设以及市内招标工程。先后招标承揽了青岛供电局大麦岛职工宿舍楼、青岛大学宿舍楼、青岛二十六中宿舍楼、沙子口军供站办公楼、浮山后小区部分工程等。2000年创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税110万元。

第三产业 1955年, 崂山供销联社设石老人供销社王家村代销店,由1人经营,每年只能保住本人工资收入。1962年后,该村陆续办起了磨坊、豆腐坊、水产品加工厂、拖拉机运输站等。1980年后,陆续开办了饭店、旅馆、商店,从事水产品销售、日用百货、汽车配件、五金交电、建筑材料等工业品的批发、零售,逐渐形成了该村集农、工、商、贸、渔、建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经济结构。2001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0人,年创产值800万元,利税400万元。

特色产业 1993年,先后成立昌泰冷藏加工厂、环海冷藏加工厂,依靠该村地处沿海的优势,大力发展近海捕捞、海珍品养殖和远海收购,发展水产品的细加工。闻名海内外的金钩虾米,年产高达3万公斤,扇贝柱年产10万公斤,鲍鱼、海参年产9万公斤,年产值高达3300万元,利税1500万元。1997年,先后引进优良崂山绿茶品种,发展高效农业、都市化农业和观光农业,种植优质崂山绿茶60余亩。经过茶农们的精心培育,到2001年,茶叶生长已渡过初产期,采制的崂山绿茶被青岛市茶叶评品协会评为优质茶一等奖。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该村小学始建于1933年。 1967年扩建校舍200平方米。1995年投资20万元改建王家村小学,设教学班6个,学前班3个,达到完全小学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0年投资120万元,完成三村小学合校,达到市级规范化小学标准。到20 01年,全村共有150余名学生先后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生22名,大专生63名,中专生70余名。同时,该村高度重视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举办了英语培训班,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与区成教中心联合举办财会中专班,有35名学员领取了毕业证书和崂山区财政局颁发的会计上岗证。

1994年成立老中青秧歌队,自编自演秧歌舞、扇子舞、花环操等文艺节目,参加青岛啤酒节大型文艺演出、青岛五四广场文艺汇演、崂山区春节文艺汇演等大型文艺演出,多次受到嘉奖。1997~2001年,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年年开展争创“十佳好婆婆、 十佳好媳妇”和“十星级文明家庭”活动。1995年建设标准篮球场一处。2000年成立老年体协, 建成老年之家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活动室、娱乐室、电视室、书法绘画练习室一应俱全。

1990年以来,该村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适应新时期开发建设的需要,先后选派近百名人员参加省、 市、区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进修。到2001年,有3人获高级职称,13人获中级职称,70余人获初级职称。曾先后多次被崂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广场文艺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 解放前,全村大多数村民过着衣不遮体,吃糠咽菜的贫苦生活,人均收入几乎等于零,年人均粮食100公斤。1978年人均纯收入210元;1988年人均纯收入1 10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6000元,全村4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二层以上的楼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0余辆,其中个人30余辆;各种摩托车近400余辆;程控直拨电话600余部,入户安装率达90%;手机400余部;有线电视入户安装率达100%,彩电800余台;电冰箱700余台。

村庄建设 解放前,村内道路泥泞坎坷,狭窄不平,茅草小屋阴暗且高矮错落,是有名的穷野猪庄。在该村曾流传曰:天是我的屋,月亮当蜡烛,枕着拳头铺着肋耻骨。有房屋居住的曰:家住屋半间,满屋漏着天,枕着破砖头,铺着破席圈。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4平方米。1968年后,全村初步进行房屋规划,整齐排列,所建房屋全部是砖石结构。 1968年到1978年,全村按区域划分成三片,集体规划建筑民房300余户,人均住房达到15~20平方米。1988~1992年建二层复式楼近40户。1992~2001年,建二层到六层单元楼17栋, 有近140户村民迁入新居,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自1993年以来, 先后投资近150万元,对旧村进行整理改造,拓宽街道,修建排水沟,对进村路和村内街道进行水泥路面硬化。共硬化路面2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20余盏,绿化街心花坛4个, 居民小区空地及道路两侧绿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成立10人专业卫生保洁队伍,常年净化美化全居卫生;成立12人专业综合治理分队,强化社会治安及流动人口的管理。该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和崂山区“文明村庄”“卫生村庄”“安全村庄标兵”。

集体福利 1978年前,全村惟一的村民福利仅为合作医疗和村补贴部分电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自1992年以来,村民安装电话、有线电视,户户可享受5 0%补贴。计划生育免费查体,独生子女免费办理备用金保险,户户免费办理家庭财产与房屋保险。村里年年实行助学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分别奖励800元、600元、 500元;部队服役干部、战士立功或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班长的,分别奖励:一等功1000元、 二等功800元、三等功500元;优秀士兵、班长200元。对见义勇为的优秀分子一次奖励500~5000元。 到2000年, 累计奖励达60余人。每年投入6万元为173 0余村民办理大病统筹合作医疗。 每年投入近80万元,为1730余村民发放粮食补贴。自1994年全村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以来,凡年满60周岁的男性村民,55周岁的女性村民,由年补助360元逐渐增加到1999年的960元。

1999年9月,村投资560万元,为25周岁以上的在职职工及已退休职工办理了农工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55年7月, 王泽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57年11月, 成立第一届村党支部, 王泽才任书记,有党员3名。1957年至1983年的26年间,前后有王京开、王文太、王本义继任支部书记,都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到2001年该支部党员队伍发展到55名。1983年6月,年仅23岁的王旭才继任支部书记至今。2000年6月成立中共王家村居委会总支部委员会,总支成员5名,王旭才任总支部书记, 下设3个支部, 9个党小组。该村党总支连续多年被崂山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称号。被青岛市授予“五个好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9年7月建立村政权, 称王家村办事处。1956年与石老人合建海峰农业社;1957年由海峰农业社分出,自建永盛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称王家村生产大队;1969年成立王家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生产大队体制, 王旭才任大队长。1984年9月建立王家村村民委员会,先后有王维寿、王茂才任村委会主任。1999年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主任无正职,副主任王臣才,委员王武才、王春华。团支部书记王淑玲,民兵连长、治保主任王本林,调解主任王茂才,妇女主任王春华。

人物简介

王鹤麟(?~?) 明代武举,曾随戚继光转战东南沿海,抵御倭寇,三次捎家信传捷报,立有军功,在千总任上阵亡。其时,戚继光下令在野猪庄王氏祠堂前立双旗杆褒奖,相传后世,以示敬仰。双旗杆解放后毁坏。

王京丛(1944.10~1967.5) 1965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2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越,时任通讯连战士。1967年5月20日在执行架设通讯线路任务时,遭敌机轰炸,为了完成任务,放弃了进猫儿洞隐蔽的机会,不幸被炸牺牲,时年23岁。

王京开 1940年生,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6月任党支部书记至1970年11月。 他积极倡导组织工副业生产,先后组织200余人外出发展副业,增加经济收入,鼓励一批人员参加支边建设和外出就业,为该时期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旭才 1958年5月生, 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1977年任村团支部书记,1978年任大队主管会计;1980年任大队长;1983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兼任昌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他担任村领导干部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断探索,勤奋向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抓工业生产,抓技术进步,积极发展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大力提倡走集农、工、商、贸、渔、房产开发、建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之路,使该村逐步走上了勤劳致富、强村富民的道路,成为崂山区闻名的经济二十强村。1985年被团省委授予“山东省青年突击手”称号;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乡镇企业优秀青年经理;青岛市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崂山区九届人大代表;连续多年被授予崂山区、街道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五星党员户、十星文明家庭。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东营区西南部黄河南展区内,现有耕地面积923亩,全村人口443口,129户。

王家村位于龙居镇以西十公里的黄河南展区台上,是北邻南展防凌闸,南邻老玉村。是20世纪80年代由房台东北两公里的老村搬迁到现房台上的,现有耕地923亩,人口443人,129户。

王家村以王氏为主,是明朝初洪武二年始祖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入,据此已有630多年。

近年来,王家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成员的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下,在全村村民的辛勤努力下,该村社会事业也发展迅速,合理规划了新方台住宅区,村庄周围种植了绿化树木,建成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学习科学文化和休闲场所。

该村麻湾西瓜远近闻名,瓜形匀称周正,籽小而少,均在7斤左右,皮色有绿、墨绿、花皮之分,瓤脆而香甜,呈红黄两色,成熟期90天。早期加地膜覆盖,提前上市,深受顾客欢迎。龙居镇麻湾牌黄河口西瓜是山东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因此,麻三村抓住麻湾西瓜被评为“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时机,注册了“麻湾西瓜”商标,在为瓜农统一育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在销售环节实行了统购统销,西瓜质量有了保证,销售价格提高了2-3角钱,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结合市区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的开展,该村以多种形式教育群众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努力把王家村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的新型小康文明示范村。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香店街道王家村

村庄由来:明末年间,王氏三兄弟王友存、王友才、王友良由平度城东大阁迁入王家后(现村北)定居,王友才和居住地的从氏结婚,后取村名为王家村。

政区人口:该村位于香店办事处东南部,东邻冢子村,西邻大泥村,北邻东郝村、东杨家庄村,南邻双庙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村民192户,人口596人。

经济状况:该村自1997年以来,以发展个体企业为重点,到目前为止,全村个体企业发展到6家,经商户18户,从业人员240余人,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6018元,其中工业收入850万元,服务商饮运输业等200万元。

优势产业:磁电机、油壶、五金加工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从1997年以来,磁电机生产加工厂发展到5家,年销售收入都在60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40余万元。年纯收入100余万元。

社会事业:1990年村集体投资5万元将村内主街进行绿化;2002年投资3万元整修村内三条主街和村南北路,栽柿树1100棵;2005年为村民拉上自来水,有线电视户158户,卫生室1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

该村先后获得了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营海镇王家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年间(年月不详),王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王家村位于营海镇驻地南侧,东靠东滩,西望铁路西边的马家辛庄,南邻邓家庄,北接营房村。全村共216户654人(包括居民25人),其中男311人,女343人,村居占地面积150亩,原有耕地1200亩,修筑铁路公路征用200亩,建水库征用160亩,企业学校用地100亩,河流沟渠用地80亩,虾场80亩,建房80亩,本村尚余500亩。

经济状况

旧社会,这个村基本上是佃户村,80%的户种着城里大地主高家、徐家、彭家的地,自己的土地全村只有300多亩,生活极端贫困。除去种地,便是外出打工:东去青岛扛包,西去淄博挖煤,有些人还到铁路上去干杂活:烧火、打旗、拨道、运货、开车。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根本的改变。特别进入90年代,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工、商、服务各业齐头并进,拥有资本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处,5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滩涂养殖也搞得红红火火,村内打工族不下200户,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农业经济形式,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从下面的一组数字可以约略地窥见这个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轨迹。1978年全村固定资产10万元,总产值为20万元,人均产值为400元,上交税金16000元;1988年固定资产50万元,总产值为140万元,人均产值增为2000元,上交税金40000元;1998年固定资产为100万元,总产值再增为200万元,人均产值增为5000元,上交税金为70000元;2005年固定资产为240万元,总产值猛增为400万元,人均产值激增为6400元,上交税金为10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全村总收入2290万元,包括农业收入100万元,副业收入300万元,打工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200万元,渔业、工业等收入1500万元。

村居建设

为了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连年来,王家村村委会投入了133万元进行村居建设,1994以来,投入15万元修建自来水,供电自88以来投入了40万元,硬化路面共投入30万元,排水沟投入5万元,绿化投入3万元,投入10万元建设学校、幼儿园,建造办公室投入10万元,其他投入20万元。

社会事业

2003年对6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300元,年节送食品,村民每年补贴70元元。每年全村共需投入40万元。王家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五个好党支部,胶州市的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以及营海镇的先进单位、治安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财务管理先进单位。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王家村

村庄由来

在移风店南5.2公里处。据传:王姓迁来此地立村,称王家。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1000亩。2006年,全村共有177户,总人口为53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72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404吨,经济总收入为91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300元。

6、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王家村(田庄王家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白姓由四川迁来立村,王姓后至,因王姓发展快,后经两姓协商,取名王家庄,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东邻东潘家埠,西靠田庄,南连张东,北隔西潘家埠。耕地面积1777亩,居民260户,90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2000年以来,内资企业4家企业先后建立,固定资产8余万元。发展个体餐饮、服务业户8户,从业5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80万元,居民人均所得4800元。其中,工业收入10万元.

优势产业

种植业是村庄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社会事业

2001年,社区居民吃上了自来水。2002年,卫生室 1 处,老年人活动中心1处,固定电话208部,有线电视用户240户。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20%和90%。

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王家村

村庄由来

约明太祖(洪武)年间,有农人王君美自四川成都南门外三槐树移民至此居住.以姓氏命名为王家。

村庄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5公里,东连尹家,西靠韩家,北靠北山,南靠蟠崮路,耕地面积2427亩,全村有276户100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养殖和种植大姜为经发展的重点,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208元。

优势产业

养殖业是村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牛出栏180头,猪年出栏8000头,鸡年出栏30万只,年养殖收入90万元。

社会事业

2006年,全村供上自来水,美化街道1500米,有固定电话228部,有线电视用户165户,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75%,卫生室一处。

荣誉称号

1992年被平度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庄”、1997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山东省胶南市大珠山镇王家村

王家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大珠山镇,位于大珠山镇驻地东北1公里处,半岭半洼。村域东西1.3公里,南北1公里。有居民480户,1678口人,耕地413亩。位于海滨工业园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据传,明初王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取名王家村。该村除王姓外,尚有李姓、逄姓、张姓、孙姓、罗姓等村民。

王家村历史上以农为主,旧社会因地少土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村民生活较贫困。解放后该村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后发展工业、农副业,村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该村在工业园投资600万元建通用厂房三处,年增加集体收入60万元,200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5300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全面发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断增加,自2003年始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分别每人每月由村集体发放生活补助金30元至60元不等。王家村先后有近200名学生考入大学院校,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逄锦聚均生于该村。近年来,该村广泛开展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对独生子女村集体统一交纳备用保金险,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该村先后多次被青岛市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被胶南市命名为“精神文明村庄”、“两个文明建设标兵”、“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大安镇王家村

概况

该村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大安镇,面积2407.2亩,人口1100 人 ,邮编:272114。

村名由来

从前,该村附近有一大土丘,人称皇姑冢。这冢可能是元朝某代鲁王的妻子,死葬于此。后转音为“王姑冢”,村名也随称王姑冢。后因感冢字不吉祥,改称王家村。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王家村

村庄简介

该村位于白埠镇西南方约10公里处,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6亩,全村98户39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服务业为经济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1000余亩,亩均粮食1000余公斤;经济田500余亩,亩均产值1300余元。养殖业方面:实行分散养殖,全村共有养猪大户8户,植桑养蚕户40余户,桑田面积150余亩。服务业方面:门市部两处,维修部两处,面粉加工一处。2005年全村经济收入600万元,其中农业350余万元,养殖业150余万元,第三产业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350元。

优势产业

养殖业和第三产业是该村的重点和主要经济支柱。猪年出栏是达到800余头,牛年出栏是300余头,粮食收购户20余户,户均收入过万元。

社会事业

1996—1997年打井40余眼,2005年有线户80户,电话86户。

山东省平度市长乐镇王家村

村庄由来

清咸丰四年(1854年),始祖王国松由沙棘子王家(长乐镇原唐家庄前)迁此兴家立业。渐成村落后,以姓氏取村名王家村。

政区人口

位距于长乐镇南5公里处。南与店子镇接壤。四周无邻村。全村总户数47户,总人口122人,耕地实有面积28公顷。是长乐镇最小的行政村。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社会事业

该村装有固定电话26部,有线电视用户8户。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73人。历年被录取的大学生5人。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泉源乡政府驻地东10公里处。清雍正八年,王姓迁此立村,得名王家。现有耕地1169亩,其中果林300亩,黄烟3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179户,710人,以王,肖,朱,张四姓居多。中共党员31名。两纵两横4条中心街道。1986年通电;1996年开通程控电话。1990年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镇王家村

王家村原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9人,耕地面积1780亩(1000亩左右已征用),总户数623户,拆迁农转非1715人,现居住户数157户,现居住人数595人,外来人散居在户人数约600人。有党员80名,管辖企业12家。2006年全村年总国民经济总值4548.6万元,其中工业2000万元,农业及第三产业150万元,人均6860元。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清港镇王家村

王家村地处清港镇中部,西邻塘头村,南接徐都村。该村耕地面积738.5 亩,其中水田面积688.5亩,旱地面积50亩,水果面积219亩。全村户数531户,人口1613人,外来人口1005人,劳动人口1026人,党员43人。全村社会总产值1824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147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4.8万元。王家中心菜场位于清芳公路旁。我村将以抓经济发展,抓环境整治入手,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立村庄美、村民富、班子旺的王家村,提出十五字的目标,建立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海门街道东南角,椒金线东西两边,南边是三甲街道飞龙村,东临椒江农场,北临东丰村,西临赞扬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860亩,其中耕地1264亩,建筑面积596亩。村总人口2642人,总户数905户,村两委由6人组成,党员33人,村民小组33个,小组代表42人。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球川镇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常山县球川镇镇北6公里,东连本镇天井坞村,南接三溪村,西毗荷村村,北领东坑村,下辖6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64户,劳动力占全村总人口的68%,党员24名,其中6人从事返菜。拥有耕地面积937.5亩,其中标准化农田500亩,山地面积60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787亩,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居常山港主干流——龙绕溪之源头。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为6100元。被评为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省平安家庭示范村。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王家村

宁海西店镇王家村,位于西店镇中部,东临象山港,西临甬临线,北临西店镇区,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西店镇的蛋鸭大村,年销售上亿的宁波禽蛋市场就建在王家村,进一步推动了禽蛋业的发展。全村共有1000户,2705人,耕地面积1171亩,山林面积2905亩。全村现有企业54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80万元,人均收入达18375元。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王家村

该村位于镇政府东0.5公里,北纬29°41′,东经121°46′,村委会驻咸祥王家,故名,辖王家一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318户,人口634人,该村有耕地640.7亩,其中水田386.145亩,南新养殖塘99.44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柑橘;主要有箱柜、塑胶电器、工艺木制等产业项目。农民年人均收入7830元。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王家村

该村总人口780人,从事来料加工280人,占剩余劳动力人口的46.6%,全村来料加工年收入150余万元,年人均加工收入5400余元。村两委正努力提高该村来料加工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浮石街道正北,23省道和高速公路交叉点。王家村有王家、李家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共109户,379人。有王、李、陈、徐等诸姓。村党支部有24名党员,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各有3名成员,且组成结构合理,两委组织及配套组织健全。

王家村地属丘陵。耕地308亩,农作以蔬菜、西瓜等;林地250亩,以柑橘为主。全村农户生猪饲养普遍,并有一定规模。村有里山头水库,位于村北,库容8万立方米;卸介塘,位于村西,库容1万立方米。

近年来,王家村经积极争取,在各级支持帮助下,创建了村地埋管水利工程确保旱涝保收,实施康庄工程浇筑了村主道,还完成了通往卫生院、李家自然村道路硬化,全村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村集体二层办公楼,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迈开了新步伐。正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建设方针,巩固村级组织,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发展城郊经济,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接文镇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辽宁省海城市东南部40公里处,全村总面积2.48万亩,全村有人口1700人。该村是国家持续高效B类示范区、辽宁省环境优美村、辽宁省卫生模范村、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村。2006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600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有机、绿色南果梨,也来源于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王家村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域环境的特点,编定了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规划,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实施山、水、林、田、路、宅综合治理,宣传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创建工作,培养技术农民,与沈阳农业大学建立长期科技协作伙伴关系,全村果树技术员达到进500人,产、学、研有机结合,规划和利用资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村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王家村

概况

王家村位于辽南大连旅顺老铁山脚下。王家村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共620户,人口1756人。有党员94名,分为5个党支部。全村现有集体企业5家,股份制企业1家,民营企业21家,独资企业2家,土地千余亩,果树1.5万株。2000年社会总收入比1999年增长7.8%;实现利税比1999年增长了11%;人均收入7673元,比1999年的7103元,增长了8%;村级可支配资金440万元,比1999年增长了15.8%。

经济发展

村党委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从全村实际出发,制定了“以农稳村、以工富村、内引外联、多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发展蓝图,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小康村为目标,实施“以村当镇”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五个区: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文化中心区;居民住宅小区,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针对该村村办企业的现状,党委一班人立足改革,依法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对不具规模、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依法实行拍卖、转制;对产权不明的企业组织人力进行审计,达到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对亏损和隐亏企业调整法人;对长期欠交租金,处停顿状态企业,依法收回资产。经过强有力的调整使企业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村集体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强化对6家集体企业管理,即主要控制非生产性的开支,对集体企业实行一年两次审计;对企业法人实行三年聘任制,财务人员实行一年一聘;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同时以多种形式积极偿还债务,进行资产剥离。全村包括5家集体企业贷款仅800万元。

2、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引进大连淡宁实业有限公司以610万元开发了老虎洞经济林场;1998年又招商大连华煜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以460万元盘活了闲置5年的服装厂;2000年又引资120万元,开发建设王家村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共引进资金1400万元,创外汇200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

稳定的经济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1997年村投入140万元,建成占地1498平方米集科技教育、文化阅览、文艺体育、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楼。1998年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碧海公园;周边绿化2万平方米;铺油路1万平方米,安路灯120盏;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100%;电话普及80%;建80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2000多册;建200平方米的卫生所;建200平方米的村民职业学校。为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村民的思想状况,该村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竞赛活动。现在十星户已达到98.5%,2007年大连市“十星级文明户”的现场会就在该村召开。村党委、村委会班子始终把提高村民生活、为村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发展村民的福利待遇,全村每年投入村民的11项福利待遇达68万元,每个村民每年享受380元,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达100%。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镇王家村

鞍山市台安县台北区王家村,现有农业人口650人,耕地2200亩,是一个农、林、牧、织各业并举的科技产业示范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许中柏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高校院所合作,组织广大村民参加专业协会、合作社的活动,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兴农先进技术,一步一步向高效益产业化迈进。王家村培育的花卉和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本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花卉品种达到100多个,特色花卉新品种年产量几千万株,远销国内11个省市和地区。特色风景苗木质优价廉,得到外地客商的交口称赞。此外,花生产业、大葱产业、养猪、养禽、养鱼业、编织业等都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项目。花卉、苗木产业。主导品种:耐寒宿根福禄考、地被菊、荷兰菊、德国景天、红叶景天、黄金景天、八宝景天、美国大花月见草、无毛紫露草、玉簪、假龙头、蛇鞭菊、玉带草、婆婆纳、落新妇、大叶大花铁线莲、铃兰、玉竹、寒康乃馨石竹、狼尾草、锦寒月季等。

绿化苗木有:国槐、白腊、五角枫、臭椿、京桃、龙爪等。

灌木有:红王子锦带、栾树、红黄刺梅、红瑞木、四季丁香、珍珠乡线菊、木乡球、朝鲜黄杨。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王家村

概况

王家村西距山海关9公里,102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这里即是镇政府所在地,又是全镇交通、商业中心,但以往商业配套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发挥不到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村支部一班人在村支书段宇龙的带领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域优势,在上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对原商业区进行了综合改造。从2005年开始投资2400多万元进行小城镇建设,共建成门市房80个,共计7800平方米,商品住宅楼14500平方米。随后又对路面、绿化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小城镇综合改造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流通商贸产业的发展,先后形成了种子农资批发市场,鞭炮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服装市场等五个大规模市场,全村商业经营业主150户,从业人员600人,年销售额3600万元,增加收入1500万元。今年,王家村又继续开发拓展门市房1800平方米,住宅楼4000平方米,同时建立一个5000平方米的封闭性综合市场,王家村已经成为绥中西部商业中心,成为辽西鞭炮、蔬菜、农资集散地。商业的繁荣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村里成立的运输协会,把全村及周边个村的60户运输大户组织起来,协会为运输户联系货源,结算运费,减少了运输成本,避免了运输风险,运输业户平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同时带动了300人就业。

经济发展

王家村的小城镇综合改造不仅带动了商贸流通产业,还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王家村在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招商范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村支部成员多次到外地考察调研,在招商的同时,将小王村广告打到外地,在县乡村的共同努力下,王家村拓宽经济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先后引进了兴华木业有限公司、富兴专用汽车改装厂、远田羊毛衫厂、葫芦岛鸿飞家产品有限公司等几个企业,这些企业年创产值43000万元,利税1400万元,带动了1800人就业,人均收入8500元。今年村里新引进的葫芦岛三星机械厂、绥中中意塑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这对增强该村的整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王家村每年都要组织多次的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协会常年为农民搞好科技服务。王家村还大力引导农民把种植业同畜牧养殖、家产品深加工相结合,全村80户农户都有各具特色的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链条的延伸,使每亩地增收300余元,全村建果树精品园2个,养殖大户35户。王家村成立了以葫芦岛鸿飞家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王俊和、李凤明两个粮食经销大户为依托的粮食种植销售协会,大力发展定单农业,使全村每亩粮食增收50元,带动了300多人就业,年销粮食8万吨,如今的王家村已经成为绥中最大的粮食购销集散地。仅此一项村民就增加收入15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富裕的王家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里投资150万元完成了600平方米的新村部工程,建成了40平方米的图书室、12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和1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投资60万元重建了镇中心小学,投资40万元完成了1.5公里的路灯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村屯整治和建设,2007年完成道路绿化5000株,成立环卫队,建成了一座日处理垃圾40吨的垃圾处理场,彻底改变了镇区的环境卫生情况。王家村为全村群众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并为15户特困户交纳收视费,全村有线电视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72%,户户通上了水泥路。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常年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绿色文明家庭""道德标兵"评比活动,树立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诚信意识。村支部每年都拿出2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贫济困,为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每年补助200元。为务工人员义务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为务工人员解决劳动保护、工伤处理和拖欠工资等问题。现在全村呈现团结、和谐的氛围。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水街道王家村

概况

王家村地处甘井子区南端,截至2006年底,居住人口9800余人,其中在册人口3500余人,全村占地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所管理的党员224人。村在职党员48人,社区党员176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

经济

截至2006年底,下属企业6家,所属企业4家,并有100余家商业服务网点。全村以建筑开发、工业为主,集农、工、商、贸易、建筑开发于一体,其主要产品远销英、德、日等16个国家。

所获荣誉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在全力打造“环境凌水、实力凌水、魅力凌水、和谐凌水”的进程中,村党委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的同时,狠抓党的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进步,为构建和谐文明村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王家村先后荣获“大连市文明村”、“十佳乡镇企业”等称号;2002年村荣获“甘井子区治安模范村”及“大连市安全村”称号;2003年被评为“市十佳乡镇企业”;2004年被甘井子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村委会”,2006年又被大连市社会综合治理办授予“大连平安村标兵”称号。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王家村

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龙海乡核桃村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龙海乡北边,距离核桃村村委会2公里,距离龙海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国土面积有2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83亩(其中:旱田283亩,水田0亩),人均耕地0.88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560亩,荒山荒地1757亩,其他面积4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 、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四通,无路灯。有4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5.56%)。有80户通电,有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8.77%、49.38%和49.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分别占总数的43.21%和39.51%)。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9万元,占总收入的57.65%;畜牧业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29.41%(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22头,肉牛0头,肉羊10头);林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0.59%;第二、三产业收入0.5万元,占总收入的0.59%;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11.76%。农民人均纯收入78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85%),在省内务10人,到省外务7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81户,共乡村人口323人,其中男性173人,女性150人。其中农业人口321人,劳动力15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32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人,占人口总数的3.12%。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王家村

王家村隶属于甸阳镇沙坝脚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甸阳镇西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甸阳镇1.5公里,国土面积有0.18平方公里,海拔147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207亩,其中人均耕地0.5亩;有林地50亩。

截至2008年底,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6户,有乡村人口369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人,劳动力16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0人。

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为主。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山镇王家村

村情概况

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0户,有乡村人口45人,其中农业人口43人,劳动力2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6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10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0户通电,有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户(分别占总数的11%和11%)。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1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1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9.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山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中山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里,距离中学6.1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人,其中小学生3人,中学生1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29.1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场镇王家村

村情概况

王家村隶属于龙场镇五里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龙场镇东北边,距离五里村委会2公里,距离龙场镇5公里。国土面积有2.347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66.82亩(其中:田:16.14亩,地850.68亩),人均耕地2.27亩,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拥有经济林果地2406.6亩;水面面积50亩;荒山荒地20亩,其他面积177.08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全村有112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有112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7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分别占总数的9%和1.78%)。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1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4亩,有效灌溉率为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7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9.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78万元,占总收入的27.50%;畜牧业收入19.57万元,占总收入的16.4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91头,肉牛1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01万元,占总收入的0.84%;第二、三产业收入48.52万元,占总收入的40.70%;工资性收入1.27万元,占总收入的0.34%。农民人均纯收入2596.56元,农民收入以玉米、马铃薯、生猪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9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8人(占劳动力的28.19%),在省内务工100人,到省外务工8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12户,共乡村人口383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86人。其中农业人口383人,劳动力23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38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3人,占人口总数的6%(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0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7%;享受低保10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龙场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北古城镇北边,距离村委会1公里,距离镇18公里。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6.5 ℃,年降水量912.2毫米,适宜种植粮、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57亩,其中人均耕地0.69亩;有林地1800亩。有农户94户,有乡村人口359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人,劳动力25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0人。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万元,占总收入的21%;畜牧业收入91万元,占总收入的3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84头,肉牛25头,肉羊51头);渔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5%;林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8%;第二、三产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28.6%;工资性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5%。农民人均纯收入3164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12人,到省外务工4人。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王家村

王家村村隶属于大桥乡小寨村委会自然村,属于 山区。位于大桥东北边,距离小寨 村委会3 公里,距离大桥乡9公里。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1370米,年平均气温15-21 ℃,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175.7亩,其中人均耕地.68亩;有林地1510.7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4户,有乡村人口121人,其中农业人口121人,劳动力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3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为主。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务德镇王家村

王家村隶属于务德镇 ,务德村委会,属于坝区,国土面积7.21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耕地1597.31亩,其中人均耕地1.65亩;有林地8158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6户,有乡村人口970人,其中农业人口970人,劳动力49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7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93元。

云南省彝族自治县仁德镇王家村

村镇概况

王家村隶属仁德镇和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镇南边,距离村委会0.5公里,距离镇8.5公里。国土面积1.62亩,海拔1953.5米,年平均气温14.7 ℃,年降水量104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95亩,其中人均耕地0.61亩;有林地2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0户,有乡村人口649人,其中农业人口649人,劳动力3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28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该村属于比较富裕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主要来自建筑等二、三产业。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万元,牧业收入24.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00头,肉牛85头,肉羊80头);渔业收入8.6万元,林业收入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57万元,占总收入的 40 %;工资性收入3.9万元,占总收入的 2 %。农民人均纯收入142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人,在省内务工24人,到省外务工6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通、通 (或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无)路灯。全村有140户通自来水,有5.5户饮用井水,有14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 %)。有140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 %和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10户(分别占总数的 %和 %)。

该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5.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0辆,拖拉机15辆,摩托车11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2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5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60,0,80,0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塔泥乡王家村

基本情况

王家村位于塔泥乡东北部,于2005年11月由原来的王家村与原板丁村合并组成新的王家村。全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65户,总人口1027人,其中劳动力人口52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860亩,其中稻田面积433亩,林地面积3700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30王家村位于塔泥乡东北部,于2005年亩,印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就位于该村境内。

全村共有党员37人,配备支部书记,副书记1人,村委会配备村主任,村计育专干,村文书各1人,其它村级组织由村主任兼任,另外配备有2名专职护林员。

基础设施

该村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属典型的边远贫困地区。

全村8个村民小组分14个自然寨居住,居民分散辽阔,距乡政府最远的1组王家棚,2组纸棚,3组耳洞波,4组向家界,5组板丁佬到乡政府都在 15公里之外,且全部是山路,海拔高度都在900米以上,走遍全村需要一整天。“对面可说话,过去要半天”就是对该村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

全村8个村民小组全部未进行低压农网改造,进农户的低压线全部是单铝丝线,全村只有两台变压器,入户线路长,杆子全部是十多年前的木杆,大部分已腐烂不堪,安全隐患大,农户用电极不正常。

7个村民小组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由于村民大部分生活在山顶上和半山腰,水源紧缺,村民常年只能饮用山沟里的污水。1980以来。村民因身体不健康原因,没有一个人因体检合格参军。

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已通公路的3个组因公路线路长(长约18.5公里),水冲沙压毁坏严重,加之只在河里打水泥板,没有桥,全年大部分时间不能行车。村民常年过着肩挑背负,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

支柱产业

该村37000余亩的森林资源,只具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经济效益,老百姓手棒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金饭碗”讨饭吃。

2006年全村种植烤烟140亩,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增加产业投入,可望成为烤烟专业村,做大做强烤烟产业。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王家村

王家村地处芭蕉侗族乡东南部,距市府30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550米,土地肥沃,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红苕等。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3076人,829户,劳动力1515人。辖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086.1亩。其中:水田1500亩。全村现有西瓜308亩,生姜279亩,蔬菜410亩。常年有柑桔(柚子)800亩,茶叶1726亩。全村下设3个党小组,70名党员,村委会在村学校办公,制度上墙,电教设施齐备,2008年新修办公场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