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吉松
释义

王吉松,1954年生,哈尔滨市人,原籍山东黄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总参某部国家级美术师。1970年以油画专长特招入伍,1982年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85年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戴泽、李骏、苏高礼等先生,主攻油画,1987年毕业于中华社会大学绘画美术专业,2007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王玉平先生主讲的全军油画色彩高研班。代表作品有:油画《毛泽东会见希思》、《将军与孤女》、《出征》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有获奖、收藏。

艺术经历

王吉松始终坚持军事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他将个人情感和主题性创作完好地结合,画风细腻而严谨,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高尚品格。1977年,在参观“建军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时,王吉松第一次看到陈逸飞的油画《蒋家王朝的覆灭》,惊叹军事历史画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从此决心走军事历史画创作。1978年,王吉松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创作的油画《铮铮铁骨》在“张志新事迹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展出。画中的张志新形象令张妈妈感动,被赞为“最像张志新的肖像画”。 改革开放的大潮令美术界出现复兴,王吉松的油画创作也有新的变化,突破了原来惯用的苏派表现手法。深造后王吉松的军事绘画创作无论在主题选择上,还是表现语言上,明显受到西方美术大师的影响,特别是以历史画创作为主的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安格尔和浪漫主义大师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王吉松将新古典主义擅长表现宏大场面和英雄情结的优势,与浪漫主义擅长的创作激情和鲜明色彩的优点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将古典写实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其后1986年老山前线写生回来创作的油画《月夜》、《边陲春秋》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项链》是王吉松第一次尝试用象征手法和新的创作构图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为了突出“项链”的深刻含义,他采用局部放大的构图,着重刻画战壕里的士兵形象。战士坚毅的面部隐藏在头盔的阴影里,神情刻画得格外镇定而严肃,一缕光源从战壕的上方投到他的胸前,强调了脖颈上戴着的两条项链。一条是心上人在临行前送的红色玻璃桃心项链,这种玻璃桃心项链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定情物。而另一条却是随时准备与敌人殊死战斗的手雷项链。两条项链的强烈对比,更突出战士的可爱与高大。

缠绕纱布的手、沾满烟灰和泥土的白背心、汗水浸泡的皮肤……令人窒息的战争环境立刻呈现眼前。如果说80年代的王吉松是在探索新的军事绘画创作,那么他在90年代的军事历史画创作上便趋于成熟。《将军和孤女》是王吉松画的第一张军事历史肖像画,作品整体上突破了传统的写实风格,采用时空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观众的思绪很快带到抗战时期的中国。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将军身边站着被遗弃的日籍孤儿,她露着胆怯而无助的眼神,传达出战争带给日本民众同样的灾难。若隐若现的中国死难群众和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一个撕心裂肺哭泣的孩子,象征着日军侵略中国时的暴行。

背景是聂荣臻将军的亲笔书信,内容真诚感人,将一名中国将军的宽阔胸怀和博大气度展现给观众。《鞠躬尽瘁》是王吉松军事历史画创作日趋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画面充满悲情色彩,将一个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形象刻画出来。身患癌症晚期的周总理在连续几个工作日之后极度劳累,面容憔悴而消瘦。他眉头紧锁,右手全力握着刮胡刀,左手无力地捏着毛巾垂落到地面上……身体极度疼痛的不适已令他无法承受,静静地靠在卫生间的墙角边略作休整。王吉松从独特的视角来感动观众,打动观众,这就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好总理!

《毛泽东会见希思》是一幅长三米五,高两米的巨作,是王吉松绘画成熟期的代表作品。1974年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就1997年香港平稳回归问题进行协商,画面中邓小平的出现具有历史意义。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王吉松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观看相关影视资料,考证当时在场环境和氛围,对每个人所站的位置和室内物品陈设进行反复核对修改,草图准备历时近两个月,付出大量心血。

进入2000年后,王吉松的油画创作进入高峰期,先后创作了《叶剑英》、《吾土吾民》、《香港回归》、《十大元帅组画》(合作)等。《出征》是王吉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载人航天飞行一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胡主席亲自为航天英雄送行,杨利伟承载着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上天,并成功完成了这一使命。作品表现手法娴熟,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虽然画中人物不多,却能让人感到宏大的送行场面,大国崛起的气魄令人振奋。王吉松将这一历史时刻永久性地呈现,具有时代气息。王吉松的《闻一多》与闻立鹏的《红烛颂》表现手法有显著的区别,后者以象征手法表现闻一多先生的蜡烛精神,而王吉松却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站在香港的港口码头深思的情形。海风轻轻吹过,看着远处的城区感慨万千。

王吉松在刻画面部表情时,尽力感受闻一多先生内心复杂的情绪。在手部刻画上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丝毫不敢怠慢,闻一多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而出。创作一幅感人至深的军事历史画,不仅要了解我军的军事历史,瞻仰革命圣地和历史遗址,还要探寻前辈和先驱们的足迹,设想当年的革命环境和精神理想,然后将自己放置其中来创作。王吉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一次次地被震撼,一次次地被感动,把模糊不清的历史碎片变成笔下生动形象的人物,让一个个闪光的灵魂变成不朽的精神。

2009年王吉松的油画《澳门回归》(合作)被“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收藏。

主要代表作品

油画《毛泽东会见希思》200×300cm 1997

王吉松创作的《毛泽东会见希思》高2米,长3米,取材于英国前首相希思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对中国的一次访问,再现了1974年毛泽东会见当时英国首相希思的场景。当时毛泽东强调:"香港问题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过渡",从而为香港回归铺平了道路。构图上,以毛泽东为中心,以希思和邓小平为主的各两组人物分列两侧的空间位置处理,达到了稳定和平衡的效果;而毛泽东和周恩来衣着则在暗色为主色调的背景中显得跳脱而活泼。同时,画作中,由冷色调传达出的庄重与各个人物轻松微笑的表情相结合,体现出了那一历史时刻的独特魅力。本作参加“首届中国艺术大展”、“98’香港《回归历程》美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适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苏富比举办“世纪归程--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拍卖现场座无虚席,竞投激烈。拍卖成交总额达50,139,997港元,比拍卖前高估价(27,000,000港元*)高出近 2倍。其中成交价最高的拍品为马保中的《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经过数分钟竞投后,由何鸿燊博士以17,120,000港元在电话标得,比拍卖前高估价高出近3倍(6,800,000港元)。此外,路璋/陈国力/张志强/路昊合作的《世纪大典》,经过由2位电话投标者及3位现场投标者近10分钟的角逐,最终同时由何鸿燊博士以13,760,000港元在电话标得,比拍卖前高估价(4,800,000港元)高出接近3倍,赢得现场热烈掌声。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庞荗琨之油画作品《南京条约》也由何鸿燊博士透过电话与最少2位现场投标者及1位电话投标者竞逐,最后以5,472,000港元标得,比拍卖前高估价(1,800,000港元)高出超过3倍,再一次带来热烈掌声。何博士另外以2,400,000港元投得程允贤的《邓小平》像(估价800,000-1,000,000港元),以及王吉松的《毛泽东会见希思》(成交价3,360,000港元; 估价600,000-800,000港元)。竞投结束之后,鸿燊博士决定将竞投获得的价值超过4100万港币的艺术珍品无偿捐献给内地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供更多人通过这些艺术珍品见证香港回归这一过程中的历史时刻。图为何鸿燊先生(左二)、澳门立法会议员梁安琪(左一)、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左三)、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经理苏树辉先生等观看作品《毛泽东会见希思》。

油画《将军与孤女》150×190cm 1990

王吉松创作的《将军与孤女》是王吉松画的第一张军事历史肖像画,作品整体上突破了传统的写实风格,采用时空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观众的思绪很快带到抗战时期的中国。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将军身边站着被遗弃的日籍孤儿,她露着胆怯而无助的眼神,传达出战争带给日本民众同样的灾难。若隐若现的中国死难群众和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一个撕心裂肺哭泣的孩子,象征着日军侵略中国时的暴行。

背景是聂荣臻将军的亲笔书信,内容真诚感人,将一名中国将军的宽阔胸怀和博大气度展现给观众。油画《将军与孤女》参加“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获总参美展金奖,“北京市建党70周年美展”优秀奖、收藏。

油画《出征》270×227cm 2007

王吉松创作的油画《出征》在2007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并入选“《翰墨丹心》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

2008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翰墨丹心——向党的十七大献礼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长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等领导及200余位艺术家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覃志刚主持。“翰墨丹心———向党的十七大献礼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汇集了靳尚谊、冯远、刘大为、欧阳中石、张海等150余位当代著名书画家的精品力作,其中油画22幅,国画50幅,书法作品81幅,涵盖真、草、隶、篆等书体。生动表达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优秀的作品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美好心愿,展现了在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文艺贯彻“三贴近”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丰硕成果。展出的作品充满浓郁时代气息、显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成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流光溢彩的艺术画廓。

图为2009年董建华在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李翔陪同下于华润大厦香港展览中心参观解放军美术书法精品展王吉松的油画《出征》。

部分参展、获奖 、收藏作品

1978年 油画《铮铮铁骨》“张志新事迹全国美展”。

1981年 油画《假日》“建党60周年全军美展”。

1986年 油画《项链》“南疆前线全军美展”。收藏。

1987年 油画《红军的故事》“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

1992年 油画《将军与孤女》“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获总参美展金奖,“北京市建党70周年美展”优秀奖。收藏。

1992年 油画《日出》“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获总参文艺创作奖、大奖。收藏。

1994年 油画《鞠躬尽瘁》“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军第二届廉政书画展”一等奖。收藏。

1996年 油画《振兴中华》“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展”优秀奖,收藏。

1997年 油画《大河颂》“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

1997年 油画《毛泽东会见希思》“首届中国艺术大展”、“香港’98《回归历程》美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99年 油画《万家灯火》“第九届全国美展”,“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优秀奖。

2001年 油画《叶剑英》“建党80周年《光辉八十年》人物精品展”,收藏。

2002年 油画《吾土吾民》“第十届全军美展”,“全军第一届廉政书画展”二等奖。

2007年 油画《出征》“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翰墨丹心》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

2007年 油画《十大元帅组画》(合作)“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

2007年 油画《闻一多》“《世纪伟业》中国绘画艺术特展”,收藏。

2009年 油画《澳门回归》(合作)“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收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