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店镇
释义
1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

浙北名镇—嘉兴市王店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沪苏杭金三角中心,东临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依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黄金腹地,也是上海经济龙头的理想延伸地,是一块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的投资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

概况

浙北名镇——嘉兴市王店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沪苏杭金三角中心,东临上海、西靠杭州、南濒杭州湾、北依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黄金腹地,也是上海经济龙头的理想延伸地,是一块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的投资热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王店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是鱼米之乡,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大文学家朱彝尊故居"曝书亭",是浙江省旅游百镇,被誉为江南水乡一颗璀璨的"明珠"。

详细信息

王店镇是新兴的交通枢纽型工贸重镇,被列为浙江省中心镇。交通非常发达,沪杭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和乍嘉苏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并拥有出入口,高速公路连接线穿镇而过,北接"320"国道,南连海宁、海盐公路,构成了嘉兴市南的交通枢纽。上高速公路距上海100公里、距杭州90公里、距苏州80公里。长水塘连接京杭大运河和黄浦江 ,离东方大港乍浦港仅30公里。全镇工业目前已形成了小家电、纺织、针织、保温、建材、化工、塑料、食品等行业。进入新世纪,为了更快的发展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富裕人民,王店镇已把"招商引资、开发专业区"作为一号工程,并加快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规划了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王店 .中国小家电城工业专业区、小家电专业区-北区和小家电专业区-圣龙区。

开放的王店正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向您敞开热忱的胸怀,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能人志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历史

王店镇名,始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嘉兴镇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亩,聚货交易,始称王店"(《嘉禾志》)。"后簪缨相继,日渐殷庶,遂成巨镇"(《梅里志》)。至明中叶,此地"镇民之居,夹河成聚,为里者三",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自唐至清,镇东为大彭乡,镇西为嘉会乡,镇跨两乡之间。"宣统初元,自治之议起,乃划各区以属之,名曰王店镇区"(《梅里备志》)。辛亥革命后,虽几经兵灾,仍为货物集散地,设王店镇。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由商业性城镇发展为以轻纺、家电、轻工为主的工业性城镇。

王逵喜梅,以植梅著称,故镇亦名梅里,梅汇,梅会里。镇形如长龙耸尾。镇中主街,自东而西,长达1.5公里,其尾街由南至北,约800米。市河居中,史称梅溪,溪沿主街西连长水塘。

王店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彩灯、剪纸及民间工艺享誉一时,灯会是王店镇一大风俗。早在明清两代就已盛行,被誉为"禾城一奇花"。彩灯品种极多,亭灯、台灯、楼灯、阁灯、船灯、塔灯、牛灯、龙灯争奇斗艳,各显其妍。大型灯会自民国以来就有6次,分别是发国二十三年,抗战胜利,1950年,1956,1959年和1976年。著名工匠朱颂清所扎彩灯,自成一家,彩伞灯是他的拿手一绝,1934年举行的灯会中就有他的作品,还有关帝銮灯,行牌师旗灯等,深得观众赞赏。

当代剪纸艺人龚德康先生,自学成材,所创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剪纸比赛中获奖,并被一些工艺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华剪纸协会会员,浙江省剪纸协会理事。

民间艺人层出不穷,著名木匠朱祥林擅长小木家具,尤精于古典家具,所制家具工艺精美,名闻杭嘉湖一带,著名雕花匠黄生有,精于刻花,浮雕,梅、兰、竹、菊。传统戏文样样精通,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应为南湖红船雕饰,所雕图案,花纹精工细巧。1960年被评为省级名师巧匠。1969年又雕成小红船,工艺玲珑剔透,与大红船相媲美。被评为"杭嘉湖名雕花师"。

该镇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有茶馆、书场、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俱乐部、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镇业余艺术团,每年举办梅里之春演唱会,有十余名艺人多次在省、市、区获奖。各类文化艺术协会――梅里集邮协会、梅里书画社、梅里摄影协会、梅里花卉协会、王店信鸽协会等民间协会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全民健身活动深入人心,镇建有游泳池、溜冰场、门球场、篮球场、乒乓室、棋牌馆、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歌厅、舞厅、宾馆、饭店一应齐全,文化古迹存有多处,是浙江省的百强旅游镇。

民俗

王店自古风俗淳厚,崇礼重耻。一年之中,有诸多节日,各具旨意。每届除夕,合家团聚,喜辞旧岁;元旦降临,爆竹喧天,欢度新春。或者选择良辰,烧香祀祖,祭天拜地、祈求赐予福泽,俾使商贾获利、五谷丰登;或则同宗共族,邻里好友,相互往来,为婚嫁吉祥作庆贺,为丧葬悲哀作悼慰。凡此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形成为风俗传统。

春 节――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的大节日,每当过年,家家忙于扫住宅、掸檐尘、办年货、制新衣、祭祖先、吃年饭、走亲友、贺新年。节日期间,亲友互访,俗称"拜年"。农历正月初一子夜零点开始放爆竹,以迎新年。早晨吃甜汤团,以取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之意。也有吃长寿面,意在长寿。初二开始,亲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

元 宵――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古时称上元节。旧时有迎龙灯、赛龙舟等习俗,还有吃汤圆的习俗。新年到元宵为止。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吃撑腰萝卜撑腰糕(年糕)之习。用春节中留下的年糕,油煎拌糖,吃了计个吉利:"走路腰板挺,劳动腰骨硬"。儿童竞放风筝,里人集资演戏酬神(土地神)以取乐。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妇女采野菜花插头上,有人夏不头晕之说。清康熙庚子辛丑间(1720-1721),三月三日有佑圣会,届时糜费千金、舣舟万计,男女咸集,娱乐一时.

四月立夏节――镇民喜啖青梅、尝樱桃、做麦饼。儿童最喜爱立夏节,常自带锅碗,结伴到田野烧饭吃,俗称"烧野米饭"。立夏称人,是另一项活动,每到此日,家人皆称体重。小孩增重,爷娘高兴;老人增重,儿孙快乐。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家家吃棕子,吃雄黄豆。门前悬菖蒲、艾叶。用雄黄在儿童额上写"王"字,穿五毒衣,以驱邪。

王店分龙日――原与各地同,因某年五月二十大火,后改为五月二十一日为演龙日,俗称"演龙"。赛龙之日,观众挤满街坊,场面极为热闹。建国后,仍在此日举行消防演习,检查消防设备及效能。

六月初六――俗称"狗汰浴日"此日孩童不下河沐浴,相传能少疾病、增健康。家家翻晒衣裤、被褥、毛毯等,以防霉蛀。

六月初七――俗称"七巧日",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夜有牛朗织女鹊桥相会之说。此夜可以从"天河"观看牛朗织女星相移近,里人以为一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旧时从十二至十六祭死者亡魂,现少数人仍有沿用。

七月三十――农历七月三十日传说是地藏王菩萨诞生。这天傍晚家家户户插香烛于地,谓插蜡烛;以木屑拌油放在瓦上点燃,名曰走路香;用砖叠成塔状点香其上,称灯塔;用纸灯放入水面,随其漂流叫放水灯。现少数人在当日仍插烛于地。

中 秋――农历八月十五月亮圆,人称中秋佳节。是日吃月饼、南瓜、南瓜籽。半夜看月华,旧时东岳庙有赏月会。月饼又作赠送亲友的礼品。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俗称重阳节。文人雅士喜登高赏菊饮酒吟诗。群众喜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12月22日冬至――节前一日称冬至夜,以酒菜、纸绽祭之亡灵。冬至日有吃什么补什么之说,是日起喜食补、药补者开始冬令进补。

腊月二十三送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夜。开始做过年的准备工作。扫屋尘、备年货,烧赤豆糯米饭祀灶君。用红纸湖的纸轿送灶神。以冬春柏枝绕在麻梗上叫"节节高"。用麦芽糖涂在灶君的"嘴"上,说让灶神上天为人间说话。现老式柴灶已为煤球炉、煤气灶取代,送灶神的旧俗已不复存在。

除 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俗称年三十。以鸡、鱼、肉、年糕祀神,称请年土地。家人团聚,共进晚餐,称吃年夜饭。是夜通宵达旦不寐,谓守岁。饭后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此夜任凭果壳丢满地不扫。

名胜

曝书亭位于镇百乐路一号,此亭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为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晚年读书著述之处,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曝书亭历时250余年,几经天灾兵祸损毁。自清朝民国至今共修葺11次。亭园占地6532平方米,亭、阁、堂、舫、轩布局其中。原有桐阶、菱池、槐沜、荷池、芋陂、青桂岩、钩船舫、绣鸭滩、落帆步、六峰亭、同心兰砌、曝书亭等十二景,现大多湮灭。曝书亭为十二景之冠,留存至今。占地36.39平方米,四周石柱镌有碑碣,西北两石柱上,刻有杜甫诗、汪楫书及两浙督学(学使)阮元重书:"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曝书亭亭额为清代严绳孙所书。

园中正厅称"潜采堂",为朱氏读书,著作、藏书、书写之处。墙上刻有朱氏画像;梁上挂有"研经博物"横匾,原为康熙御笔,因佚由西泠印社张宗祥重写,原堂中藏书甚丰,达8万卷之多;并藏有朱氏爱物端砚,曝书亭全景画卷,亲书条幅,楹联等。

西区舫斋好似游船,楣额"醧舫"一匾,系清初郑簠所写。此斋三面临池,侧有曲桥,池有荷花,坐此斋中,似坐画舫。相传为朱氏与诗友聚会、吟诗之地。六峰阁立于假山之上,六峰是指硖石、横山、及殳、史各两峰,共称六峰。朱氏常登临阁上,抬头眺六峰,低头望园景,怡然自乐。娱老轩为朱氏晚年娱乐之所,与曝书亭遥遥相对,轩中原有清式卷案雕花太师椅等物,因年久已散佚。

亭园中花、木、虫、鱼数百种,朱氏最爱青竹,"徙步十余次,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因爱竹,以"竹坨"自号。所作诗、词中,咏竹之处,达十次之多。如"北坨也竹、南坨也竹,护吾庐、几丛寒玉";"昨夜疾见吹拔木,老夫差喜竹平安!"等等与竹同乐。

1989年11月21日,在曝书亭举行"纪念朱彝尊诞生360周年座谈会",参加有嘉兴市各界知名人士50余人。会上,评价了朱氏生平及著作,印发了《朱氏年谱》、《曝书亭简介》,朱氏学术思想研究论文等,并留有到会人士签名录一幅,书画数幅以作纪念。

2 河南省内乡县王店镇

王店镇代码:411325107。2006年,辖19个村委会:马堂村、王湾村、薛岗村、石桥村、薛河村、显圣庙村、均张村、宋沟村、雷沟村、堰张村、杨湾村、四张村、岗樊村、马沟村、刘观村、黄河村、周营村、王店村、河东村。

王店镇位于内乡县城北约20公里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740公顷,总人口47336人,其中农业人口45557人,主要以汉族为主,杂居有少量蒙、回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下辖19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289个村民小组。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通旅游胜地宝天曼,南接312国道,国家二级战备公路灌二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无山,平丘兼有,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近年来,王店镇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基础建设上,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建成了世纪大道、人民广场一大批精品工程,拉大了集镇框架。全镇政通人和,社会稳定。据统计,2004年底,全年农业总产值1.2亿元,国民生产总产值完成1.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6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政一班人转变观念,扩大开放,创新机制,锐意进取,经济发展石头迅猛,前 景诱人。工业发展上,以镇工业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外引内联,以形成造纸业、淀粉加工、禽蛋加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地,以项目为支撑,以造纸业、淀粉加工业、饲料加工、禽畜产品深加工为工业发展的支柱,不断盘活存量,膨胀总量,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造纸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生产上,围绕特色,培育支柱,形成了“牧、烟、果、椒”四大产业格局。全镇拥有三千亩以上的杏李、银杏、油桃林果示范园、林果总面积2万亩。在此基础上,发展林地养殖示范点5处,初步实现了立体种养、规模效益。2006年,烟叶产量达154万斤,上等烟比例达63%。全镇拥有养殖小区22个,禽畜存栏量200万头(只),2006年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王湾村标准化养鸡场,可存栏10万只。在党政一班人的带领下,王店镇正向着工业大镇、养殖重镇、林果名镇的方向迈进。镇工业园区位于王店镇北,紧邻灌二公路,占地300亩。目前已有造纸厂、面粉厂、淀粉厂、饲料厂、乡巴佬鸡蛋加工厂等十几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设施良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镇企业办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是外地客商到王店投资兴业的沃土,是王店工业经济的聚集带,对外开放的窗口

3 湖北省孝昌县王店镇

概况

王店镇位于孝昌县北部,毗邻大悟县芳畈镇,广水市太平镇、杨寨镇,安陆市赵棚镇及孝昌县小河镇、卫店镇。东西相距13公里,南北相距12公里,辖区总面积77.4k㎡。王店镇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丘陵岗地,地势平缓,起伏不大。辖区主干河流有东、西澴河,港叉有栀子港。有水库3座,当家塘堰400余口,泵站30余座,澴河大桥2座。耕层土壤主要有粘土、沙壤土,大部分为沙壤土。有丰富优质的河砂资源。属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2℃。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易发生冰苞、雷电、洪水、大风、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

2008年,全镇耕地面积30631亩,其中水田20836亩,旱地9795亩。境内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三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近五年来投资2200万元,对路基拓宽、取直,修柏油路,水泥路160公里,全乡实现村村公路硬化,村村晴雨通车。2008年,辖盛畈村、河龙村、王河村、农光村、磨山村、流砦村、港边村、北新村、官塘村、庙下村、高岗村、陈巷村、白鹤村、贺家村、红胜村、响堂村、十里村、巴石村、黄城村、藕塘村、永合村、四合村、大塘村、八里村、周游村、民益村、何砦村、壕沟村、塘李村、杨岗村、草塘村、齐岗村、河口村、老营村、严刘村共3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63个村民小组,10215户。总人口45531人,其中,男性人口23256人。劳动力人口23919人。自然增长率5.9‰ 。全镇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等。

经济建设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财政收入6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5元。

境内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稻谷、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等。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红栀子、早蜜桃、意杨等。1993年以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制定种植“332”(3万亩优质林果、茶,2万亩草场及经济作物,2万亩优质稻)的调整规划,按照“山岗林果茶,水田优质稻,河畈种蔬菜,坡地抓油料”的总体思路,优化规模布局和苗种结构,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品种优质率。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20470吨,油料总产2134吨。同时,按照发展“四大养殖”建设畜牧大镇的思路,制定养殖“711”(7万头猪牛羊鹿,100万只鸡鸭鹅,1万亩精养水面)的调整规划,积极推广养殖小区,农业小农庄模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08年,全镇有养殖大户58户,牲畜出栏、家禽出栏、水产品产量分别为34000头,220万只、1671吨,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西山牛、猪、鸡、鹅等综合养殖,居委会长勇养殖场、官塘五六养殖场、农光曹灿养鸡场、响堂明清综合养殖场、草塘耀峰养鸡场、草塘建文养殖厂、海林养猪场,张冲水库养殖场等。还形成西山果茶、齐杨栀子、磨山土鸡等一批农字品牌。另外,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全镇21个有林村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工业起步较晚,民营企业发展缓慢,涉及食品、肉类加工、面粉加工、建筑等12个行业的个体私营经济,主要满足本镇需求。近几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本地丰富的资源为载体,上大工业,投资过100万元的规模企业逐渐增加。2008年,有工业企业15家,分别是孝昌三枫眼镜企业有限公司、兴和砂厂、磨山石器厂、白鹤砖厂,免烧砖厂5家、预制厂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分别是孝昌三枫眼镜企业有限公司和王店镇白鹤砖厂。

境内建有6条商业街。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集镇进行拓宽改造,新铺排水管道4000米,修建中心集镇水厂。通村公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均实现“村村通”。移动网络覆盖90%的村庄。2008年,有固定电话5000余部,因特网用户有300家。有变电站1处,移动基站10处,联通基站10处,安全饮水工程10个村,新建维修村级活动室15个。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功能较为齐全,对整个街道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已形成“三区、三路、三街”的全新局面。中心集镇王店镇区成为孝昌北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技术和信息流中心之一。

科教文卫

建县以来,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扩改建学校教学楼、食堂、宿舍、厕所。2008年,全镇有初中2所,小学11所,教育点9处,私立学校1所,中学生在校人数4000余人,小学生在校人数7000余人,在职公办教职工300余人。2006年,投资25.7万元建文化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478.24㎡,设有图书室、科技培训中心、电脑点歌、歌舞厅、棋牌室等。常年举办科技培训班,培训20多个种养技术,日平接待群众200余人次。有农家书屋2个。地方戏、书法等艺术代代相传,县书法协会会员有6人,王店镇书法协会会员有126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村村建有党员电教活动室,已建成村级农家书屋5家。有中心卫生院1个,达标村级卫生室5个。2008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以上,农村低保共有2000余人。有福利院1所,在院老人74人。

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乡镇”,“孝感市文明乡镇”、“孝感市林业先进乡镇”、“孝感市科普示范乡镇”,“孝昌县五好乡镇党委”、“孝昌县综合目标考核先进乡镇”、“孝昌县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王店镇各类学校

孝昌县王店镇严刘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中心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何砦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八里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农光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北新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官塘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对巴石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庙下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新建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民益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河龙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流砦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王店中学

孝昌县王店镇王河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白合中学

孝昌县王店镇白合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磨山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红胜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草塘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藕塘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贺家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陈巷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高岗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黄城村小学

孝昌县王店镇齐岗小学

风景

孝昌县王店镇八景

一里三庙古迹多,玉皇阁下打儿窝。

百冲汇积千口堰,十八滚桥贤人坡。

商周台子书声朗,春水玉塘荡碧波。

西造仙景千秋业,东架长虹万民歌。

关于八景的故事

一、一里三庙古迹多

相传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71年,周成王封熊鄂的曾孙熊驿于荆州居住,熊鄂喜欢云游,他发现孝感北部的磨山绿荫葱郁,认定是一个风水宝地,便弃荆州而居磨山。

战国时期,公元前535年,楚蒙谷不愿接受楚王的封侯,步熊驿的后尘,跑到庙里做了庙祝,后得到了楚王的援助,在磨山之巅修建了南华寺庙。从此,磨山香火不断,朝拜者甚多。后来又有人在磨山修建了中城庙、北城庙,三庙相隔大约一里路程,即为“一里三庙”。

二、玉皇阁下打儿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孝感北部,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潭,深潭里有一妖怪作祟,它把深潭边缘之土一方一方的塌下,使之面积不断扩大,如果不及时控制,此地将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村庄和田地就会淹没,害得当地百姓不得安宁,村民们忧心如焚。村里召开了民们大会,村民们商议齐心协力地挑土填塞深潭。观音菩萨云游到此,她看到了村民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受着累的日子,就托梦点化挑土的民众,她让每一个挑土的人的扁担上系一根红绳子,挑着的担子就会轻松一些。民众都按菩萨梦中的点化去做,果然挑着的担子轻得多。过了几天,一个赶南山塞北海的人赶着山来到此地,此时正值晌午,赶山的人又累又困,把山正好盖在深潭上,就在此地睡起了午觉。观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喜上眉梢,此地的村民有救了,她点化一个老者:“您看赶山的人的鞭子是用红绳子做的,跟你们扁担上系的红绳子一模一样,何不将民众的红绳子收集起来套成一个鞭子换那赶山人的鞭子玩玩。”老者听了观音菩萨的话,就做了一个与赶山人一模一样的鞭子,乘那赶山人在酣睡中,换下了那赶山的鞭子。

下午三点,赶山的人一觉醒来,准备起程,他用鞭子抽打着山,山丝毫不动,他生气地猛力地抽打此山,竟把山南尾抽打成了一个形似扬叉的大洼,(此地称为扬叉洼,王店变电站所在地),山依然巍然不动,赶山的人更加生气,用尽平生之力抽打着山,山还是一动也不动,鞭绳却抽断了,飞到了河南的新野,他气乎乎地将鞭杆一扔,正好落在河南的邓县。山盖着了深潭,妖怪再也不能作祟,从此当地的老百姓安居落业。

这件事让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老人家驾着一片祥云来此视察。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在磨山北顶修建了一座玉皇阁(1966年被毁),观音菩萨又在玉皇阁端设置了一个打儿窝,据说当地百姓求儿求女,只要多积德,扔石进窝,观音菩萨都会满足他们的愿望。

三、百冲汇集千口堰

在磨山的北麓,有一座水库,名为千口堰,始建于宋朝,自明朝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重视水利建设,水库逐年扩建,终于在1959年建成了一大型水库。

传说如果某地有一百条冲,此地就会出帝王,笔者曾过细地数过,数不出一百条冲来,大概只有九十几条吧,当然也就没出现什么帝王。每到下雨的时候,冲里的雨水就汇聚到千口堰。千口堰还有天子坟、避风港、一百(一柏)土地庙等传说。

四、十八滚桥贤人坡

在王店镇台子湖东侧,有一个小桥,桥墩是用十八个石磙垒成的。贤人坡即指经过滚桥往西走,再上一段陡坡,就到了王店镇台子湖中学,这是学生上学必经过之路,所以称为贤人坡。

五、商周台子书声朗

台子湖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平地,相传在商周时期,有一王侯死后埋葬此地。后来,在其附近逐年挖湖疏通成港道,此地就堆积成一个土台子。到了南北朝时期,大兴庙宇,当地的村民就在此台子上修建一所小型庵堂,直至明清朝后,此地又建成一所较大规模的尼姑庵堂,名为张家台子庙。新中国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挖掘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西周时期的陶瓷碎片,台子湖被纳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尼姑庵堂早已不复存在,代替的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学校园,学校人才辈出,师资力量强大,被列为孝昌县重点中学之一。

六、春水玉塘荡碧波

在磨山南麓有一石洞,名为春水塘。磨山之石是做石磨的上等材料,石匠们在此成年累月地琢石磨,就琢出了一个宽十余丈,约五百米深的石洞,此洞长年积水。1962年天旱,两台6—8马力抽水机,架长管抽了两个多月,没有抽干。现在春水塘的水质清澈,青松倒影,美景宜人。

七、西造仙景千秋业

在王店镇以西有一坐小山,名为西山,此地现被开发成一个农业生态园,成为避暑旅游休闲之地。园内楼台亭阁,山水相连。牛、羊、猪、鱼生态养殖;果、茶、花四季飘香。松柏成林树成行,百花季有余香。走进西山,如临人间仙景,这是勤劳的王店镇人民创造的千秋大业。

八、东架长虹万民歌

在王店镇敦厚白鹤庵有一个势如飞虹的放水渡槽,此渡槽全长800余米,横跨栀子港东西,气势宏伟,犹如飞虹。此渡槽能灌溉耕地一万余亩,十余个村。每逢天旱的时候,从芳畈水库引水抗旱。自从有渡槽,此地旱涝保收,因此渡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歌颂和称赞。

4 湖北省当阳市王店镇

王店镇 镇政府驻王家店,人口39603人,面积264.9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王家店、跑马、木店、新店、朝阳观、王店、史店、黑土坡、同心、白河、熊河、金星、满山红、双莲、泉河、严河。

5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

王店镇概况

王店镇位于阜阳市城区南部7公里处,地处东径115°42′——115°50′,北纬32°45′——32°52′。北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与三十里铺镇、阜南县袁集镇接壤,南至阜南县焦陂镇,西与三合镇相连,总面积69.08平方公里。

目前全镇总人口6.2万人,辖15个村居委会。

历史沿革

清末此处是阜阳至焦陂的过路店,1904年兴集,因王姓住户居多,故名“王店”。

1948年设王店乡,属许堂区管辖

1950年置王店区

1958年成立王店公社

1961年复置王店区

1969年撤区并社,再置王店公社

1983年称王店乡

1984年改称王店镇

1986年隶属县

1992年撤区并乡,形成现在的王店镇。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王店镇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境内地势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自然坡降为1/8000,平均海拔高程为30.2米。

2、气候特点

王店镇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季风气候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3、河流水系

王店镇沟河纵横,境内主要有七渔河、两清河、中清河、东清河和小润河五大水系,经开挖、疏浚的大小沟渠总计987条。

4、土壤

境内土壤主要为普通砂姜黑土亚类,其次是普通棕壤亚类,黄潮亚类。

5、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发部[(1992)160号]文件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确定王店镇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资源

1、土地资源

全镇国土面积690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59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1.5%,人均耕地1.22亩。

2、水资源

本镇南临小润河,西靠七渔河,境内有众多的沟、河、水渠,地表水较丰富。

王店镇属古河床发育富水区,该富水位层较稳定,富水性强,水位埋深为1—3米,含水层厚度10-20米,因此地下水也较丰富。

3、农业资源:主要为农作物和家畜

本镇地处平原,气候适宜,境内沟河纵横,因此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原种植结构主要是夏麦秋豆。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不断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在镇域西部形成了以十二里庙和宁小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镇域东部以韩寨、胡庙为中心的药材生产基地和镇域中部以双郢、高棚、余庄为主的养殖中心。

4、劳动力资源

王店镇现有劳动力4091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为31385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经济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王店镇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加强,一九九八年在全市255个乡镇中排名第57位;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687万元,财政收入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7元。

王店镇是农业大镇,1999年农业总产值为1773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1.8%,比上一年增长6.4%。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占57.7%,其余依次为:牧业占35.3%,渔业占3.8%,林业占3.2%。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量39662吨,油料产量269吨,棉花产量462吨。养殖业中,肉类总产量为7508吨。

与农业相比,王店镇的工业基础仍显薄弱,1999年镇工业总产值为695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4.6%,工业构成中食品、机械、建材工业占主要地位。

基础设施

1、交通

王店镇对外交通主要 为公路运输。

境内主要有四条对外公路,分别为S202省道,域内长度为8.41公里;阜焦路为乡级道路(阜阳—王店一阜南焦陂),域内长度为6.45公里;段郁路为乡级道路,西与S202省道相连,东至三十里铺镇与105国道相接,域内长度为8.76公里;韩寨路为一般道路,南至阜南县,北接段郁路,域内长度为4.50公里。公路交通较为方便。

2、电力

王店镇变电所为35KV变电所,位于城镇北约l公里处,由颍西110KV变电所3823线(颍王线)进线,输往王店镇、三合镇、三十里铺和清河办事处(部分地区)四地,境内村庄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为97.5%。电力供应促进了城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电讯

境内设有电信支局和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程控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为2200门,实装电话1200门,已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普及率为1.7部/百人。

邮政支局为全镇代办邮政业务。

4、防洪排涝

多年来,历届镇政府均注重农田水利建设,开挖沟渠,整治现有水系,境内大、中、小沟均达到五年一遇除涝标准,现已基本杜大涝的发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2: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