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西 |
释义 | 目录:【地理位置】 【追根溯祖】 【历史---蔓粹记】 【也说名人】 【今日万西】 一 、地理位置 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境东南部,鸬鹚乡与高家镇接壤处。2011年全村共有270户,1400人。该村历史优久,人文荟翠,民风淳朴。 宁静而又不失美丽。 万西村东北方向接木里,西接龙口,北部约1.5公里处为夏北山,南面为开阔的平地。地势比周围其他村落均高。环顾四周,一座座的山丘自东向西然后回到东面将其紧紧环绕,仿佛一座坚固的城墙。在古代,绝对是文人的隐世首选之地,而正是在兵荒马乱的南宋末年,由方干之后安仁公首迁这里。 二、追根溯祖 凡华夏儿女尽属炎黄子孙。在百家姓中,方氏始于公元前七百年间,即西周末年, 东周初年。 周朝大夫东朔公世居河南洛阳上渚里,因奉周宣王之命率三千将士南征,战 事有功,被封为定远公并得赐姓,称为方叔,后人以方为姓。 追终溯源,方氏的始祖是方雷氏,而方叔是江南始祖,因此,在江南方氏家 谱上记载的是方叔是方氏始祖。 后因王莽篡权,约公元三十年,方叔后裔方紘赴丹阳为官,由河南迁江苏 丹阳。约公元六百年,后裔方亮任庐、申二州刺使,由丹阳迁到淳安雉 山县。约公元八百年,后裔名儒方干(字雄飞),其父乃桐庐教授, 而方干本人不愿做官,就由淳安雉山县迁到了浙江桐庐白云源,后来避 居鉴湖。 到了公元九百年左右,后裔方殊起受任广信中丞,所以从桐庐迁到了江西弋阳荷湖山,至大理寺评事方庆远时,其伯父有八个儿子,分居在贵溪、上饶、铅山以及弋阳各地。方庆远自己也由荷湖乡迁到了弋阳的建节乡源里村,之后该地划归德兴管辖(此时德兴设县,需要领土),所以方庆远其实是德兴人。方庆远有五个儿子,方云、方林分别居住在德兴的上、下坊;方齐迁到波阳;方吉、方霆一起迁往了乐平桥亭。公元一千年间,桥亭的方熊叔也有五个儿子:方师颜迁往了大寺下(不是大寺上);方师且迁到西石;师尹迁往桃园;师宏迁到枧头、塘尾;师宴之子方安仁迁到蔓粹(现在的万西)。 三、历史---蔓粹记 1)万西一九六二年改原名蔓粹为万西,之间曾叫过一段时间万岁。蔓,即蔓菁,春天开黄花,叶大根块状,可以食用。 粹,是蔓菁的精华。之所以取名蔓粹,意思是蔓粹是这个地方的精华,农食的祥兆。 2) 约公元1100年,在外任大理寺评事的方安仁晚年回家,在万西建老椿堂为宅子,从此定居在现在的万西,按理说,万西在此之前就应该形成了村庄,只是因为他的后人很多做官了,这些当官的后人就举他为万西的祖宗。从宋末到明朝中叶,是万西向外繁衍的鼎盛时期。在方千七时,人口便开始向外延展,大约公元1200年时,方千五迁到了现在的杨林口,不过只在那繁衍了五代便终止了,现在在杨林口和庄泉交界处划了地基,部分归杨林口 ,部分归庄泉,还有部分是万西的。到了千七时他迁到了现在的龙口,所以之前龙口一直在万西上谱,千七的子孙又有些迁到了花山、磐塘、安徽的桐城,花山又有部分迁到小花山;公元1350年千二及其后代迁往了淇头罗溪、中溪、大源;1400年千十后代迁到波阳枧天街。因此万西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村庄。 3) 前些年万西有部分人迁去了现在的高家方家坞,这次不像以前只是去了一个或兄弟几个,而是十几户同一支派的。 4) 万西在旧社会为九马十三方联盟成员, 5) 万西八景 6) 万西方氏总祠堂。方氏有约:每六十年方氏举行入谱大典。而在大典期间便是在万西得方氏总祠堂举行。 7) 万西古樟木:在老学堂东北方向约150M处有棵半残的古樟木,据史料记载,此树1000年以上,因为在万西成村之前它就存在。由于先后几次遭雷电袭击,该树现今只存原始的1/4,但仍可看出它的古老,可以推测,该树原始大小需要10个成年人左右手拉手才能合抱。 四、也说名人 谱上有名的庠生、贡生、举人、进士总共有48人,做官的37人,足迹遍布十多个省份。 如方安仁之后的宋朝方应求任京学教谕;元朝的方德明任陕西行事左右司郎;明朝的方彦逸任户部主事,方素易任浙江金华知府。因为谱上详细记载了方素易,所以此人故事极多。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方正兴的被封为建威将军,其祖上即祖父、父亲也因此而被同时封为建威将军,都是正一品。建威将军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将军。 五、今日万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