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王城 |
释义 | 在湘南海拔1500米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着美丽的小村庄。座落在二省三县的边界的丛山中,就是如今桂东黄洞的青竹村。 古时,这里香樟挺拔,桃红李白,轻纱浅雾,翠竹掩映,此村庄人们把它叫做“烟竹堡”(方言‘英姿铺’)。桂东沤水、“七县同饮一河水”的湘江耒水均由此而起源。“烟竹堡”四周有全用长条方青石砌成很高的城墙。故又名“万王城”,往东一刻时辰可入江西遂川之域,往北不出半个时辰可进炎陵之地。 古城简介边陲上的千年古城——桂东万王城 《大明一统志》六十六卷14页载道:“万王城在桂东县东北五十里,万王不详。相传,王曾寓此,今有阶砌,旁有修竹数竿,日夕自仆,扫其地而复立;内有桃李弥望,乡人当垂实时往采食之,味甘;但不可取去,或摘私藏,必失归路”。 笔者在《万王城中的王孝先》一文中专写过王曾(王孝先)。所在《湖南王氏源流》中考出:“始迁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苏苏州,宋景佑2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迁桂东万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今又在《大明一统志》中又考出“……王曾寓此……”但王曾是否是万王城之万王,还是不得而知。 “一城高踞万洋山,豺虎遥惊丧胆寒”。至于有关万王城的一些情况和传说,我在《大清一统志》三百七十七卷、《广与记》、《大明一统志》六十六卷、《万历郴州总志》卷之六、《嘉庆郴州总志》、《花史》、《三长物斋长说》、《方与纪要简览》等典籍考证中均有些记载。 《桂东县志》中所载“……村有古城,龙盘虎踞,所吞山光。城南、城西各筑一寨,势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修有马道,遥想当年金铁马,旌旗蔽日,仿佛依稀。颇有“一城高踞万洋山,豺虎遥惊胆寒”气概。古城旧地十二亩,呈椭圆形,年代悠久,已辟为田畴,昔日金城汤地池,仍历历在目。绕成墉垣,全部为为条方石砌就,高3米,底宽3米,顶宽2米;墙外掘池,还能清楚看见的有一里多,宽7米,深3米;城门石阶十余级,阶长1。15米,宽30公分,高20公分。” 由此看来,“万王城”应是万洋山中一处军事要塞。驻兵少则数千,多则万人。军饷粮草,如何解决?这支队伍究竟是聚兵举事?还是残军避难?……这样大规模的城堡不是一天两天可建成,至少得几年时间才能建造好。万王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个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花那么多时间来筑造这个城堡呢?……一切,更使人扑朔离迷。 1982年,桂东县组成文物调查小组对万王城进行实地考证。在古城内外,没有发现半截完整的城墙了,但却发现处处横放着零散的长条保方石。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青砖、天地瓦和许多陶片,在村民家里征得铜钱二枚、石臼米规和砚池一方。这方石砚池上刻云纹异兽图案。充分说明当时有文化人在军中。 如今湖南省图书馆所藏的《大明一统志》中有万王城的辞条,均无详细说明。据说明修的桂东县志中以“名恶事幻”为由,将万王城之辞条删除。由“名恶事幻”句推断,也许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支囤兵举事的队伍,和流传有大多的离奇古怪的传说,而将这里所演译出轰轰烈烈的历史抹杀了!如今作为桂东一大人文资源,如能很好地挖掘出来,加以整理,也应是对桂东的历史文化的负责。 故事传说《翠竹扫城》相传。古时候,万王城田连阡陌,竹木蓊翳。城中分东西南北街,穿插一些小巷。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城旁静静地流过。 自古至今,很少有人知道万王城的首领万王的师傅是谁。是谁呢?是中华道教鼻祖张三丰。万王城与黄洞羊石的“玉女云环”山不算很远。张三丰常在 “玉女云环”山上进行修炼,如今那山上还留有张三丰用剑劈了个很大的“丰”在一个巨石上,那个怪怪的巨石见证了当时的一切。后来,张三丰又到湖南最高峰齐云山上修炼很长的时间。在史书上均有记载的。 张三丰移至齐云山修行时,总难免有些怀旧之心。也有人说,神仙也有七情六欲。不过,神仙大多数是重感情的。不知是张三丰是在思念着“玉女”的旧情?还是留恋着那里的青山绿水?还是……总之是熟地难忘。在回返云游“玉女云环”山上时,恰巧遇上万王也在“玉女云环”山上观赏风景。交谈之中,张三丰很赏识万王。张三丰接受了万王的叩拜为师,应允他为入室弟子。由于万王天资聪敏,加上勤学苦练,在修炼兵法的同时又得到了张三丰的真传。治理得城中秩序井然,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民间盛行着一些神秘文化和一些伪科学的做法。也就是如今在民间所流传的一些游戏和法术,如木方饭桌能自动行走的“九牛推车”,能使蒸饭时一边生一边熟的“雪山水”,医治又呕又泻的“报犯”,医疗跌打损伤的“跌打水”,还有“藏身”、“断血”、“点穴”、“五雷风”、“五雷火”……据说,这些小法术都是万王所传授下来的。 在当时,也有人认为学这些小法术起不到什么作用。万王为了使大家相信他身怀高超的道法。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他朝着南方,口中念念有词:“起眼望青天,师傅在眼前,头上冒一冒,师傅就会到。天煞归天,地煞归地……”手执金刀,指向天空,施展起道术。只见西边现出一片耀眼的霞光,城边的几株高高的竹子,慢慢地垂下竹身子,自然而然地将街道扫了起来,还真有点神差鬼使。并且打扫得相当仔细,哪怕一个臭脏的暗角也不会放过。一晚的工夫,不管东街、西街、南街、北街都搞得干干净净,像被雨水冲刷了一样。人们躲在门缝中看到万王的法术如此高超,无不拍手称奇,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天亮时,全城洁净如洗。竹林全部恢复原状,依然翠叶婆娑,斜影摇风。 “净街扫城”似乎不曾发生。 《万王桃李》万王城四周有全用长条方青石砌成很高的城墙,城的南面和西面,万王为了军事的需要,筑有山寨各一,以防敌兵偷袭。并在城北又修建了一条五里的跑马道,让军士们在跑马道上练习跑马射箭。据说,城中的军士们个个都有百步穿杨的本事,武艺高强,身手不凡。 南寨,万王让军士们种上几十亩的桃树,西寨,又让军士们种上几十亩的李树。城内街道旁间种桃树和李树。万王还注重环境的优雅,同时也是迷惑敌方的一种策略。当偃兵息鼓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而已。一到春天,成片的桃花和李花盛开,南岭有一片映天彩霞般地桃红,西山有一片冬雪晶莹般的李白,城内桃红李白争相辉映,诗意盎然,风景如画,真可谓是世外桃源。外人根本看不出这里深藏着一个军事基地。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这里的桃李长得非常茂盛,当果实成熟时,桃子果味鲜美,诱人口谗。不亚于王母娘娘寿宴上的仙桃。万王城和谐之风处处展现,个个热情大方,除了用酒食待人外,城内外的桃李果实让人随便采摘饱食。外地人也可去采摘,但只能在这里吃。随吃多少都行。但不能带走或偷摘,否则会望洋兴叹而会迷失归路。曾有人试想带走一些桃子,结果似坠入迷宫,转来转去,仍然回到原来的地方。无法走出神秘的万王城…… 是的,在紧张的烽火年代,万王能以优化环境来缓冲和调节军士们的心态,保存他的战斗力量,也不愧为是一种高明之举。 《万王城中的王孝先》《湖南王氏源流》中载道:“始迁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苏苏州,宋景佑2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迁桂东万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至1949年,已传39代,共5000余人。族人多分布在郴县良田铺和宜章。” 桂东万王城,竟然一代名相王孝先进入湖南时,一开始就到了这地方落脚。并居住一些年月,真是深山中万王城的一大荣幸啊!这是真的吗? 提到王孝先,不由使人想到了他的《题通云亭》一首诗,“小亭高古占城闉,地迥全无一点尘。时有行云自来去,晚来施雨欲留人。”还有《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那真是绝妙好诗。既点明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前,借咏梅以抒志向高远。胸怀奇才,以诗言志。还有:“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更是世人久传不衰的名句,表达了人人都应接受教育的思想。 王孝先是一位“三元及第”的奇才,幼时求学,开始参加乡试,就名列榜首,成为解元。25岁时参加礼部的省试,赋冠群士,一举夺魁,成为省元。不久,又参加殿试而大魁天下,成为整个宋代的“三元”状元之一。 当朝宰相寇准荐其才,上奏宋真宗,任命王曾为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王孝先恪尽职守、政绩突出。《东都事略》评王孝先“毅然奋忠,临大节而不可夺,卒使帝室尊荣,祸乱不作,可谓社稷之臣矣!夫贤者以身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 真宗常在茶余饭后把王孝先召至身旁,高谈阔论……王孝先深得真宗的信任。真宗重用其才,将王孝先就任执掌朝政大权宰相。莅任后,辅佐宋仁宗竭心尽力、忠心耿耿、选贤任能、不计前嫌,多重才干。王孝先力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和人称“包青天”的包拯,并委以重任。成为历史上的深得口碑的一代名相。 在宋景佑二年(1035),那时候桂东还是隶属于桂阳县的零陵、宜城二个乡。离桂东建县还有七十六年(南宋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桂东建县)。 深隐在丛山的万王城,这位朝中重臣会跑到这儿奉剿湖侗吗?湖南的侗民在深山老林中举事,有必要朝中宰相亲自出马来督阵围剿吗? 《中国古代状元录》:王曾,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卒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 在查证手头上一些资料,而所记载的王孝先(王曾),均系同生在北宋时期,同名而且又同取字,产生了很大的巧合。但所处在的出生地点却不相同。 《中国古代状元录》载王孝先是青州益都(今青州市郑母镇)人。在《湖南王氏源流》中江苏苏州人。如果说青州益都王孝先是北宋朝宰相。那《湖南王氏源流》的王孝先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他又是朝中的什么人呢?我想,这个王孝先他能奉朝庭之命带领军队,前来湖南一带追剿造反的侗民。即使不是朝中宰相也并非一般人士。究竟是何许人士?这时使我的思绪又坠入了迷茫之中…… 纪录片《万王城之耒水源头》 2007年6月23日,湖南耒阳电视台摄制组前来桂东县拍摄“耒水探源”专题片,为什么他们径直往黄洞万王城那里去拍摄。那里是“耒水源头”吗? “树有根,水有源”。《万历郴州志》载:“桂东沤江其源有三:一出酃县界烟竹堡(万王城)平(屏)水山,经两水口自北而南至县,合流冲激成沤,是名沤江……又三百里达郴江入湘江。”又“资兴江源自五都,接桂东界,有泉方广十余里,泉傍石壁峭立,流十里合泸渡江(沤江)。泸渡江源自桂东万王(城)里……”一切都很明了,沤江是由万王城起源的。 以前,我也是只知沤江之源出自万王城的屏水山,根本不知耒水源头与沤水源头共一个。连一条伟大的“七县人民共饮一河水”的母亲河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在陪同耒阳电视台摄制组的几天中,对这方面也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增长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耒阳电视台长对我说:耒水之源,现在存着有不同的争议,有的说在汝城,有的说在桂阳……我们经过多方考证这耒水之源应在桂东,《耒阳市志》记载是正确的:耒水,发源于桂东北与江西交界处的万洋山,经桂东、汝城、资兴、郴县、永兴之后,从耒阳东南角黄市镇大河村入境……。 是的,后来我在《中国河流水文状况》中看到:耒水,在黄草坪上有二支,一出汝城县耒山之阴称耒水,一出桂东县烟竹堡(万王城)称沤江,后者为主流。耒水流经桂东、汝城、资兴、郴县、永兴、耒阳、衡南等县至耒河口注入湘江。耒水干流长453km,流域面积11783km2,天然落差1163m。平均坡降2.56(‰)……这就充分证明了耒水之源主流是从万王城而出。 高山有好水啊,桂东境内大小有133条清澈的溪流,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沤江。如果至今没搞清楚沤水源头在什么地方,也许大诗人李白到了桂东也会说 “沤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当然,在我国每条河流的支流是非常多的,那么,用什么标准才能定这条河流的水源头呢?资料上说:判定一条江河的源头或者正源的标准,都是以这条河的水流量河的长度来定,长的、水流量大的,就是这条江河的源头。 你知道耒水源头的实景是什么样子吗?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泉水眼中,趵出了一股泉水也来了吗?这不准确。不能简单的凭一个泉水眼就可定位是这条河的水源头的。 你到了屏水山,就可看到屏水山的山窝中是一片约百多亩绿油油的沼泽地。似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四川日干桥的沼泽草地。但桂东人把这种沼泽地叫着“办泥眼”。你看这些沼泽地被绿草覆盖着,这隐蔽在地下密若繁星似的千百万个小泉水眼,涌出的细流涓涓汇成了一股清澈无比的小溪朝着万王城方向流去。这就是耒水之源的初始流出。 如果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这耒水源头,我不知他会有什么思潮?但这时就使我想起了有个人说过的一段话,“……什么样的画面和语言才能言说源区的全部呢?是高原上炽热的阳光、幽深的星空,还是沉默的雪山?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无论四季如何更替,他们始终一如既往地展示着自己与生俱来的魅力。于尘世之中,于尘世之外,极冷,也极温柔;超然不问世事,又无时不在尘俗之中;它是如此清新、如此祥和、高贵而平易,沉默着、思想着,散发出万般慈爱的圣洁光辉。或许那就是大地之上,已经越来越显见的高尚的引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被世人誉为“南国相思桂花城,牛郎织女爱情都”的桂东,正在逢勃发展,方兴未艾。这条耒水之河的上游在我县下大力度的整治下,为保证耒水中游和下游的水质做出很大的努力。耒阳电视台摄制组从万王城开始,将我县沤江两岸美妙的山水、独特的风情风貌以及红、绿、古、特等方面,他们一一做了精心的拍摄。即将离别,台长再三求我写个条幅相送,我为他们真情而感动,挥毫写了“耒水之源”以作纪念……是的,我们拥有天造地设的耒水之源而引为骄傲。我想,我们这条“七县共饮一河水”的耒水之河,是我们七县人民心中的一条奔腾不息的感情之河,和谐之河,财源之河,幸福之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