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宛东战役 |
释义 | 宛东战役就是南阳东部进行的一场战役,其主战场就在今日南阳城东的马刘营、杜高庄、刘高庄、盆窑、小马庄、连庄一带。 经验教训宛东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南线我军自转出外线后,第一次集中兵力以国民党一个机动兵团为歼击目标的大规模作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个野战军间接的战略协同、部分的直接战役协同性质的作战,其间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探讨。 历史背景自1947年7月开始,南线人民解放军相继转出外线,展开战略反攻。不久。中央军委制订了《在新区作战的方针》,即:"分散大敌,使敌主力疲于奔命;歼灭小敌,使我获得歼灭敌正规军1旅、2旅、1团两团之多数机会,广泛歼灭民团、保甲"。我军则宜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歼敌"。 但是,战争的实践证明,这种战法很难奏效。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敌军应援迅速;且其机动部队又常以兵团为单位行动,很少有旅、团单独活动。这就造成了"大的使我吃不消,小的使我吃不着"的局面。为改变这种局面,南线我军主要指挥员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等相继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几个力量配合或集中作战"的意见。 中央于1948年5月接受了这个意见,并决定正在濮阳休整、待机渡江的粟裕兵团暂不渡江,加入中原作战。与友军一起"集结打大仗"。这是南线我军新区作战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 作战方针计划采用新的作战方针,首战具有检验性质,至关重要。华野代司令员粟裕首先提出了一个"打五军"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要旨是:以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欠10纵)由许昌、襄城地区向淮阳方向移动,吸引位于商邱地区的第五军南下,待其到达淮阳时,粟裕指挥1兵团突然渡过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届时,五军必然回师堵截,而陈、唐则就势隐蔽尾敌北上,会同正以逸待劳的1兵团,夹击聚歼该敌。 配合要实现该计划,必须取得中野的配合。1948年5月22日,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要求他们"确实监视国民党军整编第18军"(即胡琏兵团,位于鄢陵),阻止其增援五军, 以利于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由濮阳地区南渡黄河作战。 于是,刘伯承、邓小平制订了驻(马店)、确(山)作战计划,围攻位于该地区的整28师,"以吸引整编第18军南下,"将其拖离鲁西南更远一些。战役于5月25日发起,26日攻占驻马店并进围确山。但到5月27日,国民党统帅部没有使用胡琏兵团,而是使用位于南阳的张轸兵团驰援确山。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刘、邓改变决心,发起宛东战役:以部第1、第3、第6纵队组成东集团,一部继续佯攻确山,主力则集结于确山以西,适时西进,迎歼东援的国民党军张轸兵团。 以位于宛西内乡等地的第2、第4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桐柏军区部队主力、豫西军 区第7军分区部队组成西集团随张轸东进,准备协同东集团在唐河、赊旗(今社旗县)以东,驻马店、确山以西地区合击围歼该敌;另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一部组成阻击集团,在郾城、漯河地区阻击整编第18军,以保障东、西两集团围歼张轸兵团。同日,将该战役计划上报中央军委并告粟裕,且下达所属各部。 目的这次战役目的与驻马店、确山作战目的迥然不同。驻、确作战目的是钳制整编第18军,策应粟裕"打五军"作战;宛东战役目的则是歼灭张轸兵团。中央军委必须就"打五军"与"打张轸"两个方案中做出抉择。开始,中央军委仍倾向于"打五军"。但到了29日,张轸兵团巳进至赊旗镇以南埠口地区至唐河间,与陈庚兵团接战;陈唐兵团进至淮阳附近的周家口;第五军已接近淮阳;胡琏兵团已经许昌南下。刘、邓急电中央并告粟陈唐:"我已抓住张轸于赊旗镇南预想地区,……机会难得,我中原各部应首先保障此战利。"建议"陈唐应以主力于今晚西进至平汉线上阻击十八军","粟部急速过河,使敌徘徊"。战场上战机极难捕得。"打五军"计划虽然好,但在未实现前总有成与不成两种可能性。而张轸兵团已被中野抓住,且系弱敌,"三个师均系杂凑",又处于运动途中,较之五军更易歼灭。中央军委随即改变决心。于当天复示刘、邓:"你们决心集中全力先打张轸是正确的",并于次日指示陈、唐:望"即依刘邓29日电令坚决阻截敌十八军,不使南下增援张轸"。 当天,陈唐兵团即折返西向,进至平汉线漯河、西平间阻击该敌。宛东战役部署大体就绪。 张轸兵团属桂系,辖整编第10、20、58师,约五万余入,宛西战役时由信阳调至南阳增援王凌云部。宛西战役结束后屯于南阳、镇平间。27日集结南阳开始东移,当晚前锋进至南阳以东三、四十里的柏树坟至桐河一线。 部署我军实击集团各部的位置是:陈庚率4纵主力位于南阳东北之博望,一个旅正由西峡之西坪镇赶来;中野陈再道2纵位于师岗;暂归中野指挥之华野宋时轮10纵位于内乡,桐柏军区王宏坤、刘志坚所部一个多旅位于唐河附近;陈锡联兵团位于确山地区。 根据敌我态势,刘伯承于28日指示各部:预计张轸三个师于今日可达赊旗、源潭之线,明日可达羊册、泌阳线以西。为达"我以全力先歼张轸之目的"。陈庚兵团应以4纵主力及桐柏军区部队分别向南阳至社旗及南阳至唐河公路线上之敌进击,力求割歼敌军一部,迟滞敌主力东进速度,"使敌人明(29)日无法控制羊册山区",为东、西两集团主力开进集结争取时间。 中野2纵及华野10纵应迅速经南阳、新野间东渡白河。于29日午夜前赶至桐河、邱观地区,尔后尾追敌人加入作战。陈锡联集团除以一个旅监视正阳之敌、两个团继续包围佯攻确山外,其余主力全部西进,限于30日赶到春水、贾楼、泌阳一线。"力争在泌阳、羊册一线以西地区歼敌"。(因此线以东为山地)。 攻击28日,张轸兵团进至赊旗以西,白河以北的埠口、兴隆、苗店一线。当晚至29日,陈庚和王宏坤都分别向张轸兵团南北两翼发起攻击,敌与我原地对战。至29日夜,陈庚看敌已停止前进,且敌众我寡,使命令部队退出战斗。 这次攻击虽然迟滞了敌军一天时间,但也引起了张轸的警觉,即用报话机向信阳指挥部查询确山方面情况。而我东集团主力西进,仅用两个团佯攻确山也引起了敌人的怀疑。30日,张轸兵团一部伪装主力向东佯动,主力则仍控制于埠口、兴隆镇、苗店一线。陈庚被敌军这一假象所迷惑,误以为敌军是要继续东进,又片面理解了刘伯承司令员28日命令中"使敌无法控制羊册、泌阳线以东山地"的规定,便急令4纵主力从张轸兵团左侧超越敌人,抢占羊册一带山地;又令陈再道2纵和宋时轮10纵从张兵团右侧超越敌人,进至唐河东北地区集结、这样,张轸兵团向西的退路便完全洞开。 奉命统一指挥西集团右翼各部的华野10纵司令员宋时轮知道围歼战的关键是断敌退路,所以,接陈庚电令后并未完全执行,仅令陈再道2纵东去,自已则率华野10纵从瓦店、白秋地区向桐河、高庙、桥头方向开进。 31日凌晨5时许,张轸兵团突然掉头西窜,因我西集团主力已经东去,回调不及,致使该兵团主力于次日撤回南阳,并以南阳城为依托,夹白河而阵。仅华野10纵拦截敌后尾整58师师部,我183旅之大部和整10师则搜索于距白河约十余里的马刘营、连庄地区。 6月1日至3日,华野10纵与后赶到的中野2纵及桐柏军区一部配合下对被围之敌展开攻击,全歼该敌5000余人。在围歼战进行的同时,陈庚指挥中野4纵坚决阻击张轸主力的增援,陈唐兵团也在平汉线上阻击胡琏兵团的增援,有力的保障了围歼战的胜利。全战役共歼敌约12,000余人。 歼敌宛东战役我军直接投入的兵力达9个主力纵队、和地方部队一部,歼击目标是国民党3个整编师。这样大规模的作战在南线我军转出外线后尚属首次,是对"集兵"作战方针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战果不大,但毕竟是我胜敌败,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在中原集兵打大仗的客观条件已基本成熟,这为尔后南线我军及中央军委敢于下决心连续进行更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提供了客观依据。所以,宛东战役是南线我军由"分散小规模歼敌"到"集兵大规模歼敌"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性质。 问题战争中方面军间的协同配合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解放战争中的我军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由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所决定,解放战争中的我各大野战部队都是依托各自的解放区独立发展壮大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主要作战方向,相互协同较少。 但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随着战役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方面军间协同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且其发展趋势是由间接的战略协同逐步的走向直接的战役协同。宛东战役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战役漏洞宛东战役规模很大,战果较小,主要是在具体指挥方面出了一些漏洞。首先,过早暴露我军战役企图。在拉锯区作战,大兵团运动隐蔽性较差,这是客观原因。在指挥部署方面,东集团主力西移过早。且仅用两个团围攻确山,引起守敌怀疑。即使如此,若西集团能够隐蔽尾敌东进,不要接敌太近。东集团未完成集结之前不要主动攻击,不要怕敌进入山地(因为围歼战首先是"围",尔后才谈得上"歼"),仍有可能达成合围。东、西集团同时大动作,战役企图的暴露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西集团指挥员机械地理解野司命令中"不使张轸进入羊册、泌阳线以东山地"的含意,又被张30日的佯动所迷惑,忽略了围歼运动之敌最为关健的"断敌退路"的环节。 再次,野司指挥部距离前线过远。这次战役,战场广阔,规模巨大,全局性指挥协调任务很重,而野司指挥部却设在叶县以东的郭店镇,距离太远;加之通讯手段落后,难以切实把握战场脉搏,适时调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