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门村 |
释义 | 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土门村(概况 经济产业 社会事业 人民生活 基层组织) 3、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土门村“教师世家” 土门旅游) 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土门村概况土门村,也称土门沟村,位于常袋镇西南部,西邻麻屯镇下凹村,东邻半坡村、麻屯镇董村,南邻麻屯镇庄沟村,北邻杨沟村,全村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现有715人,属于低山丘陵,全村5个村民小组,168户人,全村共有姓氏4个,李姓78户,赵姓82户,翟姓4户,梁姓4户。 经济产业人均耕地1.1亩,其中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建国初期粮食单产不足100公斤,建国后通过兴修水利,施用化肥,改进耕作技术,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如今已达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近年发展到100亩,种植有蔬菜、苹果、桃等。该村现有养殖大户5户,猪存栏500余头。1986年建砖厂1座,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在砖厂务工,在砖厂发展鼎盛时期,全村有砖厂3座,拖拉机65台,砖厂经济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村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林业,共发展生态林500亩,林药间作200亩。 社会事业土门村于1985年集资建教学楼1座,建村委会1所。2003年合点并校后学校并人半坡小学,该村仅保留学前班一、二年级,历年来该村共考入大学25人。至1999年以来,村民集资修柏油路2公里,1997年电网改造后,家家户户装上了电灯,现在家家通了固定电话。2006年新建村委大院1座。 人民生活建国前及建国初期,村民大都沿沟修建土窑为主,随着人民生活逐步提高。80年代后期,开始修建砖混平房和楼房,至今已全部住上新建平房,其中楼房占80%,老宅已全部还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2000元。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已成了群众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话户户通,电视户户有,自来水普及率100%。户用沼气普及率30%,1988年建成自来水系统,是全乡乃至全县最早建成自来水的村。村里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村附近的小城镇购买了新居。 基层组织建国后隶属半坡村,后与杨沟村合为一个行政村,现有党员26人,赵秋芳为支部书记,村委有赵春峰、赵江、赵太等人。 2、河南省桐柏县大河镇土门村土门村位于大河镇中部,东与上河村相接,西与泉水湾村为邻,全村15个村民小组,431户,总人口1543人,耕地面积1453亩。 该村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已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4800亩,木瓜500亩,黑木耳12万节。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等。 3、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土门村位于留山镇北1.5公里处,丹霞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辖2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580户,2175人,是2003年创建的文明新村之一。 针对该村处于丹霞旅游公路的入口要道这一特殊地理位置,镇党委、政府把土门村确定为2003年度文明新村创建的重点村来抓。镇、村、组三级严格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制订周密细致的创建施工方案。采取群众多投工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对外借一点的办法,充分挖掘项目资金、财政资金等多种融资渠道,保证了料物及时足量供应,施工顺利进行。目前,该村文明新村创建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10万元,其中镇财政6万元,争取外援2万元,群众自愿集资2万元,已硬化3米宽的主干路面1500米,辅路1620米,整修门楼19个,整治道路死角20处,拆迁影响村容、村貌建筑物11处,改建厕所16个,绿化道路1600米,建沼气池8座,垃圾池5个,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美化绿化丹霞旅游公路,在土门村沿丹霞旅游公路建成400亩美国杏梨示范园,营造"绿色长廊"。依托"信用示范村"工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鸡业,使土门成为养鸡专业村。目前,全村养鸡户达40户,喂养总量达2.3万余只。利用农综开发项目,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着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在该村修建拦河坝2座,引水渠800米,打机井2眼,修建乡村及田间道路2条2.2公里,实现井、渠、库、塘结合,沟、渠、路、建筑物全面配套,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低产变高产,大大提高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水平,加快了该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村严格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制订周密细致的创建施工方案。采取群众投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对外借一点的办法,充分挖掘项目资金、财政资金等多种融资渠道,保证了料物及时足量供应,施工顺利进行。目前,该村文明新村创建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10万元,其中镇财政6万元,争取外援2万元,群众自愿集资2万元,已硬化3米宽的主干路面1500米,辅路1620米,整修门楼19户,整治道路死角20处,拆迁影响村容、村貌建筑物11处,改建厕所16座,绿化道路1600米,建沼气池8座,垃圾池5个,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美化绿化丹霞旅游公路,在土门村沿丹霞旅游公路 土门村“教师世家”南召留山土门村王楼有个“教师世家” 一家两代出了14位教师,其中校长6名,还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科目的教师,他们的教龄加起来有300多年,他们集中起来完全可以执教一所乡村小学。现如今,这14位教师依然活跃在教育战线上,用三尺讲台阐释着人生的真谛,请看——南召有个“教师世家” 听说南召县留山镇有一个教师世家,一家两代有14口人都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8月20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探访这个家庭中的一位成员——柴运涛,让他为我们讲述他们这个“教师世家”的故事。 一门十四师 今年59岁的柴运涛,现在南召县留山镇中任教,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先后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达24年之久,是这个教师世家的“领头羊”。 从教40年以来他潜心教学,精心钻研,独创一套“问讲教学法”闻名遐迩,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1968年,他从南召一中毕业后就开始在村小里当民办教师,1972年经过考试转成了公办教师,成为一个十分受乡亲们欢迎的先生。 在他的影响下弟弟柴运耀、柴运刚,妹妹柴运莲先后进入学校当起了民办教师,也成了受乡亲们尊敬的老师。随后弟弟运耀被推荐上了南阳第一师范,弟弟运刚和妹妹运莲都参加了民师招教考试,也考上了师范,他们毕业后找对象也都找了个老师,现在这三人都是校长,弟弟运耀现在是南召县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弟弟运刚是留山镇中心校副校长,妹妹运莲在土门村小学当校长。他们这一代一共有7人从教。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侄女、一个侄子也都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第二代又有7人从教,且个个表现出色。可以说,柴家一门14师,是在他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形成的。 桃李芬芳 从教四十年,柴运涛最大收获的是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或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或在经商方面有所成就。每每见到这些有成就的学生,他内心的骄傲就油然而生。柴运涛深有感触地说,从事教学事业是他不悔的选择,他也从中得到了欢欣与喜悦。看着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个个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据他粗略统计,他的学生有市、局、乡镇机关单位担任领导的,也有在国外和深圳、上海打拼的,还有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涵盖的职业有公务员、律师、教师等。学生们对他十分尊敬,有空都会到家中去看望他,向他问一声好。他为此而欣慰,却从不因此而炫耀。 柴运涛有一颗强烈的育人之心,把学生当子女看。他是留山教育战线有名的“拓荒牛”,四度被评为南召县师德标兵、南召县优秀教师。他曾任教的留山镇丹霞联中,1980年初创时十分困难,他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业,盖起了八十多间教室,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情谊。“大家今天坐在教室里学习实在不容易,希望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立志学业报国,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对柴运涛经常讲的这番话,他的学生仍记忆犹新,备感亲切。在学生的心中,柴运涛是他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薪火相传 柴运涛从教40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深感人民教师是伟大而光辉的职业。柴运涛不仅自己热爱教育工作,而且经常教育和鼓励儿子、侄女、侄儿要热爱教育工作,他把培养后代当教师作为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因此他的二个儿子都成为了教师。在家里,柴运涛讲得最多的是关于教育的问题。对子女,他积极鼓励扶持,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要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传统和家风,面对市场经济情况下人们对生活过于追求物质,他就要求自己的家人要耐得住清贫,生活要低标准、工作学习要高标准,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如果子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就谆谆教导,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儿女们在各自岗位上都是骨干教师。 “我们家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受我爸的影响很大。我爸一直说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好,传授知识,是做好事,也是做善事。”柴运涛的大儿子柴交勇如是说。在柴运涛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中学毕业就很自然地选择填报了教师这个专业,毕业后分别在油坊小学和官坡小学任教,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现在他们已是这两所学校的校长。他的小儿子柴交龙说:“我认为在这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很多人生活很空虚,没有精神寄托,教师虽然有些清贫,但是精神世界很充实,而且还受人尊重,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毫不后悔!” 谈及这个被乡亲们誉为“教师世家”的特殊家庭,他们一家人的脸上洋溢着欣喜和欣慰,因为方圆数十里地认识他们的人都非常敬重他们,经常都有人向他们请教问题,他们都会把自己知道的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 柴运涛与年轻教师谈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教师的工作虽清贫,但很有价值。”正是因为这种别人无法体会的乐趣,激励着柴运涛40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为培养下一代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建成400亩美国杏梨示范园,营造“绿色长廊”。依托“信用示范村”工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鸡业。目前,全村规模化养鸡户达40户,喂养总量达2.3万余只。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该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本着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共修建拦河坝2座,引水渠800米,打机井2眼,修建乡村及田间道路2条2.2公里,实现井、渠、库、塘结合,沟、渠、路、建筑物全面配套,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低产变高产,大大提高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水平,加快了该村产业结构调整步 伐。 土门旅游土门村位于留山镇北1.5公里处,丹霞旅游公路穿村而过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称西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而得名,坐落于南召县留山镇北五公里处。是豫西南现存三大千年古刹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元末毁于战火,明永乐十一年重修,后屡经修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主体建筑有山门、伽蓝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方丈室、天然祖堂等。两侧有石狮、廊房、善女院等。院西古柏成林,树龄千岁。历代碑碣、元代砖塔、清代石塔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素有八百里伏牛山,五百里丹霞寺之称。 春日风和日丽之时,寺院花木扶疏,宁静幽雅。跑马河从寺前蜿蜒经过,风吹涟漪,鱼儿戏波,潺潺溪水诉说着当年闯王率众造反在此落脚、喊杀声激荡山河的雄壮威风。 民国初年,全国高僧曾云集于此,举行历时达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仪式。建国后政府拨款修缮,派出专人看护。丹霞寺成为广纳十方善信平安的礼佛圣地,也成为都市人禅修正念、净化心灵的游览胜地。 恢复后的古碑林、五十八代方丈塔林、天然禅师塑像、佛文化墙、山门、钟鼓楼等,以突出禅文化、彰显寺院的古朴、清幽为特色,再现了千年古刹厚重的历史积淀,驻足其间,让人感觉佛文化一览无余、触手可及。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称西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而得名,坐落于南召县留山镇北五公里处。是豫西南现存三大千年古刹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霞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元末毁于战火,明永乐十一年重修,后屡经修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主体建筑有山门、伽蓝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方丈室、天然祖堂等。两侧有石狮、廊房、善女院等。院西古柏成林,树龄千岁。历代碑碣、元代砖塔、清代石塔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素有八百里伏牛山,五百里丹霞寺之称。 春日风和日丽之时,寺院花木扶疏,宁静幽雅。跑马河从寺前蜿蜒经过,风吹涟漪,鱼儿戏波,潺潺溪水诉说着当年闯王率众造反在此落脚、喊杀声激荡山河的雄壮威风。 民国初年,全国高僧曾云集于此,举行历时达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仪式。建国后政府拨款修缮,派出专人看护。丹霞寺成为广纳十方善信平安的礼佛圣地,也成为都市人禅修正念、净化心灵的游览胜地。 恢复后的古碑林、五十八代方丈塔林、天然禅师塑像、佛文化墙、山门、钟鼓楼等,以突出禅文化、彰显寺院的古朴、清幽为特色,再现了千年古刹厚重的历史积淀,驻足其间,让人感觉佛文化一览无余、触手可及。 4、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土门村村情概况 金海湖镇土门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镇域北部。西南距平谷城区15公里,南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村西有路与胡(庄)黄(松峪)公路相接,南通上(宅)陡(子峪)公路,交通方便。 土门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330户,1012人,皆为汉族。聚落呈东西向矩形,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5米。 历史沿革 清已成村。因有5户王姓人家先来此居住,村原称五王庄。该村周围有很多土台子,村西有2个土台形状似门,中间为道,村因以改今名。 原隶属韩庄镇。2003年,韩庄镇与靠山集镇合并成立金海湖镇,现为金海湖镇辖村。 自然环境 土门村地处平原。除南面外,三面为黄土台,村西有黑水湾石河南去。土壤为洪积冲积物无石灰性褐土,地下水资源为平原第四系孔隙水强富水区。海子水库北干渠自东向西经过。 综合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土门村化名“王庄”、“2318”(代号)。 村人范秀一、李英在战争年代为国捐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村党支部1942年建立,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王朝臣。现有党员71名。 经济发展 果品收入为村民主要生活来源,全村有果树1000多亩。 全村有近100名妇女从事传统民间手工刺绣。该村73岁胡玉芝老人制做的绣花鞋和鞋垫被全国妇联选中,作为民间手工艺品曾赴巴西参加"中巴妇女文化与发展周"历史文化工艺品展演。 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948元。 村政建设 该村“两委”班子重视村容村貌建设,将两条进村路全部铺成柏油路,硬化村内街道5000平方米,铺设田间水泥路7000平方米;建有老年活动站,户户安装水表。 5、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土门村土门村位于北庄镇南部,距密云县城约30公里。该村植被茂盛,清水河沿村缓缓流过,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全村下辖土门、上庄子、黄土梁、西圈、转山会、西沟南队、西沟北队和西沟中队8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334户、887口人,村域面积16.36平方公里。该村驻地土门,以驻地命名。据《密云县地名志》记载,土门村于清代成村,因地处三条山谷交汇处的谷口附近,而得名。 2006年,土门村加强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建设,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修整硬化道路3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方便了村民出行;改造环保水冲厕所292户,改厕率达到85%以上;完成村级卫生室改造,为222户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建公厕一处、配备垃圾桶50个、专职保洁员5名、三轮保洁车5辆,实现了生产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加大对清水河治理,组织村民清理河道,加固护坝,并完成了对村域清水河沿岸的绿化美化;新建水泵房3座,建蓄水池15个,铺设管路19000米,村内15万棵果树得到了有效灌溉,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6、四川省九寨沟县保华乡土门村村情概况保华乡土门村位于九寨沟县西南方,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村寨,距县城8.5公里,距保华乡政府1.7公里。有上、下土门两个自然组,海拔1720米,现有耕地764.92亩,退耕还林1147.52亩,村级综合服务站1个。全村共有96户,427人,人均收入2848.89元。 基础建设土门村通过“安居工程”、“温暖工程”的实施和村民新修和改扩建,现村内无一危房;自来水入户;70%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覆盖全村;柏油路通往该村,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其中主道硬化2000余米,入户路硬化3200余米。 经济发展土门村产业结构、产业支撑与特色产业现状。土门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通过甜樱桃基地、生猪生产基础、商品蔬菜基地、黑麦草生产基地等的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土门村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甜樱桃300余亩,于2008年实现全面挂果投产。将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后继动力,养殖业发展程度较高,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现有生猪养殖大户20余户,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并与县屠宰场签定了生猪销售合同。 7、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土门村土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以南15公里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龙泉乡行政村之一。龙泉乡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左权县的产煤大乡、经济强乡、教育先进乡和小康示范乡。全乡现有20个行政村,2982户,10434人。耕地总面积25232亩;乡村企业34家,私营企业460家。2003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8元。 全乡已形成以煤、焦、铁生产为龙头,以铸件、建材为主导,以饮食、运输、店铺等第三产业为群众的产业布局。年生产生铁6万吨,原煤110万吨,焦炭20万吨,出口交货值完成1500万元。 旅游业是龙泉乡的新兴产业。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的雷音寺、千亩川自然风景观赏区(南北天池)均在境内。其间植被茂盛、景观奇特、引人入胜。抗日战争期间欧团驻地(松树坪村),辽县城南一把锁(梁峪村火神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提升工业化、促进商贸化、农业特色化、推进城镇化,是龙泉乡今后的发展方向,相信通过全乡上下的努力,明天一定会展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蓝图。 龙泉乡下辖:佛口村、陈家沟村、神凹村、大坪村、连壁村、望阳垴村、丈八村、草亭村、梁峪村、西瑶村、龙则村、辘轴坪村、大光村、张家庄村、千亩川村、梨树底村、东村、松树坪村、寨底村、大节村、温城村、坪上村、南岭村、垴上村、土门村、丈八沟村、草亭沟村、新安庄村、马家拐村、南庄村、榆林坪村、高庄村、东寨村、西寨村、范家庄村、埝上村、西沟村、堡则村、东沟底村、独兰凹村、水源村、靠石掌村、三架沟村、三教村、北沟村、小梁峪村等。 8、河南伊川县土门村伊川县土门村位于洛阳城南33公里,全村有1500亩地。三千口人。 土门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33公里处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东西长8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1965年发现,经 考古部门调查,发现房屋4座,瓮棺葬3座。灰坑呈圜底,有袋形、锅形两种,器物有泥质红陶缸、釜、釜形鼎、盆等,还有红项钵、尖底瓶、高颈瓮等。以图案别 致的瓮棺"伊川缸"最有名。文化特征接近洛阳王湾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9、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土门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土门村位于龙泉驿区洪安镇的南大门,村内有19个村民小组, 11个党小组,党员167人,总人口5229人,总户数1555户,劳动力3055人,已就业2586人。全村幅员面积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87亩(65%种植果树、20%种植蔬菜、10%为粮食生产、10%种植其它)。200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7100元,集体收入3万元,目前债务5万元,村内目前有6个页岩砖厂,21家金属加工企业,种、养殖大户8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718人,土门村企业年发出工资约2400万元。东边沿龙泉山有1500余亩,页岩资源丰富,东风渠、东支八、东支九横贯全村,水资源丰富。土门村基础设施完善,电力充足,交通便利,自来水、光纤、网络、有线电话、天然气等齐全。我村在2008年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示范点。 10、辽宁省东港市黑沟镇土门村土门村地位黑沟镇的中西部,北与岫岩县以山相连;东与卧龙村接壤;西与东土城村毗邻;南与王店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积4200亩,山峦面积20000亩,属于山区村,辖8个村民组,376户,1470人。土门村的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是柞蚕放养和绒山羊及肉鸡养殖业。全村柞蚕放养面积为8000亩,年产蚕茧120吨;绒山羊饲养量3500头;肉鸡养殖20余户,年饲养量达30万只以上;柞蚕放养和绒山羊和肉鸡养殖累计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近几年来在以上几项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中,先后组建了土门村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土门村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发挥其职能作用。 11、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镇土门村一 村概况 我村位于朗公庙镇的西部,交通相当便利。 约有200多户,1100多人,总面积约1600亩。先后获1995年度社会治安模范村;2000年度乡小康村;2008年度平安建设先进村;2009年度计划生育先进村,共有党员45人。 二 村特色 我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有部分家庭还种有花生、棉花、稻、谷、冬瓜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