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田市镇 |
释义 | 1 浙江仙居县辖镇在中国有许多个同名的田市镇,虽说同名,但各有各的特色。浙江省仙居县田市镇,地处台州市仙居县中部,历史悠久,名人辈出;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田市镇,位于渭南城区西北部,该镇同样历史悠久,以乳业为特色产业。 田市镇地处台州市仙居县中部,距县城16公里,东邻步路上张乡,南接淡竹乡,西连白塔镇,北临官路镇。全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下辖55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产值1.88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 镇名由来田市镇驻地的田市村,村西有一丘田面积达30亩,村居田之东头,故原名田头,因该村为古老集市,且村北遗存明代路廊,其石梁上刻有“云田古镇”字样,故而得名“田市”。 ◎ 历史沿革田市历史悠久。明代属开元乡,清代分属十八都、十九都、十二都、二十一都与二十二都,民国时属庆云乡。新中国建立初,设田市、下历两个乡。1957年建田市人民公社1958年建田市管理区,属田市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改乡,1991年建为田市镇,1992年原李宅乡并入。 ◎ 名人辈出吴芾(1104—1183),田市吴桥村人,官至吏部侍郎。其曾言:为官“视百姓当如父母,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朱熹为其作神道碑文。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元朝柯思岙村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学博士,擅诗文书画,精鉴别,“凡宫廷所藏法书名画与钟鼎器物,多由九思鉴定”。其书法出于欧阳询、雍容峭劲,雄健稳秀;其诗文学虞集,庄严瑰丽,蔼然忠厚;绘画精于写竹,其干挺拔圆浑,富有篆意,枝用行草法,叶用八分法或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遗意。有《竹谱》及多种墨迹传世,《墨竹图》为故宫博物院收藏,为元代诗书画结合的著名画家之一。 吴子仁(1888—1964),田市蔡坎头村人。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以及北伐等革命斗争。曾任国民党第六师副官处长、少将参谋长。 吴子熊,田市吴桥下村人,当代玻璃雕刻家。 2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辖镇◎ 地理位置田市镇位于渭南市城区西北方向,渭河北岸,西与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接壤。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交通便利,是临渭区传统的粮棉油产地。距城区15公里,和西安市临潼区田市镇交界。当地人也就俗称东田市和西田市,东田市为渭南市地界,西田市为西安地界。107省道关中环线穿境而过,两条镇办公路贯通南北,村村通柏油路。面积37.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6529户,5万亩耕地,总人口26000多人,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9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28元。 田市镇有耕地5.29万亩,渠道纵横,灌溉方便,历来是临渭区粮棉油基地,二十世纪以来,形成粮、棉、果、菜四大产业的格局。该镇水草丰富,饲料充足,是临渭区奶牛饲养大镇。自1983年黑羊村为渭南县乳品厂奶牛代养奶牛起,由代养到自养、由自繁到扩繁,至1990年已初具规模。后又与西安银桥集团协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道路。至2005年底,奶牛存栏4100头,拥有6个现代化吸奶站、16个吸奶点,6个养殖小区,1个良种繁育中心,1个牛疾病防治中心。饲料基地初具规模,种植4000亩饲料玉米、2000亩紫花苜蓿,有青贮机械50套、962个青贮饲料窖,奶业年收入1100多万元,占人均纯收入48%。该镇建有工业园区,骨干企业有兴渭棉业公司、龙瑞餐饮有限公司等15家,年产值1.5亿元。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4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600元。 田市镇有初中1所、小学14所,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10个。“田市芯子”发端于宋代,以“鲜、奇、悬、妙”久负盛名。境内存腊杨、西杨古村落遗址。原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赵守一的故里在该镇赵楼村。 ◎ 特色产业田市镇是临渭区传统的粮棉油产地。镇党委政府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工作重点和落脚点,狠抓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镇域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全镇形成了以奶牛养殖业为主,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目前,田市镇奶牛总数为3360头,拥有5个现代化吸奶站,5个养殖小区,1个“奶牛宾馆”,一个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建成以黑杨村为代表的六个奶牛养殖重点村。全镇高效快速的疾病防治体系已经形成。品种改良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2003年全镇奶业收入达1900万元,奶业收入人均720元。田市镇已成为区级“奶牛养殖示范基地”。 ◎ 内部机构党政办公室 司法所 社区办 计生服务中心 创卫 环卫办 经济发展中心 农业服务中心 财所 民政办 人民武装部 ◎ 联系本乡地址: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田市镇新田村1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