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家族咚咚喹 |
释义 | “咚咚喹”,既是一件结构奇特的吹管乐器,也是一种民歌歌调的体裁形式,同时,在湘西,它还是器乐与声乐所共有的常用曲牌的名称,并且,“咚咚喹”也作为歌调演唱时的衬词、衬句。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故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爱。 中文名称:土家族咚咚喹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项目编号:624 Ⅱ-125 申报单位:湖南省龙山县 土家族咚咚喹简介龙山县土家族咚咚喹和土家族梯玛歌双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龙山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新增至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性传承人达了3人,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就已达到了4个。 在这次的申报评选中,湖南省共有21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州占4个项目,而龙山县就占了其中的2个。这四个项目分别是:龙山县的土家族梯玛歌、龙山县的土家族咚咚喹、保靖县的江河号子和凤凰县的彩扎。 土家族咚咚喹渊源咚咚喹亦称“呆呆哩”。土家语称“早古得”,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故深受土家族妇女、儿童的喜爱。咚咚喹可独奏或重奏,经常两支在一起对奏,音色明亮,曲调轻快活泼。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保靖、永顺,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鹤峰等地。 土家族咚咚喹渊制作咚咚喹用细竹管制作,管身长15~20厘米。内径O.41厘米。竹管上端留有竹节,在节下切一斜口劈出薄片为簧。管身正面将外皮削平,管壁开有三孔或四孔,一端切断为空管音孔。有1 2 3 5与51 2 3两种不同音阶的体制。咚咚喹的曲牌丰富,一般都有固定的标题,表演时有独奏 、齐奏或合奏 等各种不同的演出形式。 土家族咚咚喹渊演奏演奏时,口含簧片,竖置吹奏。咚咚喹音高随管身长短和音孔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能吹出四五个音。三孔咚咚喹可发出(g1、a1、b1、d2)4个音。四孔咚咚喹,可发出(d1、g1、a1、 b1、 d2) 5个音。第三孔可奏出各种装饰音。其传统曲调有固定标题,如“咚喹咚喹咚喹”、“巴涅咚咚喹”、“利利拉拉咚咚喹”等,有的还配有唱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