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耳其戏剧 |
释义 | 土耳其人祖先原居住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同中国人民的交往中,出现了木偶戏和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伎艺,这是土耳其最早的戏剧。公元13世纪,土耳其人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后,吸收和融合了拜占庭、阿拉伯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戏剧形式。主要有说唱、对战(摹拟战)、木偶、皮影和场戏等。 简介土耳其戏剧 Turkish Theatre 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 传统戏剧说唱形式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由一人演出,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注重模仿和夸张,道具简单。早期说唱题材多出自《考尔科特爷爷》、《柯尔奥卢》等土耳其民间史诗以及《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和波斯神话传说。以后有了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对战多在奥斯曼帝国重大庆典中演出。题材主要是奥斯曼军队同基督教国家和波斯等国的战争。演出时场面壮观,表演逼真,反映奥斯曼军队崇武善战的精神,在现代土耳其国庆庆典等活动中仍可看到这类演出。 木偶、皮影木偶由中国传入,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剧种。皮影一般认为于16世纪经埃及传入。皮影在土耳其语称“卡拉古兹”,主要人物只有两个:卡拉古兹和哈只伐特,前者代表知识阶层,后者为下层人民。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趣闻,通过幽默、诙谐的对话展开情节。 场戏从皮影演变而来,由真人代替皮影,在露天演出,没有帷幕,道具简单。伴奏乐器有唢呐和大鼓。场戏主要人物也是两个:比舍卡尔和卡夫克卢。另外,有配角若干。女角色均由男演员扮演。场戏的题材、形式、风格也均和皮影相仿。18、19世纪时,场戏曾十分繁盛。19世纪中期,一些戏剧家汲取欧洲话剧的某些形式,对场戏进行改造,产生了图卢阿特戏。图卢阿特戏基本上保留了场戏特点,仍属场戏范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现代戏剧的发展,场戏日趋衰落。 传统戏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形成一些共同的特点:剧中主要人物具有固定性和对偶性;没有固定脚本,不注重剧情,讲究对白,以夸张的动作模仿和精炼、诙谐的语言激发观众的情感;歌、舞和音乐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戏剧概述19世纪中从欧洲传入,其发展可分3个时期:“坦齐马特”时期、立宪政体时期和共和国时期。 “坦齐马特”时期这是现代戏剧的兴起时期,起于1839年,终于1908年。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提倡面向欧洲,对政治、经济等进行改革,称“坦齐马特”(意为“改革”)时期。此时文学艺术领域内出现了同古典奥斯曼时期作品迥然不同的新文学。新文学运动的三杰易卜拉欣·锡纳西(1826~1871)、齐瓦·帕麦(1825~1880)和纳默克·凯马尔(1840~1888)不仅翻译了大量欧洲诗歌和小说,同时介绍了西方戏剧。1859年,锡纳西发表《诗人的婚姻》,揭开了土耳其现代戏剧的帷幕。这是一部短的风俗喜剧,描写土耳其婚礼习俗和妇女地位的低下。1873年凯马尔发表了 4幕剧《祖国或是锡利斯特拉》,表现了土耳其人民在1854年同俄国作战中,保卫锡利斯特拉城堡的片段。在他们的带动下,涌现出一批剧作家。这一时期的作品,从形式、主题、格调来说,明显受到欧洲特别是法国莫里哀等人的影响,不少作品是欧洲戏剧的模仿。 随着现代戏剧的兴起,欧洲式的剧院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居吕·阿高普剧院和格迪克帕麦剧院。前者由土耳其演员演出土耳其剧作家的作品,在培养土耳其剧作家和演员,推动土耳其现代戏剧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宪政体时期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后,成立了君主立宪国家,人民能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现代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这一时期土耳其戏剧开始探索创作具有土耳其风格的剧作。在题材上,强调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剧作者的思想情感。影响较大的剧作有梅赫梅特·劳夫(1875~1931)的《爪子》、《貂鼠》,T.纳希特(1887~1919)的《青年土耳其党》、《残破的记忆》和C.麦赫贝廷(1870~1934)的《捉迷藏》等。这些作品都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帝国深刻的社会危机和各阶层的精神面貌,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在语言上,提倡洗练的口语,反对模仿欧洲冗长的语句。专业剧团和演员队伍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奥斯曼剧团等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团体和纳西特、贝赫萨特·布达克、穆赫辛·埃尔托洛尔等一批杰出的戏剧表演家。 共和国时期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土耳其戏剧也进入成熟和发展时期。1936年在首都安卡拉成立了音乐戏剧学院,延聘德国著名戏剧家卡尔·埃尔伯特教授现代戏剧。1949年成立国家剧院和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国家剧院目前有 8个剧场,除上演索福克勒斯、W.莎士比亚、莫里哀、J.W.von歌德、 G.E.莱辛等所著古典名剧外,还经常上演土耳其剧作家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戏剧界代表性的作家有H.F.奥赞索伊(1891~1971)、V.N.托尔(1897~1976)、内吉普·法泽尔(1905~ )、雷沙特·努里·君泰金(1889~1956)、法鲁克·纳菲兹·恰姆勒贝尔(1898~1975)、杰伐特·法赫米·巴舍科特(1905~1971)、奥尔罕·阿塞纳(1922~ )、阿吉兹·内辛(1915~ )、内卡蒂·库马勒(1921~ )和塔勒克·布拉(1918~ )等。他们大多继承了土耳其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由于资本主义入侵和工业化的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描写了下层人民的困苦和渴望以及青年人的迷惘和彷徨。安那托里亚农民的疾苦和希冀是剧作家描写的主要对象。内吉普·法泽尔的《种子》,雷沙特·努里·君泰金的《旧梦》、《落叶》、《匕首》,法鲁克·纳菲兹·恰姆勒贝尔的《野兽》以及纳贾弟·居马勒的《剧本1-4》都属于这一主题。在形式上,除正剧外,讽刺喜剧、音乐剧和诗剧也有很大发展。阿吉兹·奈辛擅长于用辛辣的笔触揭露社会问题,他的《卡拉古兹》、《巴尔巴洛斯的孙子》等具有较大影响。 (姚匡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