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徒木立信
释义

读音 tú mù lì xìn

导读

本文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在写文章时,最好使用前者。

商鞅(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境内)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故称卫鞅。后封于商,又称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他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他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古文

孝公1既用卫鞅2,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3,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4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5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6下令7。--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翻译

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注释

1、孝公:秦孝公。

2、卫鞅:人名,即商鞅。

3、具:完备。

4、已乃:旋即,不久。

5、辙(zhé):就。

6、卒:终于。

7、下令:颁布法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11:51